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平臺在社會醫學教學的使用
時間:2022-02-23 09:32:03
導語:E-learning平臺在社會醫學教學的使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社會醫學傳統教學方式的重要輔助手段,E-learning平臺目前已經成為學生社會醫學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不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平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盡管E-learning平臺具有諸多優勢,但在平臺的構建過程中,同樣存在著許多不足。本研究對南京醫科大學在校學生中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的使用情況及可用性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學生每周登錄平臺3次及以上的學生僅占13.8%;每周在平臺花費2小時以上的學生僅占8.8%;學生登錄平臺主要訪問的是“常用資源”和“視頻材料”板塊;同時調查也發現,學生對平臺的導航設計清晰性、操作簡便性、布局合理性等可用性項目的評價均較高,相比較而言,平臺內容的豐富性尚有進一步完善提高的空間。針對上述問題,尚需采取綜合措施進一步促進平臺的不斷完善及有效實施。
關鍵詞:E-learning平臺;社會醫學;使用情況;可用性
近年來,隨著E-learning(electroniclearning)平臺在各大高校網絡教學實踐中的大力推行,其輔助教師自主教學、輔助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日益體現[1]。不同形式的E-learning平臺自身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內容不斷豐富、功能不斷完善,對于改進傳統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4]。但同時也有部分E-learning平臺因其自身功能缺陷,無法發揮輔助傳統教學的作用,反而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因此,對E-learning平臺的使用情況及可用性進行評價,考察平臺是否實用、易用,關系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順利有效實施。可用性評價是指從用戶角度出發,評價軟件或產品是否易用、好用、令用戶滿意[5]。E-learning平臺的主要用戶為學生,對其可用性的評價主要考慮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的可用性因素。通過文獻研究發現,目前針對E-learning平臺的使用情況及可用性評價的定量研究尚不多見[6-7],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南京醫科大學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在教學實踐中的使用情況及其可用性,旨在為該平臺的不斷完善及有效實施提供科學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南京醫科大學正在學習社會醫學課程并且使用E-learning平臺的2011級衛生事業管理學(衛生法學)專業和2012級臨床醫學專業的全部學生進行基于平臺的網絡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376份,其中衛生事業管理學專業學生96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280名;男生140名(37.2%),女生236名(62.8%);年齡最小18歲,最大24歲,平均年齡21歲。
(二)方法
參考相關資料自行設計調查表,經預調查修改后由調查對象進行自填式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76份。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基本情況、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使用情況及可用性評價。資料錄入采取EpiData3.1雙盲平行錄入,數據處理與分析主要采用Office2010、SPSS18.0等統計分析軟件。
二、結果
(一)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使用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57.4%的學生每周登錄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的次數為1次及以下,28.7%的學生每周登錄2次,每周登錄次數為3次及以上的僅占13.8%;56.1%的學生每周花費在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的時間為1小時及以下,34.8%的學生每周花費1~2小時,僅有8.8%的學生每周在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花費2小時以上;學生在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最常訪問的版塊為常用資源(包括課程相關網絡資源、拓展閱讀材料、統計軟件使用、國內外相關公開課程等內容),其次為視頻材料版塊(包括醫學與社會問題、趣味醫學、影視作品中的醫學問題等視頻資料)。
(二)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可用性評價
對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的可用性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平臺的導航設計清晰性、操作便利性、布局合理性、內容豐富性均達到非常好或較好的程度。其中,對平臺的導航設計認可度最高,認為非常清晰和比較清晰的學生占88.9%,對平臺內容豐富性的認可度最低,認為非常豐富和比較豐富的學生占76.6%,對操作性和布局合理性的認可度介于上述二者之間。
三、討論與建議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E-learning平臺作為日益普及的網絡環境下輔助進行自主學習的一種新型模式,極大地豐富了學習途徑,可以實現最大限度的自主學習、開放學習、協同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無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現有教學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但同時也要注意到,E-learning平臺的整體性能、功能支持以及資源情況是平臺優勢得以體現的前提和條件,它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在其所構建的學習環境中順利學習[3]。本研究結果對于我們了解具體的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的整體建設情況以及使用情況,進而不斷改進平臺設計,優化學生的自主學習體驗,進一步增強其輔助教學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的使用情況
