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技術與分子生藥學融合探索

時間:2022-11-26 04:44:34

導語:現代信息技術與分子生藥學融合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信息技術與分子生藥學融合探索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經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研究熱點,分子生藥學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確定,實現自主學習,創設適宜學習氛圍、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注重學生學習的綜合效果,在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的同時,以期提高分子生藥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分子生藥學;教學改革

1引言

分子生藥學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中藥的鑒定、質量的形成及活性成分生產的一門學科。該課程是藥學和中藥學等相關專業的專業課,是生藥學與分子生物學融合而成富有前瞻性的應用性學科[1]。黃璐琦院士在1995年最先提出分子生藥學的概念,并主編《分子生藥學》一書[2]。現已先后出版專著及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分子生藥學課程要求學生具備生物化學、有機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儲備量,運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對教師和學生都極具挑戰性[3]。信息技術是一門與現代教育技術密切相關的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既有本身的學科知識,也可以作為輔助學習工具幫助學習其他學科[4]。通過網絡課程、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將枯燥、抽象、單一、難理解的知識變得具體、直觀、生動、形象。隨著教育教學理念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在當前疫情之下,推進信息技術在分子生藥學教學過程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分子生藥學課程教學的整合勢在必行。

2現代信息技術與分子生藥學課程融合的必要性

2.1借助信息技術有助于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呈現多元化,促進了多媒體教學的蓬勃發展,打破了從教師口授板書,到學生依靠課本獲取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與音、視頻媒體的便捷性,帶給學生更加全面地學習體驗。目前,應用比較廣的教學技術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2.1.1PPT教學,直觀呈現,提高教學效率PPT教學手段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轉化為有聲有色、易于接受理解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PPT課件能有效解決傳統板書教學方式中教學進度慢、學生聽不懂等問題。分子生藥學課程的所有課上講解內容均已PPT呈現,在講解一些知識點時,通過加入繪聲繪色的動畫效果和視頻來講解用語言很難描述的概念和過程,能夠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如在講解第四章第三節中藥活性成分的體外培養內容中毛狀根培養內容時,通過在PPT中插入視頻,使得理論知識能夠更加直觀的展現于學生面前。2.1.2微課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微課”是依附于教學視頻進行教學,根據“見微知著、小課堂大教學”的教學理念,簡短的微課教學視頻融合課程知識點,和傳統教學方式相比較,微課具有針對性強、教學內容更具體、時間較短、傳播渠道廣泛等特點[5]。微課的應用可使學生利用零散時間對分子生藥學課程某一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使高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得到充分的滿足,做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基于微課的課堂能夠增加課堂的互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師生能夠在線進行交流討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率[6]。例如在“中藥鑒定關于中藥分子鑒定的方法”這一專題學習時,教師把每一種技術做一個微課,來為學生具體介紹此技術在中藥鑒定中的應用。通過微課的制作,鞏固了課程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2.1.3翻轉課堂,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翻轉課堂是是新型的教學模式,學生有學習的決定權。在翻轉課堂中,首先教師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為學生提供視頻為主的學習資源,進行學習任務的安排,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其次在課堂上教師組織開放式問題討論環節,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最后教師對學生進行總結評價,查漏補缺,提升學生能力[7]。在分子生藥學的學習中,常常會涉及到復雜、抽象和難以理解的理論與技術的知識點,因此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活躍課堂氣氛,在每輪的教學中,教師會安排1~2次翻轉課堂。例如,講解第二章“基本技術原理”中關于DNA的測序方法時,給同學們預先學習任務,學生根據學習任務進行分組討論后進行匯報,老師對學生們的回答情況進行點評。通過翻轉課堂的模式,改變傳統的單一靠教師講授式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2.1.4依托網絡教學平臺發放課外資料,實現資源共享。依托數字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連接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分子生藥學網絡教學平臺,我校分子生藥學的網絡平臺應用的是超星公司的學習通軟件。在學習通軟件上,我們按照課程的框架建立了16個學習章節,課外學習資料的內容包括教學的PPT、講課視頻、課外拓展視頻、課外學習文獻、課后作業、課后討論等內容。網絡學習平臺的學習分數作為學生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提供方便,此教學手段不僅有利于學生自主控制學習進度,還能在學習過程中隨時隨地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給學生創造充足的空間,使枯燥刻板的課堂轉變為生動有趣的師生互動場所。2.2結合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互聯網+課堂”的背景下,高校教師課堂教學可將各種學習軟件運用到課堂中,如利用信息化產物“學習通”簽到功能,可大大減少教師課堂點名的工作負擔,特別是對于班級學生人數多的情況,教師可利用“學習通”軟件快速準確地掌握每個學生課堂的出勤情況;還可利用軟件的投票、選人等功能模塊,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快速掌握學生的參與情況,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學習軟件在課程中的應用,提高教師對管理學生的效率,推動我校分子生藥學課程改革與提升[8]。分子生藥學課程的網絡平臺,除學習通外,國內還有不少與分子生藥學課程相關的優秀的在線課程平臺,其中包括中國大學MOOC、超星爾雅、雨課堂、慕課堂等學習平臺[9],該類學習平臺的極大的幫助了學生對于分子生藥學課程的學習。分子生藥學課程學習難度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有可能望而生畏、缺乏積極主動。運用現代化技術為學生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查閱資料,整理分析資料,團隊協作的能力,成為一個會學習并愿意學習的人。2.3有利于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教學相長。信息化時代下的高校教師必須不斷提升個人的專業素養,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教育技術手段,由于科學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因此教師必須時刻保持與時俱進的理念,不斷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教學與學習之間并非對立或者依附關系,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推進的良性關系。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平臺等的優勢,為學生資源、布置作業、發起活動、學生評價等。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互動,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估,一是全面掌握學生學習的中存在的問題,二是通過學生的學習評價,了解教師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的進行教學反思。通過信息技術在分子生藥學課程中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進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到教學相長。

