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教學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02-23 09:34:35

導語:ESP教學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ESP教學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的作用

摘要:文章從專門用途英語esp的教學理念出發,提出了ESP教學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專門用途英語;大學英語;ESP教學理念

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階段教育水平的發展,高中畢業生的英語水平比以往有了顯著提高,大學英語教學必須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對在大學英語教學體系內推行注重專業內容和語言學習相結合,培養學生專業英語交流能力的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尤其是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教學的探討也越來越多。一些院校結合本校實際,開設學術英語[1]、海事英語[2]、中醫外語等ESP課程[3],上海市部分高校依據《上海市大學英語教學參考框架(試行)》要求[4],從2013年秋季起率先啟動以學術英語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5],北京外國語大學創辦刊物《中國ESP研究》,推動國內ESP教學和研究的發展。本文借鑒國外ESP理念和實踐經驗,結合教學實際,探討ESP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ESP的教學理念

ESP作為一個“范圍寬廣、形式多樣的英語教學領域”[6],是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特定培養目標或特殊需要而開設,并根據學習者具體需求決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英語課程。Hutchinson&Waters把ESP的性質描述為:“ESPmustbeseenasanapproachnotasaproduct:under-stoodproperly,itisan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whichisbasedonthelearner’sneeds.”[7]也就是說,ESP不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英語教學的一種Approach[8],是和EGP(通用英語)相對存在的一種教學“理念與原則”[9]?!把芯空Z言的本質、探討人們如何學習語言,這屬于AP-PROACH的范疇;APPROACH不同,教學方法(METHOD)則不同,所采用的授課技藝(technique)也不相同?!盵10]ESP包括學術英語(EAP)和職業英語(EOP),學術英語又分為通用學術英語和專門學術英語,職業英語是指應付某些特定工作場景和交際需要,完成專業和技術任務所需的英語,例如外貿英語、醫護英語。ESP理念認為,隨著學習者語言水平的發展和需求的變化,完整的英語語言教學(ELT)是一個從初學者英語逐步延展到某一特定專門用途英語的不斷細化、持續發展的連續體[11],如圖1所示。與EGP不同,ESP課程不再將英語當作一個科目,為學語言而學語言,而是學習在某種特定語境下有效交流,完成特定交際任務的學術英語或專業英語。Basturkman研究表明,對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學生來說,ESP課程關注學生專業領域的英語語言需求,比EGP課程更能激發學習熱情和動力,更能提高專業英語水平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12]。圖1ELT課程類型連續體示意圖注:摘自Dudley-Evans&St.John,1998:9。ESP是一種以特定目標為導向的英語教學,需求分析是ESP課程設計的核心,根據學生的學習目的和需求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采用相應教學方法[13],培養學生在一定學習或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是ESP的根本原則。

二、ESP教學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將ESP理念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不是將現有的大學英語教學完全置換為ESP,特別是EAP教學,而是遵循ESP理念,將學生需求放在首位,根據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結合社會需求現狀,改革并完善大學英語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術英語交際能力。

(一)以需求分析為基礎的教學內容確定

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按照需求分析原則,充分考慮學生需要和社會需求,通過測試評估、問卷調查、跟蹤走訪和實地考察等手段進行目標情景需求分析、當前情景需求分析和學習者情景需求分析,了解未來工作場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具體要求、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及其掌握程度、學生需求和渴望掌握的知識、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法和主要學習障礙等信息。在分析這些信息的基礎上確定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具針對性。按照圖1的ELT課程連續體模型,基于學生不斷提高的英語能力現狀,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設置多種細化的課程類型,包括通用型學術英語課程、按照學科大類劃分的學術英語課程,以及與專業銜接的ESP課程。通用型學術英語課程以培養學術英語交流能力為目標,內容側重于專業或學術交流使用的英語,發展學生專業學習所需的學術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和學習策略,教學不涉及專業知識和專業概念的傳授,只涉及與專業相關的基本語言能力訓練,如聽英文學術講座、批判性閱讀專業文獻、就專業內容進行主題演講、參加討論、用英語撰寫學術文章或報告等能力。按照學科大類劃分的學術英語課程側重于為大類學科學生開設的學術英語,如理工類學術英語、文史類學術英語、社會類學術英語、醫學類學術英語等,旨在提高學生基本的人文或科學素養,內容以準學科的科普刊物文章為主,即使沒有專業背景知識的學生也能理解,如云計算、轉基因食品、納米技術等主題。與專業銜接的ESP課程側重于專業學科大類基礎知識和原理的英語基本表達,與用英語如何表述學科內的各分支學科的關系等以及與專業相關的最基本的語言能力訓練,如機電英語、高爾夫英語、金融英語等。教材體現教學內容,按照ESP理念組織的教材應以培養學生學術英語交流能力為目標,體現學術英語的功能,采用模塊化組織,每個模塊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即學生需要掌握的各類學術“微技能”,如聽英文學術講座、閱讀專業文獻、用英語進行專業內容主題報告、參加學術討論活動、撰寫學術報告等技能;教材應重視規范的英語語言學習,包含大學學術英語階段必須掌握的語音、語調、語法、句法和語用規律;教材還應包括符合學生語言水平,具有交際價值的教學活動和相關的學習材料。教師在教學中依據以上原則選擇國內出版的教材,或是采用國外原版教材,或者結合本校培養目標在借鑒已有教材的基礎上,按實際教學需求,自行組織編寫教材。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設計

