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探討

時間:2022-05-18 10:50:17

導語:關于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探討

摘要:有效教學以聚焦核心素養、優化課程教材、引導自主學習和關注教師研修為重點,張家港市暨陽實驗小學以生本易簡為課堂教學追求,切實開展輕負高質的數學教學模式的探索。

關鍵詞:有效教學;生本易簡;目標引領;學法導航;真實評價

認真觀察日常的課堂實踐,我們不難發現在這個短暫且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師生之間、知識之間、同伴之間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智力、信息、情感等方面的互動與交流,由此產生復雜的相互聯結的教學現象。如何抓住關鍵因素,在數學課堂中以清晰的思維、有序的組織、和諧的情智來促進學生思維品質、方法能力、情感態度的提升呢?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實驗小學提出了“生本易簡”的教學主張,形成了“由淺入深、簡約低耗、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教學行為策略,其目標在于讓學生學會學習,并以此為目標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一、目標引領,有效指明學生的學習方向

任何一個日常課堂的展開,都是以目標為指歸的。然而,教學的復雜性就在于對目標的理解,把握有可能存在的偏移或者誤區。即使教師能正確地把握教的目標,如何確定學的目標,并將之傳達給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將兩者有機聯系起來,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對于教師而言,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確定學的目標,就必須分析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可能發展水平之間的空間,即最近發展區。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逐步應用,對學生學情的量化分析已經成為一種可能。教師結合平時的觀察了解,在學情的定性分析上進一步研究,由此制定與教的目標有機結合的學的目標。學的目標可以側重于知識、能力目標,即理解和運用,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更多依賴于教師課堂中的即時把握。教師只有把目標定準了,做到心中有數,教學才有了方向。而學生在目標的引領下,了解自己的學習任務,從而形成一定的學習規劃,產生較好的學習愿望。在師生都明確目標的前提下,如何激發學生目標達成的主動性?我們嘗試以“先學”的形式組織教學,這對培養學生的目標意識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學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認識幾分之一”時,由于學生第一次在數學課上接觸分數,教師進行了充分的學情前測,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此基礎上,思考如何確定并引導學生了解學習目標,我們設置了這樣的學習目標:(1)明確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以后,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2)學會正確讀、寫分數,并了解分數各部分的名稱;(3)研究怎樣比較分數的大小。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三個學習目標簡潔明了,把課堂應該達到的學習要求進行了必要的闡述,對學習目標中的重點部分進行了必要的標示,引發學生的關注,這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有一定的幫助。

二、學法導航,有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

日本學者佐藤學曾經提出,要將教師“教”的課堂轉型為學生“學”的課堂,從學生被動地學轉為學生主動地學,這緊扣了“生本”這個要義。所謂“生本”,就是要大量地減少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和表現,而把時間盡可能地讓位于學生的“學”。學生的“學”,其起點是學情基礎,因此必須“易簡”,從鏈接舊知識和經驗開始,實現遷移,讓學生有清晰的表象,能抓住核心關鍵。“易簡”的學生學習,是一種可信賴、可遷移、可持續的學習能力,是一種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經驗。我們的數學課堂應該以“學生成長、實現不教”為主旨,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生本易簡的課堂提倡以學定教,強調學習方法的指導與運用,學生的自主學習可以從課前、課中延伸至課后。課前,鼓勵學生自主學,根據對學生學習基礎的前測情況設計導學單,組織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研究性學習,對所學內容初步整體感知,同時積極參與課堂研究性成果分享;課中,組織學生主動學,學生在目標的引領下明確學習任務,教師為學生提出合理的學習建議,讓其成為學生學習之路的“導航儀”,切實實現教學的有效性;課后,引導學生拓展學,把有效學習向更遠處延伸,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再學習、再研究、再出發的沖動。

三、真實評價,有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有效性實施需要真實性評價的支撐。我們從四個關鍵點研制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1)教學目標要明確可測;(2)教學氣氛要緊張有序;(3)教學過程要簡易有效;(4)課堂生成要呈現問題。評價關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尤其重視學生是否主動學習,要讓學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應該從源頭處培養,也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參與興趣,同時關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升學生自主參與能力。評價體系關注對學生學習真實的評價,觀察學生知道什么、思考什么、會做什么。課堂上,我們通過觀察學生對一些問題的處理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問題,問題要有層次、有坡度,可以讓學生挑戰不同難度的問題,有基礎、提高、拓展等多個層次。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也可以采取多種趣味形式,如積分制、過關斬將、小組合作等形式。教育可以這樣簡簡單單地來做,但是學生能夠學得無限精彩。我們從“生本易簡”和“有效”入手,一切以“學”為轉軸,我們認為真實性的學力唯有借助真實性的學習,探究學習與協同學習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鐘啟泉.課堂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曹紅燕,管國賢.讓課堂變革真正發生:“目標主導,以學為本”的課堂建設[J].江蘇教育研究,2018(28).

[3]鐘啟泉.學科教學的發展及其課題:把握“學科素養”的一個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1).

作者:丁愛華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