高職《信息技術》混合教學設計研究

時間:2022-11-26 04:41:54

導語:高職《信息技術》混合教學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信息技術》混合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針對高職信息技術》課程的混合教學設計存在方法不夠優化、步驟不夠完整、混合性不夠突出、單元不夠規范等問題的現象,結合ADDIE模型和4C/ID模型,構建以專業為導向的混合教學設計模型,并以酒店管理專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Excel教學模塊為例,驗證模型的有效性。實踐證明,模型的應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增強了學生的辦公軟件應用能力。

[關鍵詞]混合教學;教學設計;專業導向;信息技術

一、引言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在方案中強調“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發展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推進虛擬工廠等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普遍應用。”雖然自從2003年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在中國提出了“BlendingLearning”理論之后,在實踐領域,各大院校陸續推動混合教學改革,在研究領域,各類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教學實施方法層出不窮,如:“1234”混合教學模式、SPOC翻轉課堂教學、MOOC與傳統課堂O2O混合教學等。但是,現有職業教育課程混合教學研究多為一線教師結合具體課程的應用性研究,系統性的教學設計不足。職業教育課程混合教學設計存在方法不夠優化、步驟不夠完整、混合性不夠突出、單元不夠規范等問題。因此,筆者通過分析高職《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構建以專業為導向的《信息技術》混合教學設計模型,以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教學質量。

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現狀的分析

《信息技術》課程是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大一新生的一門計算機基礎課,包含六個教學模塊,旨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思維。課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office辦公軟件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個軟件的應用。《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將課程模塊化,教學內容項目化,采用了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模式。文章結合ADDIE模型和4C/ID模型,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混合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專業為導向的《信息技術》課程混合教學設計模型。

三、專業導向的《信息技術》課程混合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課程混合教學設計除了ADDIE模型的五個階段:分析、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還有第六個階段:反思。(一)分析階段。分析階段主要包括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Office教學模塊在專業領域中的應用分析及教學模塊項目化。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之前,通過線上問卷調查或開課測試方式進行學情分析,了解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根據學情分析的結果確定教學目標的側重點。明確教學目標之后,分析學生專業所對應的崗位信息技術需求,設置崗位相關的教學項目。(二)設計階段。設計階段主要包括相關信息呈現設計、操作任務設計和合成練習策略。相關信息包括與軟件相關的理論知識和軟件操作演示視頻。相關理論知識的呈現方式包括課件、微視頻等。操作任務的設計是根據教師在分析階段調研學生專業領域的時候所收集到的素材進行項目設計。操作任務與相關信息合成練習策略,即完整的操作技能學習鏈,包含課前線上預習、課中練習和課后鞏固三個階段。(三)開發階段。開發階段包括混合教學環境開發及混合教學資源開發。混合教學環境開發包括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組織和線下課堂組織。混合教學資源開發主要是各個教學模塊的課件、微視頻、習題等各種材料的開發與上傳。(四)實施階段。基礎理論教學模塊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混合教學。課前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上的課件或微視頻進行自主預習,課中采用搶答、選人、投票、調查問卷、分組討論、測驗等多元化的混合教學手段進行課堂實施,課后線上練習、鞏固復習。操作實踐模塊根據設計階段的練習策略進行課堂實施。(五)評價階段。網絡教學平臺會記錄學生的線上各種學習行為。教師在開課前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線上的各種學習行為進行成績權重設置,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考核。每個教學模塊結束后,根據教學平臺的學生行為記錄,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總結,根據總結對下一模塊的混合教學設計進行適當的調整。到期末階段,課程考核采用40%的線上平時考核和60%的線下期末等級考試成績的方式。

四、混合教學設計案例

以酒店管理專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Excel教學模塊為例,說明專業導向的混合教學設計步驟。(一)分析。分析階段包括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專業領域中的應用分析和教學模塊項目化。首先,通過學情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情況。在Excel教學模塊開課之前,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在酒店管理專業4個班中開展線上問卷調查,對學生關于本單元的知識和技能儲備方面進行學情分析。145個學生中有73%的學生會用Excel制作簡單表格,有13.5%的學生會用Excel公式或函數統計數據,5.4%學生會用Excel分析數據,還有27%的學生沒接觸過Excel軟件。學情分析的結果引導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將側重于培養學生用Excel統計和分析數據的能力。接下來是分析Excel軟件在專業領域中的應用。酒店管理專業面向的工作崗位有高級客房服務員和部門主管等,高級客房服務員需要具備正確填制各種營業表格的能力,而部門主管需要負責客史資料的整理和分析。經過崗位需求分析后,選擇“客房營業日報表設計”作為Excel的教學項目。(二)設計。設計階段包括操作任務設計、相關信息呈現設計及合成練習策略。根據Excel模塊的教學內容,將“客房營業日報表設計”項目分解成六個任務,任務一為營業日報表框架設計,任務二為營業日報表數據編輯與格式化,任務三為營業日報表數據統計與加密,任務四為營業日報表數據篩選,任務五為營業日報表數據分類匯總,任務六為營業日報表數據圖表分析。每個任務相關的信息包括與軟件相關的理論部分及操作部分。以任務三為例,其對應的教學內容包括計算數據及Excel2010中的安全和保護,相關信息呈現設計形式為課件:《單元格地址的引用類型》,實操視頻:《公式計算》《求和函數》等各種函數,《工作表加密》《工作簿加密》,這些課件和實操視頻由教師在課前到網絡教學平臺,隨之一起的還有課前任務單和討論問題,引導學生帶著任務去自主學習,并在討論區進行問題討論及思考。課中將項目分解為多個教學任務,教師運用多種混合教學手段(搶答、選人等)進行任務解析及操作演示,然后進行職場情境創設,讓學生以酒店高級客房服務員的角色完成項目中的教學任務,并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實現學生的自我評價及相互評價,課后《任務三》操作視頻讓學生進行課堂回顧,并完善項目作品。由此合成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完整的練習策略。(三)開發。開發階段就是混合教學資源開發。根據設計階段合成的練習策略,進行課件制作、微課錄制、基礎理論知識的練習題的收集,并將這些教學資源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在網絡教學平臺為教學實施做準備。(四)實施與評價。資源準備充分后,按照圖3所示的練習策略進行混合教學實施。Excel教學模塊結束后,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中的學生學習行為記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階段性的評價。通過后臺學生的作業提交率數據顯示,4個班的專業導向項目的完成率為95%,而以等級考試題庫為主的項目完成率為85%,可見以專業為導向設計的操作任務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五)反思與改進。在課后反思階段,學生根據同學與教師的評價對作品進行完善與改進,通過課后教師在平臺上的操作演示視頻進行任務操作回顧。教師在課后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有利于調整下一次教學任務的練習策略。

五、結語

專業導向的《信息技術》課程混合教學設計,關鍵在于對專業的需求分析和對操作任務的設計。只有教師深入到學生的專業領域中調研,充分了解office辦公軟件在學生專業當中的應用,才能設計出相關的操作任務,讓學生能夠及時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office辦公軟件操作應用能力。

作者:洪雅敏 單位:閩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