ESP理念強調將語言教學和專業內容學習有機融合,培養學生綜合英語技能和專業英語水平,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具體課程和學生情況,圍繞授課內容,基于問題或體裁組織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批判思維、合作學習、探究并處理問題等能力。1.內容與語言融合的教學活動設計內容與語言融合式教學(CLIL)是在交際語言教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交際教學法。它基于學科內容進行外語教學,主張在教學中把語言技能訓練和學科內容學習有機融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新學習和體驗學習。在CLIL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要熟悉學科知識,分析學生需求,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在歐洲,CLIL已成功應用于國際貿易英語、商務英語、海事英語和環境工程等ESP教學中,成為一種最為有效、應用廣泛的ESP教學模式,被歐洲委員會認為是能夠在外語學習方面獲得進步的最佳方法[14]?;贓SP教學理念,采用CLIL教學活動設計,在實踐中有效解決“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將使現有大學英語教學逐步從側重語言技能型,轉變為語言技能與知識內容并重型,甚至是側重知識內容型教學,結合本地區經濟實際,開設實用型EAP和EOP課程,培養學生語言技能,擴展專業知識,提高思維能力。2.問題導向型的教學活動設計問題導向型教學法(PBL)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其精髓在于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創設真實、復雜而有意義的問題情景,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小組討論或合作,在動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自主協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方法和技能的能力。借鑒ESP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采用問題導向型教學活動設計,要求學生完成一項具有教學針對性和真實交際價值的任務,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圍繞任務的完成學習新材料。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任務要求明確,學習新材料的目的性清楚,學生主動思考,選擇合適的新材料,通過同伴協作,完成規定的交際任務,比如在針對文科學生的商務英語教學中,問題可能是陳述某國產品牌運動服裝在國內外市場上品牌營銷策略的得與失;針對理工科學生的問題導向型活動可能是一次模擬聽證會,學生分組扮演政府方、開發方、市民代表等角色,論證在市中心某地塊開發一棟高檔寫字樓的可行性。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將發展文獻檢索、查閱資料、歸納總結、邏輯推理、口頭表達等用英語做事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終身學習等能力,提高綜合素質。3.過程體裁式的教學活動設計過程體裁教學法(ProcessGenreApproach)綜合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和體裁教學法的優點,不僅強調結果,更注重過程。歐洲ESP教學經驗證明,過程體裁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特別適合學術寫作教學[15]。過程體裁寫作教學主要包括范文分析、模仿寫作、獨立寫作和編輯修訂四個階段[16]。DaciaDressen-Hammouda曾使用過程體裁法,成功地進行了為期三年的EAP寫作課程教學[17],認為過程體裁法具有明晰性的特點,整個教學活動設計有明確的目標,清晰的教學策略和一個明確的可以稱為“好作文”的模板。她在教學中先給學生一個目標體裁的寫作模板,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掌握,再以此為基礎完成寫作任務。學生經過分析、領會范文、討論、有意識地模仿、體驗寫作、教師修正反饋等過程,掌握學術應用文的寫作。過程體裁法對改進英語寫作教學有寶貴的借鑒價值。目前,寫作教學基本上忽視了語篇和體裁分析能力的培養,實用性和體裁針對性不強,甚至有的學校由于課時有限等原因根本就不進行寫作教學。學生普遍對寫作缺乏興趣或感到困難,大多都是為了應付四級考試,往往按照給出的三段式結構框架和范文機械模仿,詞匯量小,內容貧乏。結合歐洲經驗,在教學中對常用體裁,如便條、信件、求職信、簡歷、讀書報告、學期論文、試驗/項目報告、畢業論文、演說稿、會議紀要、備忘錄等應用文體進行分體裁教學,提高學生實用寫作能力。以上三種針對不同課程類型的教學活動設計,都秉承做中學、學中做的理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本校人才培養目標,考慮學生興趣和未來規劃,以有效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專業英語交際能力為宗旨,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設計,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三)以過程為導向的學習評價體系構建

