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鑒賞在小學音樂課堂的運用
時間:2022-04-21 10:47:34
導語:樂曲鑒賞在小學音樂課堂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樂曲鑒賞是小學音樂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通過音樂鑒賞可以培養學生高雅的氣質以及對音樂的學習能力。而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華夏兒女千年智慧的結晶。培養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欣賞對傳承民族文化和民族樂曲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課堂創新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樂曲鑒賞;小學音樂;民族音樂
一、前言
小學音樂教學,往往會給人一種感覺,音樂課是學生們用來放松的課程。但是學生學習音樂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在小學時期學習音樂,會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音樂欣賞是音樂學習的主要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二、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鑒賞民族音樂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了解不同音樂的發聲和演唱特點,同時也要學會對不同音樂進行欣賞[1]。音樂的欣賞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音樂功底,同時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了解音樂創作背景和歷史,在欣賞過程中引發與作者的共鳴,從而達到音樂欣賞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對一些簡單的音樂進行欣賞和分析,例如第一單元歌曲《春天來了》,就是一個非常歡快的歌曲,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想象到春天來了,天氣變得暖和,而我們也換上了較為輕便的服裝在田野和廣場上奔跑,放風箏、種花、種草充滿了無限的樂趣。音樂欣賞是跨越時空的靈魂與靈魂的交談,在很多大型音樂會的觀眾臺上,觀眾可能會因為一首悲壯的歌曲而泣不成聲,也可能因為一首歡快的歌曲而心情愉悅,在聽到婚禮進行曲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感覺到非常的幸福,聽到《梁祝》就會讓觀眾感到惋惜和悲傷,這就是讓學生們體會音樂欣賞的意義所在。(二)讓學生體會到民族音樂的精髓與傳承的意義。相較于流行音樂,民族音樂可能不被學生熟知。在社會發展的潮流中,流行音樂雖然會紅極一時,但是并不會給觀眾和欣賞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民族音樂不同。民族音樂是不同民族根據當地居住的地形特點,生產生活方式和歷史事件創作的一首首歌謠[2],民族音樂經過歷史的洗禮和沉淀流傳至今,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民族音樂學習的意義所在。例如在第三單元《孔雀輕輕跳》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教學內容和云南傣族的民謠相互結合起來。并且讓學生們觀看傣族人民民族音樂的視頻。民族音樂是歷史沉淀的民族財富,多數都是勞動人民在勞動生產過程中,通過不同格調的排序填詞而形成的歌曲,這是勞動人民的娛樂方式,并且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例如陜北民歌就是陜西等地的民族音樂,而歌曲內容多數有贊揚勞動人民的智慧、歌唱黃土高原的特點。(三)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學習,增進學生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也要讓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豐富傳統的課堂內容。各個學科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而音樂和文化知識學習之間也有一定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這其中包括服飾文化,飲食文化,歷史文化。例如在第六單元《情系江淮》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對這部分學習的歷史背景和地理背景進行介紹,江淮是指長江淮河一帶,而這一地區屬于亞熱帶地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南方地區。降水豐富,同時也會出現梅雨季節,就是長時間陰雨綿綿,天氣不晴。和北方不同,北方出門步行,而在古代江浙地區出門過橋用船,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一現象也逐漸被改變,成為了歷史。
三、樂曲鑒賞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
(一)鑒賞民族樂器。在民族音樂樂曲鑒賞的過程中,學生們會了解很多理論性的知識。而在文化課的學習中,學生們會學習到很多基礎性的知識,在大多數學生看來,音樂是用來放松和欣賞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民族樂器的鑒賞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鑒賞能力[3]。而民族樂器也是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敲門磚,能夠起到很好的課堂引導作用。例如在學習《牧笛聲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展示竹笛,并且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演奏。教師也可以從互聯網上找出一些優秀的笛子表演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也可以播放比較熱門的音樂,例如《無羈》中的竹笛表演。竹笛在我國南北方都很常見,學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一個身著漢服的人,站在一葉扁舟上演奏竹笛,而北方多數是放牛羊的小孩兒吹的牧笛。通過對比兩種情景下演奏的不同音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例如有些同學就能感受到南方的笛子表演會讓人感到非常的溫柔,而北方的竹笛表演讓人感到非常的歡快。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教學案例,樂器的鑒賞和音樂的鑒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樂曲欣賞較為抽象,因此教師要通過樂器欣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進行民族音樂的欣賞。(二)品味說唱音樂、歌舞音樂和戲曲音樂。曾經有一段時間,很多人都感覺民族音樂非常土,而當今的流行音樂則非常的新潮。但是隨著人們認識的逐漸加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欣賞古典的民族音樂之美,而不同演奏者的翻唱,也給民族音樂賦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民族音樂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說唱音樂、歌舞音樂和戲曲音樂,不同民族的民族音樂有不同的特點。例如在蒙古草原,當地人以游牧為生,而民族音樂多以歌舞的形式出現,在黃土高原地區,兩個不同勞作的人一問一答,一唱一和形成了有趣的說唱音樂,而戲曲也是漢族人民的民族音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品味不同的民族音樂,發現其中的魅力。(三)轉變教學理念,重視民族音樂與課堂內容的融合。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有些經驗較少的教師經常認為音樂鑒賞和民族音樂是兩種不同的學習類型。而教材中的音樂鑒賞課程和民族音樂沒有交集。民族音樂欣賞不僅僅是學習課本提供的教材,同時也需要教師將教材和教學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打造高效的音樂欣賞課堂。例如在第六單元《我們的村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不同學生演奏自己家鄉的民族音樂,同時向其他學生介紹歌詞的意義。教材中可能未能明確教師要在哪一節音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民族音樂鑒賞能力,但是教師要根據這個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從而進行民族音樂的有效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就會表演《敕勒歌》,教師要讓其他學生猜測這個學生的家鄉在哪里,如果學生猜對了,教師要對學生提出表揚;如果猜錯了,在這個學生介紹完自己的家鄉之后,由猜錯的學生繼續演唱自己家鄉的歌曲。(四)課堂創新引導學生體會民族音樂。在很多學生眼中,音樂課堂是用來放松和提升欣賞能力的課程,如果大量的理論教學,就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對音樂課堂有著美好的憧憬,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設置一些小游戲,讓學生放松,并且學習到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一部分的民族音樂,從而提升他們的欣賞能力。民族音樂一般會有自己獨特的旋律和重復的歌詞,在學生欣賞音樂后,教師可以可以讓學生參與到一個小游戲之中,由一個學生唱出一個歌曲的一部分歌詞,而另一個學生要說出歌曲的名稱。
四、結語
民族音樂流傳千年,是華夏兒女智慧的結晶。而在小學時期培養學生們對民族音樂的鑒賞能力,讓學生們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特色,豐富學生們的知識積累對學生們以后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同時,音樂鑒賞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氣質,高效率的音樂欣賞課堂,對學生們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因此,在民族音樂鑒賞過程中,教師要以打造高效率課堂為目標,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音樂表演技能。
參考文獻
[1]肖強.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探討[J].好日子,2020(30):226.
[2]孔佳佳.關于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的思考[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23):55-56.
[3]秦雯.小學音樂基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教學方法及策略探究[J].內蒙古教育,2019(33):48-49.
作者:劉溪 單位:南京市信息工程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 上一篇:音樂精進教學空間建設分析
- 下一篇:金融危機下公允價值會計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