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小學音樂論文

時間:2022-03-08 10:25:07

導語:課程改革小學音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改革小學音樂論文

一、全面貫徹精神,著力改革課堂的教與學

有了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指導,我們的教學就有了正確的方向,就能把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運用到課堂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每一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都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做法如下。

(一)以審美為核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的教學理念提出:審美是音樂課的重點,也是核心,學生要在音樂的熏陶下形成健全的人格,開拓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的情感,啟迪他們的智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情緒對一個人的的記憶和思維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會主動探索,積極學習,他們的潛力就容易被挖掘出來。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才會樂于學習、主動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敏捷,學習效率才會提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提供這樣的學習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設置開放座位座位模式是教學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座位設置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傳統的座位排列,呆板單調,學生感到很受約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思維,壓抑學生的個性。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對音樂的熱情,讓學生感到強烈的音樂氛圍,教師可以改變學生座位的排列方式,如可以設計成圓形、方形或者臺階形等,全新的座位排列會讓學生感到更加快樂。2.做好板書設計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師獨特的教學活動和板書設計可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快樂的教學情境,在教師優美獨特的板書中,學生能感受到音樂的形態美、簡潔美。在傳統音樂課上,教師很少書寫板書、設計板書。而在新課程改革下,在音樂課中我們要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師對教材的研究和創新,精心設計圖文并茂的板書,使學生感受到音樂課的輕松和和諧,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奠定基礎。

(二)采用靈活的教學形式,面向全體學生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不能針對個別學生。尤其是音樂教學,其培養目標是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在音樂課堂上學到知識,而不是培養音樂專才。其實,每個學生在一開始都有對音樂的向往,都有音樂天賦。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要么不夠重視音樂教學,要么采取機械的教學方式,這些都和小學生的個性發展相矛盾,久而久之,學生的音樂興趣便被扼殺,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抵觸心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需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認真備課,不但要備教學內容,還要備學生、備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音樂的課堂上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1.多與學生交流,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主導著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限制了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教師主導課堂為引導課堂,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只做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學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相互促進,共同進步,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中學到音樂知識。學生只有參與到了音樂課堂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才會被激發出來,從而使音樂課堂更加有效。2.讓學生之間交流合作,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音樂不但是一門課程,更是一門藝術,在音樂教學中,學生需要運用多個感官去領悟,需要集體參與才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組合作交流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音樂小組,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交流互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比如利用演講音樂小故事、兒歌比賽等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探究熱情,使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優越性。3.注重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喜聞樂見的音樂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增強音樂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組織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在愉快自由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受音樂,提高音樂素養,實現音樂教學的目標。

二、結語

總之,新的課程改革為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總結教學經驗,為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而不斷努力。

作者:呂建軍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印莊鄉大王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