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有效性閱讀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03 10:32:26

導語:初中語文有效性閱讀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語文有效性閱讀教學研究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閱讀教學不僅僅是語文教學中的硬性要求,同時也為了使學生能夠成為適應新時代的人才。因此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成為了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能否做到有效性閱讀教學,將影響到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本文就新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做出分析并提出科學有效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策;有效性

閱讀一向是語文這門學科中的教學重點,具備優秀閱讀能力的學生在課堂上能更加高效地理解并消化教學內容。語文教學中一直提倡“讀寫結合”,學生只有率先做好“讀”這一方面才能有利于“寫”或其他教學目的地達成。閱讀教學作為現階段語文教學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不僅是教師們所需探究的重點方向,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良好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

1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習慣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兩個教學重點,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語文這一學科中,興趣和習慣對于教學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這兩者之間相輔相成、聯系緊密。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準確把握語文教學的這兩個教學重點,樹立良好的教學理念,將培養學生興趣和習慣列為重點研究方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單從興趣教學這方面來說,教師要能在課堂中利用各種有趣的閱讀材料,使學生意識到語文閱讀的樂趣所在,并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引入閱讀教學中去。另一方面,語文閱讀教學是廣泛的,光靠初中的語文教材遠遠不夠,因此教師要能將學生的閱讀范圍延伸到課外。在信息時代下,科技為教師的教學方式打開了新思路,教師可以遵循傳統教學讓學生讀紙質課外書,也可以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來拓展學生的閱讀量。通過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僅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倘若從培養學生習慣的角度來看,教師的教學方式就應基于興趣教學有所改變,同時也要保持著與興趣教學的共通之處。因此假如說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首先就是要能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這就要求教師要能發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些獨特優點并加以表揚、擴大,激起學生的閱讀動力的同時使學生樂于投入精力于閱讀之中,從而漸漸培養起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入一些有趣的閱讀活動,諸如:閱讀接龍、小組閱讀欣賞等,來使語文閱讀課變得富有趣味性。從而達到有效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目的。另外,教師可以嘗試在教室的角落放置書架并添置一些對學生閱讀能力有幫助的課外書籍,并時常提醒學生去讀一讀。通過這種內外結合的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2以閱讀為核心

引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向初中閱讀教學的核心即學生的自主閱讀,這也是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特征。在課堂上加強學生的閱讀頻率、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不僅有利于提高他們閱讀能力、文學素養,同時也能有效地改變傳統閱讀教學中沉悶的課堂氛圍,避免教師課堂上繁瑣的閱讀分析打消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注意適時地引導、糾正學生的閱讀方向。倘若學生將大量精力投入在一些網絡文學、快餐小說中,這不僅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任何提高作用,同時還有可能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時常提醒學生讀一些有內涵豐富的文學作品或是古人優秀的詩詞歌賦等,并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加深學生的閱讀深度。

3正確的閱讀方法

雖然已經介紹了很多教師的閱讀教學方法,但是由于學生才是閱讀教學的主體,所以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應傳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只有當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后,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提高。3.1朗讀。朗讀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學生想要做到熟練掌握朗讀技巧卻需要大量地閱讀訓練。它不僅僅是科學、有效的閱讀方式,同時也是幫助學生理解、感悟閱讀內容的好方法。在傳統教學中,課堂都是由教師主導,對于文章的朗讀也大多是是由教師獨自為學生朗讀或是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做復述性朗讀。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毫無自主的閱讀體驗,難以產生自己的閱讀理解,同時閱讀能力也難以提高。因此在素質教學盛行的當下,教師應對這種落后的教學方式做出改變。初中閱讀教學的朗讀要求學生語句精準、流利的同時飽含情感,這就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閱讀素材,同時也要能深入理解閱讀材料中素蘊涵的情感。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于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由于初中教材中有很多課文都需要學生朗讀,因此教師也可以就地取材,直接在課堂上讓學生朗讀并指出學生朗讀中優點予以表揚、缺點予以改正。通過這樣的朗讀實踐,不僅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朗讀的重視程度。3.2默讀。顧名思義,默讀就是指不發出聲音的閱讀。初中階段的默讀要求學生注意一定的速度并且要能夠從默讀中就了解到文章的大概意思。因此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學生要通過適當的訓練才能漸漸地熟練掌握默讀的精髓。雖然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材沒有對學生默讀課文這一方面提出要求,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默讀對于學生閱讀的幫助是不可忽視的,教師也應多加關注,同時學生的很多語文教材預習、課文理解都是依靠默讀完成的。由于默讀的特殊性,學生想要很好地掌握默讀就必須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也要給學生足夠的默讀時間,并細心地觀察學生的默讀效果,決不能使之流于形式。

4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初中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在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閱讀也是學生的一種自主學習行為,教師應該給予尊重。在教學中教師應給與學生充分的權力,不僅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還要積極地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常不能很好地意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并且課堂中冗長的教材解析過程也占用了學生過多的于都時間,這不僅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效率,同時還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真正的語文閱讀教學是課堂上教師、學生、文章之間相互交融、升華的過程,而確保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主體性正是確保這一過程完美進行的最重要前提。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斑羚飛渡》的過程中,首先就是要將學生的主體性擺在第一位。在課堂開頭教師可以嘗試性的問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例如:“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那些主要的表現手法?”“作者通過描寫斑羚飛渡想表達什么思想?”然后讓學生起來回答。由于教師刻意抬高了題目的難度,所以學生一時間肯定難以正確地給出答案。這時,教師就可以將課堂的主導權交回給學生,讓他們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文章。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向,幫助他們探索問題。學生在這種自由、積極的課堂氛圍中,不僅能積累閱讀經驗,加深自己的閱讀感悟,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

5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語文是一門貼近生活、結合實際的學科,這決定了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也要意識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閱讀教學在生活中實踐、探索的機會是很多的,但是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很少有教師能夠將課堂閱讀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起來,這不僅局限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同時也無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將閱讀面向生活實際,去接觸生活中的各種閱讀材料。而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也可以盡量向生活方面靠攏,使學生的閱讀內容與生活接軌,消除閱讀教學與生活實踐的距離感。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盡量多地閱讀生活中的報紙、雜志等接地氣的閱讀材料,探究其中的寫作手法、內容表現形式等。例如,在《濟南的冬天》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課文與實際生活中的冬天相聯系起來,通過感受自己生活中的冬天來感悟老舍先生眼中的濟南冬天,從而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入具體的印象。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去閱讀一些與《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相關的文章,以此來深入了解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以及老舍先生寫篇文章的目的何在。通過這種實踐閱讀方式,不僅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應用能力,同時也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6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正確的閱讀教學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有效性。但是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想要切實地達到教學目的還需要從多方面來考慮,僅僅通過上述的教學對策是難以滿足要求的。同時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在創新教學方式的時候常常會遇到各種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懷著敏銳的目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地改變教學對策。誠切希望教師們能夠在這方面狠下功夫,為我國的教學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家貴,王佩賢等.論初中閱讀教學內容選擇的原則和對策[J].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2]徐正揚.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標準解讀[J].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楊禮清 單位:福建省建甌市南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