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學策略探索

時間:2022-03-31 09:46:45

導語:初中作文教學策略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作文教學策略探索

內容摘要:生活中,我們常聽學生說:作文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初中作文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學生難,難在無從寫起;老師難,難在無從教起。于是乎,在畏難的心理驅使下,學生寫作文胡編亂造,老師教作文只批不講。作文教學的這一現實困難就是因為我們缺乏長期有效的作文訓練手段。筆者結合二十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搜集整理工作上的心得體會,嘗試從興趣培養、思路拓展、思維訓練、方法訓練、閱讀積累、能力訓練等幾個方面來化解這一教學難題。

關鍵詞:作文教學;興趣培養;選材角度;發散思維;方法指導

一、交流展示,培養興趣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們可以采取這些辦法:

1.口頭交流,培養興趣

學生當眾朗讀自己的作品,不但可以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更能激勵學生用心去寫作文。學生在當眾宣讀的時候,老師必須多肯定其優點,甚至可以放大其優點,讓學生從交流中得到成功的愉悅。別小看這小小的成功體驗,它就是星星之火,必將燃起學生寫作的熱情火焰。

2.投影展示,激發興趣

對于作文批改,辦公室批改比不上當面批改,當面批改又比不上當眾批改。將文章用投影予以展示,學生的寫作素養,諸如書寫、卷面、文筆一覽無余。我們可以一邊用欣賞的眼光來圈點,一邊又委婉地提出修改意見,將一篇習作像解剖麻雀一般評析,對全班同學來說是一次提高,對作者來說更是一次心理上的美好體驗。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態度就會有明顯轉變。

3.文學小報,鞏固興趣

為了鞏固強化寫作興趣,我們可以采用班級小報的方式,把學生們優秀的文章結集成報,印刷分發,班內傳閱。當自己的作品被印成整齊的鉛字,學生的成就感再次得到滿足,愛作文的氛圍就會形成。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協同學校的語文老師成立了“青青芳草地”文學社,吸收有一技之長和作文興趣的學生為成員,將優秀學生的隨筆和習作結集出版,每月上下旬出刊,面向全校發行,并積極申請學校領導,撥出專門的活動經費,對優秀學生的作文進行稿費獎勵。學生的作文積極性空前提高,自我創作欲望得以激發。

二、多向選材,拓寬思路

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慨嘆學生思路狹窄———寫作文是一件事情常常寫,常常只寫一件事,這種情況令人苦笑不得。我們把這個問題,歸因于學生生活閱歷少,這固然有些道理,但我們沒有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可以說,打開了學生的選材思路,就打開了學生的寫作之門。

1.從日常生活中選材

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有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品味生活,抒寫生活是我們開拓學生思路必須要做的功課。我們常常發現,善于寫作的同學往往有著化平凡為神奇,化平淡為精彩的點石成金的本領。他能把日常小事,寫得富有詩情畫意,感情真摯動人。其實,最容易打動讀者的,往往就是那些生活的真實。從生活中選材,我們可以寫親情的美好,詠友情的純潔,抒師生情的感人,贊陌生人的人性閃光……打開生活之門,學生的作文就打開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2.從社會生活中選材

大千世界,每天都發生著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用手中的筆來歌詠人生的美好,社會的魅力,人性的閃光,是我們選材的另一角度。平常我們就應該引導孩子去觀察社會,感悟生活,積累生活。如每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例就是社會生活的素材,學生就可以來選材。2012年青島中考作文題目“魅力”,學生就可以從社會生活中選材,如寫一下最美媽媽吳菊萍用雙手接住從高空墜落的妞妞這件感人的事情,學生可以用第二人稱再現吳菊萍救人的過程,寫一下她斷臂救人所彰顯的人格魅力,這樣的文章既貼近生活,又感人至深,很容易打動讀者,學生的寫作思路也瞬間打開了。

3.從歷史文化中選材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歷史人物熠熠閃光。如果把選材的視角投向歷史文化,我們的作文教學無異于打開了另一座素材的寶庫。寫骨氣,你可以寫陶淵明;寫氣節,你可以寫文天祥;寫挫折,你可以寫李白;寫忠誠,你可以寫諸葛亮……用抒情性的語言來描述這些偉大人物的偉大事跡,作文的選材就有了“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的頓悟之感。如:2014年青島中考作文題目“我不為那件事后悔”,有一個小作者就是從歷史文化中選材,寫了王昭君為了國家邊境的安寧而毅然出塞和親的心理歷程,很好地契合了作文題目,更使得文章新穎別致而又立意深刻,作文被評為滿分卷。

