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研究

時間:2022-06-15 02:36:35

導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研究

閱讀的重要性無可爭議,但是,歷年來大多數師生對初中語文閱讀感到頭疼是不爭的事實,教師覺得語文閱讀頭緒多,沒法教;而學生覺得語文閱讀無從下手,沒法學。要想改變這種“費力不討好”的局面,就應該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地探討初中語文新課程閱讀教學策略。在此,筆者談幾點膚淺的見解。

一、更新現代語文閱讀教學理念

作為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能夠不斷自我完善,擴大閱讀量,提高自身閱讀水平,因為教師閱讀能力的高低會直接作用于學生身上,對其影響深遠。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有能力對學生進行實質性的輔導,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對知識的渴求。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改變教學觀念,尤其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重訓練輕積累的觀念,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變深入分析為整體感知。在傳統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知識的灌輸,將知識點講透徹,但也不要忽略學生是會思考的、有自我意識和興趣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只會死記硬背。以教師為中心大搞題海戰術,機械訓練,學生缺乏主動性、思考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老師形成依賴性,成為應試的機器,缺乏閱讀興趣,甚至厭學。這是閱讀教學的一大癥結。

二、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閱讀的興趣來自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那么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呢?“親其師而信其道”。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心理認可。1.教學語言幽默風趣要想激活課堂,就要把深邃的道理講得顯淺易懂,形象生動,因為有聲有色的描繪,風趣的語言都可以感染學生,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樣學生既學到知識,還能加深記憶,享受學習的快樂。2.增強師生互動教師為學生創設交流式、開放式、互動式的課堂,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對話,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參與課堂教學。例如,筆者在講授《魚我所欲也》時,采用了師生互動的方法:師:那位同學能翻譯這句話:“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生甲:不僅僅是賢者有這樣的心胸。師:基本準確,只是對“心”的翻譯有偏差,這里的“心”不是指心胸,而是思想的意思。師:請大家回憶一下,能否列舉出我們以前學過的文言文中有關“心”的其他解釋?(學生各小組熱烈討論,翻閱詞典和書籍)生乙:文言文《岳陽樓記》中的一句話:“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這里是指心胸的意思。生丙:《岳陽樓記》中還有“予嘗求古仁人之心”,這里指的是思想感情。生丁:《醉翁亭記》中有“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里的“心”翻譯為心里。這樣通過將新舊知識進行聯想和整合,不僅可以更好地跟學生互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意識,還能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

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課堂閱讀教育相輔相成,抓好課外閱讀可以敦促學生對閱讀的學習。張志公先生認為:“課外閱讀實踐是學生語言能力的主要來源,課內閱讀只占很少一部分”。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利用空余時間盡可能多讀一些知識類、傳記類、文史類、文藝類、評析類的文章,慢慢品評、體味、鑒賞。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舉辦閱讀知識大賽,讓知識淵博的學生大顯身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知識;舉辦小型辯論賽,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激發學生閱讀愛好,促使學生大量閱讀;教師還可以設置情景短劇,例如,課文《威尼斯商人》是一篇歌頌仁愛、愛情的著名喜劇,戲劇情節波瀾起伏,戲劇沖突緊張激烈,塑造了夏洛克貪婪殘忍、唯利是圖、老于世故和鮑西亞聰明機智、行事果斷、善良仁慈等典型形象。學生們可以在情景劇中,通過角色的扮演,深切體悟小說中人物的形象特點。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環節,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累積語文知識的良好習慣,語文知識的積累是學生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活水之源,只有量的積累才能產生質變。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給予學生閱讀資源

給予學生更多更好的閱讀資源,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讀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雜志為日常讀物,引導學生廣泛涉獵各類經典美文,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眼界,積累語文知識,還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精思、悟神、明白,閱讀能力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2.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哪一個學問大家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要做到這點需要教師做更細致的工作,在讀書過程中給學生提出明確要求,讓他們勤于動筆,善于動筆。

3.引導學生質疑思考

讀書貴在有疑。因此,要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如思考《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題目中“消逝”的深層含義是什么,《社戲》中僅僅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羅漢豆,為什么作者卻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提高閱讀能力。總之,培養學生學會閱讀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在思想上給予高度重視,并在教學中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安排,在教師的主導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有的放矢地進行訓練,學生學會閱讀必然指日可待。

作者:閉鑫 單位:廣西崇左市天等縣上映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