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藝體專業英語教學的融合

時間:2022-04-19 11:27:35

導語:傳統文化與藝體專業英語教學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文化與藝體專業英語教學的融合

摘要:以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為研究對象,對教學中涉及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學進行分析,參照《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結合藝體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探討大學英語教師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融合創新,讓學生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汲取中國文化的營養,在國際舞臺上用英語自然流暢地講好中國故事,把中國大學生培養成具有世界眼光、國際意識的跨文化交流的高級人才。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體專業;大學英語;融合創新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高校的任務和措施,作為重要陣地之一的大學英語課堂,擔負著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藝體專業大學生,將來可能從事文化藝術類工作,在傳承和傳播中國文化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視。我們的學生注重英語基礎知識考試,能夠用英語進行基本交流,也了解一些西方文化,但是忽視交際文化,對本國文化不了解,用英語介紹中國的能力欠缺。[1]中華傳統文化與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的融合創新是教師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語言教學也是文化教學,而“文化共核部分的教學離不開母語文化的教學”。[2]從21世紀開始,已有學者提出了在英語教學中進行中國文化滲透。如萬瓊[3]認為教師在傳授西方文化的同時,不應該局限于目標語國家文化,應培養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和鑒賞能力。裴研[4]提出,英語的重要性成為社會共識卻忽視了漢語的學習,而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是漢語教學無法替代的。經過深入研究,學者們也指出了英語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策略。張錄文[5]指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缺位問題一直客觀存在。李志華[6]等認為,要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中國文化傳播的責任感,應把母語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實現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雙向互動,從而提升學生母語文化素養。張點[7]提出西方價值觀及理論體系指導的中國大學生英語教育容易導致“中華文化失語”,推進英語環境下的大學生中華文化傳承教育迫在眉睫。劉學蔚[8]從人際傳播視角探討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有效性問題時指出,建構一種和諧互惠性的多元文化關系離不開對傳播主體跨文化能力的深入探討。但是這些研究并沒有形成一套針對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對策。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通過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能夠熟練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培養大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具有奠基石的重要意義。音樂、美術、體育等專業作為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受到關注,藝體專業大學生成為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主力軍。1.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盧兵[9]指出: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深刻體會中國民族文化多樣性與精彩性。強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更注重多元文化內容的合理融入,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能促進多元文化的和諧共處和生態平衡。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了解和體會中國文化的精髓,建立民族認同感,培養民族文化精神,同時將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進行比較,本著相互尊重原則,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引導學生在對外交流中主動輸出中國文化,讓學生對中國文化充滿自信,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和求同存異。2.有利于保護民族文化的獨立性。大學生學習英語只注重學習西方文化,而疏離了中國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的傳統文化,對傳統的文化價值觀、信仰等了解甚少,無法用英語去表達中國文化,無法用英語表達“孔子”以及“端午節”等詞匯,會造成本族文化的缺失,而中國傳統文化教學有利于保護民族文化的獨立性。要改變英語教育中中國文化及其英文表達失語現象,就要努力實現英語教育的本土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講授語言基本知識時,一些聽書讀寫材料盡可能選擇與藝體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中華傳統文化。采用學生易于理解和接納的導入方法導入相關文化內容,引導學生感受異域文化,了解中國文化。藝體專業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接觸西方文化更多,更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覺,維護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3.有利于塑造中國的國際形象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10],大學生必將成為中國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主力軍之一,而音樂、體育、美術、表演等藝體專業大學生將來很多可能從事文化藝術類工作,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意義重大。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樹立中國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傳統英語教學中,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師只注重英語語言技能的學習而忽略文化知識的輸入,或者即使注意到文化的輸入也注重的是西方文化的輸入,往往忽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在教學中,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的導入,幫助學生學習汲取中國文化的精華,培養其成為跨文化交流的國際高級人才,能夠用英語自然流暢地在國際舞臺上去講好中國故事。4.避免學生被西方文化侵襲。文化侵襲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讓學生的傳統民族價值觀念因為西方文化的強勢輸入而改變。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比較高,所以很容易會被西方文化的新奇內容所吸引。尤其是在其對本國優秀文化不了解的情況下,很有可能發生全盤否定中國文化的現象,這對于我國未來發展十分不利。在藝體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積極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要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中西文化的差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例如指導學生對西方影視文化進行評論時,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引導其正確審視西方社會和文化,能夠正確捕捉篩選出那些有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違背中國政策的內容,警惕西方文化滲透。跨文化交流中,不斷提高自身人文素質,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學生們對自身文化產生認同感,以此有效預防學生思想的西化,這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保護有重要的意義。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的融合創新策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的融合創新,是現代社會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應該共同努力,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英語文化教學。1.鞏固現有課程。對現有的課堂模式進行鞏固。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英語的語言技能訓練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學習方面表現出了很好的效果,目前的英語教學課堂在文化滲透方面有顯著的功效。基于當前英語教學模式,將中國優秀文化的內容與英語教材的單元特點相結合,實現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穿插教育,這不僅對原有的教學成績進行了鞏固,而且實現了教學內容的豐富。再者,通過這樣的穿插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同樣的課堂背景下感受基于相同內容的英語國家文化和中國優秀文化,有利于學生理解不同文化及其差異。簡言之,現有的課堂教育模式在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顯著,因此積極鞏固現有的教學課程并在課程中增加與單元特色相一致的中國文化內容,能夠有效實現大學英語教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2.積極開發新課程。要實現大學英語教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還應積極開發新的課程。從具體分析來看,現有課程雖然能夠在英語教學中實現文化融入,但是畢竟融入內容較少,而且文化內涵的剖析不夠專業化。教材中雖有文化內容,但部分文化內容與現實需要嚴重脫節;部分教材的內容也不具有藝體特色;文化學習部分也多為英美文化,忽視了多元文化,特別是本國傳統文化太少。所以藝體專業的學生對于中國優秀文化的理解深入度還有欠缺,要讓藝體專業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更加深刻的感受中華文化,需要積極開設全新的以英語為基本課程語言、以中華文化為內容的具有藝術特色的英語課程,如基于中國文化研究開展中國歷史文化、文學藝術分析等課程,從而實現中華文化和語言交流的融合。在長時間的融合背景下,學生們能夠很好利用英語闡述和介紹中國傳統文化,英語會成為我國文化向外傳播的重要渠道。3.構建高素質教師隊伍。教師素質水平的提高是教學提升的重要策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大學英語教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要建立一支穩定的藝體專業英語教師隊伍,這些教師要能夠有時間和精力投入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既能夠進行英語知識的講解,還能夠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授。從當前的研究分析來看,藝體專業的英語教學教師在英語技能訓練方面的專業性比較強,對西方文化也有較深的了解,但是其中華優秀文化的掌握程度不深,這影響了中國優秀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要對英語專業的教學教師進行組織學習,一方面要讓其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的優秀文化,另一方面要讓教師具備利用英語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的能力。積極進行教師能力提升,建設具有文化素養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能夠有效突破現有困境,實現教學的整體性進步。4.開辟第二特色課堂。英語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課堂教學內容也有一定限制,要實現大學英語教學和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特色課堂。藝體專業的學生,更可以將英語與專業特長結合起來,開展各種有關的中西方活動。如劇團表演,可以用英語演繹經典的中國傳統戲劇影視作品;可以開展講故事比賽,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可以就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辯論賽;可以在中國的傳統節日,進行詩歌朗誦比賽……中華文化內容博大精深,能夠以中華文化為主體構建的活動比較多,以英語為載體進行文化活動,促進文化與語言的融合,有利于中華優秀文化和英語教學的融合。5.改革考核方式和內容。大多數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師認為藝體專業學生英語基礎差,著重進行語言技能的教授,很少在教學中融入文化元素。在進行跨文化教學時,大多數教師也主要強調西方文化的內容,很少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的。所以,在考試中,一般考查的是學生的基本語言技能和英語語言文化基礎知識。要引起學生重視,可以在平時成績中增加用英文表達傳統文化的比重,例如組織學生開展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翻譯優秀中國傳統文化作品等,根據活動表現計入平時成績。同時,四六級考試中,適當增加中國文化相關話題,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通過對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的改革,鼓勵學生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可以增強傳統文化的學習氛圍,也有利于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融合。6.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學是傳承文化、傳播文化和創造文化的重鎮。”[11]校園文化建設,是學生綜合素質和道德培養的土壤,是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保障。大學文化影響著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方面。“校園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傳承的關鍵載體和重要平臺”。[12]要實現中華傳統文化與大學英語教學的融合創新,就一定要將傳統文化建設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在教學制度上,要對傳統文化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規劃,并且納入考評體系中;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要建立相關保障制度,各部門要互相配合,全體師生要共同參與;要通過校報、校刊、廣播、宣傳欄等,大力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思想多元化的環境下,在校師生的價值取向容易受到誤導,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必須依靠優秀傳統文化的助力。加強校園傳統文化建設,可以將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學校現實文化建設需求相結合。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和內涵,可以在校風校訓、校園宣傳標語、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中展現出來。在具有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并創新。