3存在主要問題

雖然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分子生藥學教師的課堂教學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具有更多優勢,但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也是一把雙刃劍,因此,信息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3.1教師層面。由于網絡信息化的便捷性,教師很容易就可以從網絡平臺上下載課件直接應用于課堂教學,而采用這樣的方式,教師未經過自己教學思路整理,僅僅是“資料搬運”的教學內容,教師很難把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好的融入課件中,即使輔助信息化技術手段,也不能算高品質的課堂[8]。3.2學生層面。大部分學生對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接受程度高,但是很容易使學生產生過度依賴的傾向,信息化工具進入課堂還容易出現上課分心的情況,學習自覺性差。教師利用一些信息化平臺進行教學時,發現部分學生投機取巧,下載一些軟件插件進行自動學習及考試,導致教師掌握不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及真實的學習水平。

4對策及建議

信息技術在分子生藥學課程中的應用,不是簡單地將課堂的板書改為PPT教學,而是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分子生藥學課程深度進行融合,包括課前資料的發放,課中學生活動的應用,課后作業的布置等。因此要求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全面地認識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分子生藥學課程的應用,正確地使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幫助完成教學活動。4.1樹立教師的現代教育觀念。加強對教師的現代信息化教學的技術培訓,要求教師突出自身特色,打造精品課程,發揮學科優勢,在打破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參考網絡資源,按照實際教學制作符合師生特點的課件,從而實現個性化設計。4.2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基于信息化教育技術與小組分工合作的教學模式,完成專題性的內容探究性學習,如在講解“第四章第三節中藥活性成分的體外培養”時,將班級里52位同學分為5組,10~12人一組,提前布置好每小組需要完成的任務,小組同學之間明確分工,通過各種網絡途徑搜集資料,再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匯總整合,共同完成本專題的匯報,由于在二年級時,學生們學習過組織培養相關知識,所以設置本專題為小組討論,學生們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比較準確到位,利用此種教學模式能夠使每位學生積極融入到課堂學習中,課堂氣氛較為活躍,且在課堂匯報之前進行了相關資料的查閱,小組之間的討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5總結和展望

分子生藥學課程知識體系龐大且復雜,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輔助課堂教學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與探究,為以后從事分子生藥學相關研究的工作打下夯實的專業基礎。在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顯得尤為重要。在分子生藥學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分子生藥學的深度融合,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彌補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黃璐琦,肖培根,郭蘭萍,等.分子生藥學: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J].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2009,39(12):1101-1110.

[2]黃璐琦.展望分子生物技術在生藥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藥雜志,1995,11:643-645+702.

[3]俞年軍,戴敏,謝冬梅,等.《分子生藥學》課程開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07):290-291.

[4]賓梓余,汪亭,張勝男,等.試析現代教育技術結合探究式教學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優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9:1-2.

[5]成爽,于娜,王林杰,等.探究微課在獨立學院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以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為例[J].科技風,2020,14:75.

[6]叢釗.微課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影響[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20,41(03):240.

[7]苑丁杰.基于翻轉課堂的建筑工程概預算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輕工科技,2020,36(05):186-187.

[8]李永靚,芝玉茹,魏玉筱,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甘肅高校教學中應用情況調查研究—以甘肅農業大學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2:40-41.

[9]郭玉鵬,趙巖,高焓,等.基于中國大學MOOC和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化學與社會課程在線教學實踐[J].大學化學,2020,35(05):217-222.

作者:吳蘭芳 景永帥 李蘭 劉釗 韓曉偉 朱若嘉 孫會改 鄭玉光 嚴玉平 單位:1.河北中醫學院藥學院 2.河北科技大學化學與制藥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