三、發散思維,求異創新

學生的思路要打開,除了選材的角度多變外,還必須有思維方式的訓練。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鼓勵他們求新求異,是作文創新必備的素養。為此,筆者專門開設發散思維訓練課———《由一朵迎春花說起》。我是這樣引導的:“迎春花,這種貌不驚人的無名小花,在春意料峭之時,在北風呼嘯之際,默默地開放了,雖無人欣賞,也無人喝彩,更沒有蜂蝶的眷顧,可她依然靜靜開放,用她短暫的花時,向人們傳達著春天的訊息。她的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的精神不正象征著社會上眾多的無私奉獻者嗎?孔繁森,徐虎,李素麗……他們不就是一朵朵美麗的迎春花嗎?”運用發散思維,有同學贊美她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春寒料峭之時,隨時可能到來的一場春雪將會終止迎春花開花的夢,但她全然不顧,毅然綻放,最先將春天到來的訊息告訴人們,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值得頌揚。由之我們想到了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他最先把革命的思想帶入中國,最先把革命的火種點燃,他不就是一朵嬌艷的迎春花嗎?運用發散思維,有同學贊美她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對迎春花而言,開花意味著人生價值的實現,更以為著生命的終結,但,是花就要開放,有夢就要實現。由之我想到了無數的革命先烈,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慷慨赴死難,視死忽如歸,他們不就是一朵朵無畏的迎春花嗎?不正是無數個他們才最終迎來了萬紫千紅的革命春天嗎?在這種求異思維下,我們又一起進行了《反彈琵琶又如何》的學習,進行了《我為南郭先生叫聲屈》的求異寫作。學生的思路瞬間被打開,作文呈現出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可喜局面。

四、范文引路,模仿創新

作文雖無定法,當自有它固有的結構和模式,因此對學生進行作文模式的學習,就可以讓學生很快地上手。我們都知道,中考作文要有亮點,所謂亮點,就是一篇文章最出彩的地方,最能打動讀者的地方。實際教學中,我們根據作文亮點,可以把作文分成幾類:敘事生動形象類;語言優美華麗類;感情真摯動人類;結構條理清晰類;形式求異求新類……針對每一種亮點的文章,我們都可以采用范文引路,模仿創新的形式,學生從模仿中完成對作文構思的理解。如學生寫作普遍存在著敘事空洞,語言干巴生硬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結合范文《暖流》讓學生學會如何把事件記敘得生動形象。比如:開頭如何寫景,中間如何穿插景物描寫,如何通過細節寫人,如何抒發內心感悟,如何進行插敘,如何首尾照應等等。一篇文章就給學生提供了寫同類文章的模式,學生就再也不會出現無話可寫的尷尬了。

五、閱讀積累,豐富素材

宋代大理學家朱熹有句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很好地闡釋了閱讀在寫作中的重要位置。閱讀的過程是積累的過程,閱讀的過程是升華的過程,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閱讀指導,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基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要注意幾個問題:

1.閱讀習慣的養成。可以開展每天閱讀半小時活動,堅持一個月,學生的讀書習慣就會慢慢形成。

2.閱讀課的開設。每周開設一堂閱讀課,可以建立班級圖書角,建立讀書漂流制度,讓讀書成為學生的生活。

3.閱讀指導課的開設。教師利用閱讀指導課指導學生閱讀不同題材的文章。讀書方法的指導有助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當中,盡可能的擴大閱讀量,真正做到書為我用,而不是我為書用。文體閱讀的指導可以讓學生學生不同文體的閱讀方法,從而讀懂文章,讀出心得體會。

4.要養成動手做隨筆的習慣。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讀書做筆記、做摘記的習慣。積累無非就是摘、抄、歸。摘就是學會摘取文章中優美的語句,深刻的思想,感人的事例,摘要有目的,要以博雜自己的學識,深刻自己的思想為最終歸宿;抄就是摘抄一些優美的句段,甚至是整篇的文章。抄有兩種方法,可以自己用筆寫,也可以利用剪報的方式來積累。歸就是要學會歸檔,我們做積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自己積累的東西不分類別,不分良莠一并記在一起,要學會分好類,歸好檔。

六、多寫勤練,能力培養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講文章的靈感,其實靈感來源于大量的寫作訓練。

1.常寫日記,手寫我心

學生要養成每日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不必拘泥于字數,可以是一篇,也可以是一段,甚至可以是幾句。只要是內心的獨特感受就可以寫下來。寫日記要發乎真性情,要做到我手寫我心。

2.勤做隨筆,心有生活

隨筆往往要與老師的作文訓練和學生的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老師對學生的作文訓練要有計劃性和長期性,有些片段式的作文訓練就可以通過隨筆來完成。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也可以把一些優美的句段,還有自己的一時感悟寫在隨筆本上,完成閱讀積累。

3.以讀促寫,讀寫結合

以讀促寫是近幾年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鑒賞和寫作能力。在講授現代文的時候,我們每節課都可以設置一定量的作文訓練,作文訓練的靈感來源于課內文章,以讀促寫要安排在課堂,因此要簡短,可以與“課前三分鐘演講”結合起來。筆者在講授魯教版八年級下冊沈從文的《云南的歌會》的時候,對學生進行以讀促寫訓練———“我喜歡《云南的歌會》,因為我讀出了———”學生佳作不斷,摘錄一二,供讀者指正。生甲:我喜歡《云南的歌會》因為我讀出了云南人民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與贊美。那對歌姑娘的一聲輕輕的吆喝,那趕馬女孩子山路間一曲隨口而出的山歌,那金滿斗會上各種身份的歌者龍吟鳳噦的低唱,不正是他們在詩歌來歌唱他們的新生活嗎?生乙:我喜歡《云南的歌會》,因為我讀出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歷史文化傳承的責任和擔當,在外國文化不斷沖擊的今天,我們每一個人更應該做歷史文化的傳承者,讓祖國古老的文化源遠流長,枝繁葉茂。請記住,唯有中國的,才是世界的。

作者:劉玉山 單位:山東萊西市日莊鎮院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