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專業有效教學探索

時間:2022-05-18 10:30:10

導語:機電專業有效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電專業有效教學探索

摘要:機電專業作為我國機電技術專業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與輸送基地,應積極順應新課標課改的大環境,全面創新教學手法,提高教學質量。“有效教學”視域下的機電專業教學應該注重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邏輯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對“有效教學”視域下機電專業學生工程能力培養進行了研究,為機電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關鍵詞:有效教學;機電專業;工程能力

“有效教學”突出了現代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了條件。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培養高素質的機電專業人才,所謂高素質的機電專業人才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水平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可以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和學習積極性的發揮,提升機電專業學生學習效果,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1有效教學理論概述

自社會注重教育以來,對教育者而言,其教學工作的重點便集中于有效教學,他們陸續在有效教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研究,然而,從教學理念角度而言,有效教學的發展時間依然十分短暫,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效教學也并未獲得較多的應用。各國學者均陸續開展了有效教學的相關研究,并對其進行了定義,共涉及兩種類型。第一類,教學是否有效地量并非從單一角度便能有效衡量的,而應基于三個層面,分別為教學效率、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換言之,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是以教學工作的基本規律為依據,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以最短的教學投入時間,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并滿足個人的學習需求的一種教育活動。第二類,教學有效性的衡量是基于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同時,對其發展情況綜合評估的條件下進行的。對此,從三方面詳細定義了“教學有效性”:其一,有效教學的目的主要基于一點,即盡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學生的有效發展,而此目的也是評估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性指標。其二,對于有效教學,其出發點主要是學生求知欲的激發,期望有效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引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三,從有效教學的本質而言,應盡可能采取有效方法與手段為教學提供良好的環境,從而使學生具有更高的學習效率。本質上,這種觀點的核心主要指學生,將學生視為有效教學的重中之重,全面而詳細地考慮了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實際需求,然而,從某種角度而言,該定義并未將教師在有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加以充分考慮。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有效教學定義中的第一種,從教師的角度出發研究“有效教學”視域下機電專業學生工程能力培養。

2機電專業學生工程能力培養的有效教學內在機理分析

教師是否對所授知識具有全面的認知與了解,對有效教學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教學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除教師的教學水平外,教學環境、學生等多種因素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有效教學產生影響,為了研究有效教學與學生工程能力培養間的關系,首先應假定只有教學對有效教學產生影響,而其他影響因素則暫視為穩定因素,因此對有效教師的研究是探索有效教學與學生工程能力培養關系的關鍵。2.1有效教學的實施基于有效教師。傳統情況下,學者們主要聚焦于“好教師”一詞,而美國教師專家加里.D,鮑里奇博士則陸續提出了“有效教師”,同時,相關研究中也充分考慮了教師對學生的具體影響。故而,所謂有效教師,主要是可以構建“影響學生認知的、情感的、表現的、師生互動的課堂模式”的教師。針對有效教師,在充分尊重上述定義的基礎上,中職機電教育還考慮了其他方面,即以中職機電專業的全體學生為基礎,凡是對學生的知識建構具有有利引導作用,推動學生不斷發展的、可以實現高效地知識教學的,則視為有效教師,這類教師多為雙師型教師。2.2有效教師的形成基于有效知識。從價值意義角度而言,知識的存在必定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且有一定的價值。然而,教師知識還可進行細分,基于教學論意義而言,可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有效知識;第二類,無效知識。對于前者,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可對相關知識有較為全面的理解,同時,此部分知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故,有效知識是使學生獲得有效提升的知識。根據一系列教學實踐可知,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是否具有有效性主要在于一點,即教師是否具備有效知識。若教師具備有效知識,則可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的知識有所累積,豐富學生的認知結構,并拓寬學生的學習思維,推動學生的有利發展。故,衡量有效教師的一項基本指標則是教師有效知識量的多少。2.3有效知識的形成需要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根據教學有效性原則可知,教師是否具有有效知識則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對于有效知識,若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前并不具備,即便可以精確無誤地實施教學,也并無任何有利效果,這被視為“教學污染現象”,此時,教師在課堂中耗費的時間越多,則表明無效教學程度越深。故而,教師教學活動開展的重點并非是知識量的多少,而是是否具有有效知識。人們學習知識的目的主要是想掌握一項特定的功能,而若想十分熟練地掌握此項功能,則必定需要掌握與其相匹配的知識結構。所以教師展開教學活動前,首先應構建相對合理、完善的知識結構,形成有效知識,才能最終實現有效教學。2.4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有效教學實施的必要條件。通過上述內容的詳細分析可知,教師是否可以就具體的教學內容展開有效教學具有一定的條件,其首先應掌握相對而言比較完善的知識結構。為了使教學效果更具顯著性,教學應對教學內容具有充分而全面的認知,故,教師應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據教學有效性原則可知,當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認知較為全面,知識結構相對合理時,他們才能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向學生講解知識,并通過各層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的認知結構發生改變,并逐步掌握新的知識,因此,對教師而言,其展開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主要基于一點,即教師應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