三、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的融合創新,是傳承弘揚中國文化的需要,也是培養具有世界眼光、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更新教學方式,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融合創新,讓學生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精通中國傳統文化,能用英語自然流暢地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接受更加深入,讓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更加緊密,讓中國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肖龍福,肖笛,李嵐,宋伊雯.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狀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1):39-47.

[2]劉正光,何素秀.外語文化教學中不能忽略母語文化教學[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2):61-64.

[3]萬瓊.從課堂觀察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1(4):140-142.

[4]裴研.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5):153-154.

[5]張錄文.跨文化教育視閾下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討[J].高教學刊,2017(18):117-118+121.

[6]李志華,賀宇濤,趙雙玉.關于提升英語專業學生母語文化素養的思考[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8,20(5):156-160.

[7]張點.推進英語環境下的大學生中華文化傳承教育———《中國文化英語說》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J].高教學刊,2018(22):68-70.

[8]劉學蔚.從國際漢語教師的跨文化能力論中華文化走出去[J].江漢論壇,2016(5):140-144.

[9]盧兵.中國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弘揚[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10):131-132.

[10]謝娜.高校藝體類大學英語教材建設略論[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9(3):40-43.

[11]盧娟,鄭利軍.以特色校園文化引領地方高校特色發展———基于淮海工學院培育海洋特色校園文化的實踐與探索[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8):121-124.

[12]姜濤,王帥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究———以長春中醫藥大學為例[J].才智,2019(21):48-49.

作者:繆惠蓮 單位:湖北第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