ESP教學注重過程性教學,培養學生基本學術語言技能和在各種目標語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構建以過程為導向的新型學習評價體系,對學生學習效果考核采取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辦法,擴大過程性評價比重,優化終結性評價,能及時了解各階段教學的結果和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改進教學。構建以過程為導向的學習評價體系,體現在評估主體(包括教師和學生)和評估內容的多元化、評估手段的多樣化、評估功能的多重化等方面,充分發揮評估對教學的反撥作用。評估主體除教師以外,還采用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方式,發揮學生在評估中的應有作用。以過程為導向的評價體系重點評估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而不是語言知識,評價結果改變以往分數化處理的做法,改用描述性報道,讓學生了解自己沒有掌握好的知識和技能,需要提高之處,及如何提高等,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有效實現評價功能的多重性。目前,大學英語評價體系中期末考試通常占總成績的60%,形成性評價占40%。以過程為導向的新型評價體系將淡化期末考試,重點考查學生用語言做事,應用多種語言技能解決問題、完成交際任務的綜合學術語言能力。在具體設計上,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制定可操作的學術英語應用能力細化評價標準,按照要培養的各種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要性和難度,重新設定學術英語課程各個模塊占總成績的分值比例。針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相應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生互評和自評結果,綜合評估學生聽、讀、說、寫多種語言技能的學術應用能力。以學術英語課程為例,在教學中采用模塊化教學模式,按照學術聽說讀寫能力劃分模塊,各教學模塊的過程性評價分值和評價方式可作如下安排:(1)大學生活調試———如何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考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占總成績的10%;(2)課堂(小組/班級)英語討論及傾聽技巧,讓學生聽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學術講座后寫總結或摘要,占總成績的15%;(3)批判性閱讀及問題回答技巧和策略,讓學生閱讀英語文獻后寫簡短摘要,并就某個主題搜集資料,自主閱讀后寫250個詞左右的文獻綜述,占總成績的15%;(4)與專業課程有關的英語說明文寫作技巧和策略,讓學生將主題相同的幾條英語新聞編譯成一條中文簡短新聞,以及就一個與專業相關的主題寫1200字以上的小論文,占總成績的20%;(5)英語口頭演講及當眾陳述的技巧和策略,學生就某一選題分小組完成報告,當眾進行5分鐘的口頭匯報,并與聽眾互動交流,回答問題,學生表現占總成績的20%;(6)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20%。

(四)以語言能力為依據的學生分級教學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生源更加廣泛,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采用分級教學模式,設定不同的教學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1.分級教學的依據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教學改革深化的必然結果,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進行教學。通過分級教學,對程度較好的學生,進行以培養綜合應用能力為主的教學;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加強基礎教學。以往教學中所有學生使用同一種教材,導致好學生吃不飽,而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不上,致使教學效率低下。分級教學后,針對不同學生,選用不同層次的教材,以上問題得以順利解決。分級教學還有利于教學模式的優化,如在水平較高的班級加強聽說和寫作技能訓練,培養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而在基礎較差的班級重視基礎語言能力的提升,有效解決了基礎教學和能力教學的矛盾。2.分級教學的實施方式結合深圳大學的英語教學改革,大學英語教學從兩個學年壓縮為一學年,實行分級教學。入學時通過分級考試,將學生分為三個級別,采用課堂授課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一年的密集學習,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程度較好的學生,除了大學英語課程以外,還將修讀以學術英語、商務英語、技能提高類課程、文化通識類課程為主要模塊的選修課程,其他學生將主要學學英語課程,夯實語言基礎,具體的學生分級教學實施方式說明見表1。