1.學生對平臺的關注和利用不夠充分E-learning平臺作為一種輔助學習工具,需要學生投入相當的精力和時間才能起到相應效果。然而本研究發現,每周登錄平臺次數為3次及以上的學生僅占13.8%;每周在平臺花費2小時以上的學生僅占8.8%。E-learning平臺所構建的網絡教學環境應該可以激發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體現學生的創新精神,但研究發現大多數學生對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的關注和利用并不充分,最大的原因很可能在于我國長期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形成了被動學習為主的模式,長期依賴于課堂教師的面授,教學決定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大部分學生缺乏主動性,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性欠缺,難以適應E-learning平臺的教學模式。此外,醫學院校課程任務多、學習負擔重,這也導致大部分學生沒有充足時間去關注和利用E-learning平臺,平臺較低的使用率對于豐富的平臺網絡資源來說也是一種浪費,未能充分實現其應有的價值。針對上述問題,學校應采取綜合措施加強學生對E-learning平臺的認識,可通過轉移部分課堂內容到E-learning平臺,多利用E-learning平臺布置作業或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同時鼓勵學生使用E-learning平臺以充分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2.平臺的版塊建設要有所側重研究發現,學生在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最常訪問的版塊為常用資源(包括課程相關網絡資源、拓展閱讀材料、統計軟件使用、國內外相關公開課程等內容),其次為視頻材料版塊(包括醫學與社會問題、趣味醫學、影視作品中的醫學問題等視頻資料)。因此平臺以后的版塊建設上可更加側重豐富課程相關拓展資源,可以引進或開發針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訓網絡資源,將理論同實踐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同時要進一步豐富教學材料,輔以視頻、音頻等生動形象、更易為學生接受的教學手段,針對不同的教學主題內容,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和開發相應的教學多媒體資料庫,從而使E-learning平臺發揮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
(二)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的可用性
1.學生對平臺可用性的評價整體較高研究結果證實,大多數學生認為平臺的導航設計清晰性、操作便利性、布局合理性、內容豐富性均達到非常好或較好的程度。其中,對平臺的導航設計認可度最高,認為非常清晰和比較清晰的學生占88.9%。導航設計、操作簡便性、布局合理性、內容豐富性都是與可用性評價密切相關的評價項目。作為輔助教學平臺,要求導航清晰、操作簡便、方便使用,只有這樣,學習者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不必浪費時間在具體操作方面;同時布局和內容應盡可能合理,便于學習者分類查找相關知識點,針對不同的學習需求可及時獲取盡可能豐富的平臺資源,提供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便于學習者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進行知識建構。2.平臺的內容建設和開發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數高校雖然均建設了不同形式的網絡教學平臺,也共享了一些網絡學習資源,但是缺少對資源的深度加工,沒有發揮網絡學習資源應有的作用。此外,大多數E-learning教學平臺缺乏智能性,平臺內容單一,學生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導致較差的用戶體驗。本研究也發現,認為平臺內容非常豐富和比較豐富的學生占76.6%,提示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的內容建設和開發尚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首先,可以根據社會醫學這門課程的具體情況及特點,收集與各教學主題相對應的豐富資源,按照不同專業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學習需求,建設內容豐富、結構完整、層次清楚的學習平臺,以滿足當前學生不同學習目的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提高學生利用平臺的效率和興趣,將學生由知識內容的被灌輸者逐漸轉變為E-learning平臺下的主動學習者,從而最終發揮E-learning教學平臺的優勢。
總之,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的發展對彌補傳統教學方式不足,提高醫學生對社會醫學的學習興趣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社會醫學E-learning平臺在線學習,改善信息獲取環境、改進信息獲取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從而進一步豐富社會醫學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作者:樊 宏 王建明 吳 睿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卓,李宏達,徐宏儒.E-learning在高校圖書館的適用性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21):72-73
[2]胡濤.Elearning免費學習模式———不用探討客戶忠誠度[J].現代企業教育,2015(1):67-69
[3]張美慶,陶霖密.實時eLearning系統高效界面的設計與實現[C]//第21屆全國多媒體技術,2012:1-6
[4]李雪.構建eLearning環境中的方法與技術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06
[5]張浩,楊凌霞,韋學恩.網絡教學平臺的可用性評價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技術,2010,12(12):91-96
[6]路保安,陳存業,馬明霞.高校圖書館基于數字化學習的應對之策[J].圖書館學刊,2009,31(9):38-40
[7]ELearningusingwirelessad-hocnetworktosupportpeopleofruralareas[R].200610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CT),2006
- 上一篇:“語法后行”在英語教學的可行性
- 下一篇:ESP教學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