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案例法在手術室的作用

時間:2022-01-08 11:59:21

導語:小議案例法在手術室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案例法在手術室的作用

本文作者:楊嬌工作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手術室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選擇合適的案例手術室是一個集急、危、重癥病人的科室,在工作中滲透著手術室相關的職責制度,選擇在手術過程中最易出現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如“在手術開始前,巡回護士與洗手護士清點用物后,巡回護士忙于擺放體位,未將清點用物及時記錄于手術護理記錄單上,手術開始后憑自己的記憶將用物記錄于手術護理記錄單上,關閉腹腔前,與洗手護士清點用物時發(fā)現與記錄單不符。請學生分析出現了什么問題,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將手術室的工作與職責制度融入在案例教學中,讓學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時,又將手術室工作制度進行了學習。小組討論手術室實習學生多,不同層次,不同學校。本科生理論較為扎實,大專生與中專生的動手能力較強,結合她們的優(yōu)點,以本科生為主,大專生、中專生為輔進行分組,小組人員以5~8人為宜,進行閱讀、討論、分析案例。分析案例時間以10min為宜,要求學生在討論中選出組長、記錄者、發(fā)言者。鼓勵學生在討論中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可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意見,加強與老師間的溝通與交流。

總結與討論這是案例教學的核心內容和精華所在,是案例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4]。學生分組討論后,由小組選出的發(fā)言者進行發(fā)言,鼓勵學生使用普通話進行自我介紹、介紹小組組長、記錄者、組員姓名,來自那個學校,使學生之間有更深的了解。闡述小組分析與討論后的意見,其它小組可發(fā)表不同想法及意見,使學生自主發(fā)言,相互反駁,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語言表達的能力。帶教老師在討論過程中不再是理論講授及信息來源者,作為一個參與者,起到一個引導者及交流者的作用,引導學生的討論不偏離主題,從而到達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會

案例教學讓學生自己融入到課堂氛圍中來,從而提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解決問題及分析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在案例討論中體驗團隊合作、團隊精神,在團隊中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作為帶教老師要加強學習,加強自身的語言表達以及語言組織能力,使課堂教學充滿樂趣,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不斷改進教學質量及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實習認識手術室的工作,熟悉手術室的環(huán)境,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最終成為一名未來合格的護理工作者,即具有足夠的智慧、技巧操作和理想信念的護士[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