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英語課堂有效性教學探究
時間:2022-05-18 10:36:22
導語:七年級英語課堂有效性教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七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從興趣愛好、師生關系、教學手段及心理學的規律和效應等角度著手,探究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引導他們感知和實踐,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進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英語課堂;師生關系;教學手段;七年級;興趣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提出: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意識(教育部2012)。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七年級是小升初階段的過渡期和轉型期,更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期。因此,教師應以學生身心發展為立足點和出發點,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在以和諧師生關系為基石的前提下,關注全體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采用創新教學手段,吸引并延長學生的課堂注意時間;通過有效運用教育心理學的規律和效應,讓學生去感知和實踐,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進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獲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營造英語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求知欲
教師要善于營造英語課堂氛圍,創造一切條件,讓每個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動性(高茂軍、王英蘭2018)。興趣是開啟學生自主學習的一把萬能鑰匙,特別是對于七年級學生而言,學生的感性認識、自律行為、心智思維還不成熟。教師要善于根據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營造溫馨、開放的英語課堂,讓他們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當學生對英語感興趣時,英語課堂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英語課堂氛圍的營造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一)心理暗示教師組織學生共同討論、構思,營造開放的英語課堂,善用英語文化墻、讀書角,沖擊學生的視聽感受;巧用英文名字重新塑造學生的角色心理暗示,鼓勵他們主動、大膽地用英語與他人交流,培養他們用英語交際的思維習慣,構建溫馨、開放的英語課堂空間,讓其在濃郁的英語課堂氛圍的熏陶下,融入學習英語的環境,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二)文化熏陶英語學習不僅是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還是對英語文化、意識形態的學習。學生了解更多真實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對學好英語大有裨益。但現實情況是很多教師對文化意識形態的學習不夠重視,或者難以找到易于操作的教學資源。那么,選取適合學生欣賞的英文原聲電影或歌曲,閱讀相關英文期刊等非課程資源就值得教師大膽嘗試。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更多地學會用心感受、體驗英語文化,加深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認知,進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三)座位編排常態課堂座位編排是以教師為中心的,這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在英語課堂上,學生之間需要相互傾聽,師生和生生之間需要更多語言交流的機會,因此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采用科學、合理的座位排列模式,為學生創造更有利于英語交流、學習的課堂環境。4—6人討論式座位排列模式操作性強,教師可根據動靜搭配、成績差異、身體因素、男女均衡搭配的原則,以4—6人為單位,依據學生的特征,取長補短,使其共同發展,增加學生之間交流的機會,縮短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大大增加彼此語言和非語言交流的機會,營造一種自然、輕松、平等的英語課堂氛圍,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習效能的最優化。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關注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焙椭C的師生關系是通往學生心靈的一座橋梁,而關心、愛護、鼓勵則是構建平等、輕松、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石。學生雖然在個性特點、學習成績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他們在教師眼里應該是平等的(宋運來2011)。其實,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和想要成功的愿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更要特別關注“學困生”,一定要讓這部分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一些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活動中,尤其是在示范課、觀摩課等公開課教學中,為達到“出彩”的教學效果,對“優等生”的“表現信號”總是主動“接收”,而對“學困生”發出的“機會信號”卻刻意屏蔽。長此以往,教師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產生“唯分數論”的錯誤思想,會對學生的內心產生極大影響,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會造成巨大阻礙。七年級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英語學習的新起點。雖然學生的英語成績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這個階段的英語學習,尤其對于“學困生”而言,既是關鍵期,又是轉型期。如果教師能對他們學好英語多一份耐心和信心,就能對他們以后的學習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教師對“學困生”的關注、鼓勵、引導和等待是對學生最好的尊重。教師只有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后,才會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才能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達成“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效應。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有梯度和廣度,既要讓“優等生”有挑戰感,又要保證“學困生”有成就感,最終讓所有學生都有收獲。
三、創新教學手段,延長學生課堂注意力的持久性
教學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讓教學內容簡單化、趣味化,努力喚醒學生的求知欲,與他們產生思維共振,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創新教學手段是教師必備的一項技能,也是“貴在得法”的真實踐行?!靶牟粚R唬荒軐U\。”教師創新教學手段,轉變教學思維,形成個性鮮明的教學風格,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像于永正老師的幽默教學、魏書生老師的民主課堂等都是對教學手段的創新,從而為延長學生注意力奠定了基礎。有創新力的教師,其課堂教學風格和教學手段一定會比較新穎,能吸引學生持久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課堂氛圍更有生機和活力,進而形成課堂教學的內聚力。那么,要想創新教學手段,教師應從哪里入手呢?以外研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Module8Choosingpresents教學為例,為便于學生掌握一般現在時主謂一致的規則,即動詞三單形式的變化規則,教師基于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密切聯系學生興趣,將電視劇《西游記》中各種動物修煉成妖的情節與動詞三單形式的變化聯系在一起,即不同時態對應妖怪修煉的不同年限,變形后的妖怪對應動詞形式的變化。將一般現在時比喻成動物修煉的第一階段,動詞三單形式對應動物的初次變形,從而使枯燥的英語教學富有趣味,有利于喚醒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是對于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手段能更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悟性思維,使其體驗收獲知識的樂趣,激發求知欲,促使其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幽默的語言、趣味的知識講解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辨性,進而使其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活動具有重要作用。
四、運用教育心理學的規律和效應,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英語課程改革倡導學科核心素養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其中最根本性的變革是實現課堂教學的轉型,即從“知識傳遞”到“知識建構”,從“教堂”到“學堂”。正如龔亞夫所提出的,中小學英語教育應改變單純以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的目標,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體現英語教育在促進人的品格與思維發展方面的價值。英語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教學活動,還是一個充滿靈性和創造性的師生雙邊情感交流的過程?!皫熣撸詡鞯朗軜I解惑也?!逼浔举|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在七年級英語課堂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思維發展水平,巧妙地利用教育心理學的規律和效應指導教學,激發其英語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边@說明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期望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教師對學生殷切的希望和期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劉儒德2006)。七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自尊心強,逆反心較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合理運用心理學的“超限效應”,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應用鼓勵代替責備和歧視,用期望和耐心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勇氣和信心,促使他們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鍛煉努力探索、克服困難的意志。如果教師不能根據學情有的放矢地布置作業,則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基于此,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即不同學生可接受的學習程度不同,區別對待。否則,對于完不成任務的學生,其自尊心會遭受打擊,甚至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學習動力,不僅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反而有可能產生負面的結果。
七年級是初中英語教學的起始階段,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在七年級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轉變教育理念,提升個人魅力,更新教學手段,敢于做必要的探索,讓學生真正通過感知、體驗和實踐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感受快樂與成功,促進品格與思維的發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柯習昌 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七十中學
- 上一篇:機電專業有效教學探索
- 下一篇: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思考
精品范文
10七年級下冊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