3有效教學視域下機電專業學生工程能力培養策略

3.1以項目為驅動改革實踐教學內容與方法。為了提升機電專業學生的工程能力,教師十分有必要通過具體項目來幫助學生實踐教學內容。工程的應用性、綜合性、復雜性和創造性特征,決定了工程能力應當具備5個基本要素:學習能力、應用能力、系統思維、綜合分析與判斷能力。為了更好地實現“有效教學”,教師應該關注和注重對本專業學生學習、應用、思維、實踐等各個方面能力的培養,從而不斷提升機電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創新意識。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項目教學法。這是一種研究性教學方法,被歐美國家廣泛應用于其機電專業教學過程中。這類學習方法主要是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將機電專業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工程項目相結合,強調把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融入復雜、真實的工程項目中。這種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工程能力,讓學生直面實踐過程中存在的真實性工程問題,使學生能潛入教材或書本背后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通過這類教學設計,學生在學校內就能參與和完成真實工程的項目設計,完美地將學習環境與工程現場相結合,不僅能夠保證學生深入了解機電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還能將知識與未來工作所需的技術緊密連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3.2企業參與實踐教學課程建設。為了提升機電專業學生的工程能力,學校還應該建立具有示范性的機電專業工程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模擬實訓平臺,學校可以結合自身發展特色以及當地企業文化,進行校企合作,使得學校的機電工程實訓基地更加多元化和完善化。比如,教師可以與企業工程師聯合共同開發適合學生學習特點的各層次實踐教學項目和工程案例庫,通過企業真實的工程項目提煉工程項目課題,包括技改課題、新產品研發課題等真實的工程項目,從而使得機電專業的實驗課程更加真實、有效。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邀請企業工程師來校指導,為機電學生分享企業真實工程項目的案例,指導學生進行工程項目的實施,讓學生接觸前沿工程科技,從設計方案、技術路線、制作工藝、技術文件等方面全面為了解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3.3加強實訓場地建設。機電專業課程是一類注重操作能力的課程,想要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就要加強實訓場地的建設。比如,課程很大比重需要學生利用器材進行操作,根據課程改革需要,整合學校資源,建成機電專業群課程共享的實訓基地,學校可通過器材計劃購置和校企共建、引企入校的方法來充實實訓設備。教師可以聚集各方力量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機電工程器材放入硬件展示柜,讓學生對其發展史有直觀認識。同時,學校在構建機電專業實訓場地的同時,還應該為學生構建工程項目“孵化”實踐基地,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地學習和實踐觀念,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工程能力,發展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并為此不斷創新和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同時,還要通過“校政行企”四位一體的深度融合,加強學生的工程項目實踐能力,讓學生接觸到最為真實的工程項目設置和相關專業基礎,從而全面提高“有效教學”視域下機電專業學生的工程能力、應用能力、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各個院校機電專業教學中對于學生實訓能力、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有效教學”視域下機電專業對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是與其專業特點、行業發展密不可分的。教師要在穩抓學生專業理論的基礎上為學生不斷滲透機電行業的發展特點、審美走向、新型科技應用等相關的內容。通過以項目為驅動改革實踐教學內容與方法、企業參與實踐教學課程建設、加強實訓場地建設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感知,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倪敬,吳俊辰,孫珺.機電專業大學生工程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20):244-245.

[2]李鐵鋼,張陳,王志成.應用型本科機電專業工程能力培養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06):121-123.

[3]趙汗青,劉玉波,李海燕,王學惠.以培養工程能力為導向的機電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11(19):136-137.

作者:陸應勝 單位:江蘇省射陽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