(五)以能力提升為目標的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對教學目標確定、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選定、教材編寫、教學活動設計、教學評估等方面都至關重要,因此,將ESP理念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1.ESP教學對教師能力的新要求(1)專業學科知識。ESP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和交流的能力,是幫助學生解決專業領域中的英語綜合運用問題而不是專業問題,ESP教師不需要像專業課教師一樣精通專業。目前,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學歷背景大都是英美文學和語言學,他們具有豐富的英語語言學知識和扎實的語言功底,但在專業學科知識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語言教師需要轉變觀念,學習某個學科基本的專業知識和原理,了解學科內各分支學科之間的關系,構建專業理論框架,提升能力,促進教學。(2)ESP理論和教學方法。ESP教學有自身固有的特點和規律,希望在教學中借鑒并應用ESP理念的教師,應學習ESP理論,探討ESP教學方法,熟練掌握并能運用ESP教學的需求分析理論,在教學中對學生以及社會的語言應用情況和需求進行準確、細致的分析,明確教學目標和方向,增強教學針對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能設計出符合學生語言水平且具有交際價值的任務,并能為任務的完成提供相關的學習材料;在學生完成交際任務的過程中,提供適時、適度的幫助;在完成任務后,能對學生完成的任務給予準確的評價和反饋。2.教師能力的提升途徑借鑒并應用ESP理念,進行師資隊伍建設,可通過以下方式提升教師能力。(1)與專業教師合作教學。通過合作教學,專業教師提供專業知識,協助語言教師確定教學內容,或對教學內容提供建議,幫助語言教師理解專業知識,充當專業顧問。語言教師幫助專業教師解決有關語言的問題,規范語言的使用,促進專業教師的教學與合作教學,具有雙贏效果。在此基礎上,經過數年的教學實踐積累,融合語言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優勢,培養具有獨立ESP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的教師。(2)建立ESP教師培養體系。專業理念、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結構的三大組成部分[18]。在語言教師應用ESP理念改進教學,甚至轉型為ESP教師的過程中,需要在專業知識、實踐知識和學科教學法方面都有所提升,因此需要積極進行在職在崗培訓??梢酝ㄟ^選派骨干教師到國內外進修,或采用定期開設ESP師資培訓班,邀請國內外ESP專家,以及專業領域人士來校對教師進行培訓等方式,為教師提供相關的學習和培訓、實踐機會,拓寬知識結構、增加專業理念,從而促進教師能力結構的更新。另外,也可通過在高校設置相關的ESP教育碩士專業,系統學習英語學科知識、語言學、教育學、ESP理論、專業學科知識等多學科內容,培養從事ESP教學的教師,如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的醫學英語教師、法律英語教師等。按照ESP核心理念需求分析原則,結合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歷史和現狀,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院校實際需求,在現有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上,將培養學術英語交流能力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逐步形成具有地方或院校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專業人才。以語言能力為依據,開展分級教學,在教學中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結合相關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構建以過程為導向的學習評價體系,是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有力舉措。ESP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對教師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應秉持以能力提升為本的原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拓展教師視野,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

作者:張莉 單位:深圳大學

參考文獻:

[1]張為民,張文霞,劉梅華.通用英語教學轉向學術英語教學的探索———清華大學公外本科生英語教學改革設想[J].外語研究,2011,(5).

[2]羅衛華,佟大明.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法與研究方法———以海事英語為例[J].外語界,2009,(1).

[3]周恩,丁年青.大學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的銜接:現狀與思考[J].外語界,2012,(4).

[4]蔡基剛.我國第一份以學術英語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導文件的制定與說明[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4).

[5]張炯強.上海今秋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N].新民晚報,2013-03-01.

[6][8]JohnsonK.&H.Johnson.EncyclopedicDictionaryofAppliedLinguistics:AhandbookforLanguageTeaching[M].BlackwellPublishersLtd.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105-106.

[7]Hutchinson,T.&A.Water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Learning-centered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9-19.

[9]RichardsJ.C&T.S.Rodgers.語言教學的流派[M].劍橋大學出版社;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xv-xvi;204-222.

[10]秦秀白.ESP的性質、范疇和教學原則———兼談在我國高校開展多種類型英語教學的可行性[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11]Dudley-EvansT&St.JohnM.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9-35.

[12]Basturkmen,Helen.DevelopingCourse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London:PalgraveMacm-illan,2010:11.

[13]Robinson,P.ESPToday:APractitioner’sGuide[M].NewYork&London: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UK)Ltd,1991:2-4.

[14]InmaculadaFortanet-GómezandChristineA.Risnen(Eds.).ESPinEuropeanHigherEducation:IntegratingLanguageandContent.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2008:11-282.

[15][17]Dressen-Hammouda,D.AligningEAPwritingpedagogiesacrossEuropeanuniversities:AcasestudyfromFrance[C]//InFortanet-Gómez&Risnen(ed.).ESPinEuropeanHigherEducation.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2008:75-96.

[16]韓金龍.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J].外語界,2001,(4).

[18]葉瀾.新世紀教師專業素養初探[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