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作文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11-09 09:50:33

導語:信息技術在作文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在作文教學的應用

一、善用網絡資源,無限擴大學生閱讀量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通過大量的閱讀培養學生的良好語感,可以讓學生輕松地“愛”上作文。紙質的閱讀雖然重要,但隨著多媒體技術和Web2.0技術的發展,以及更多優質APP和社交平臺的建立,電子化的閱讀、網絡上的閱讀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已經成為日常閱讀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語文課改的推進,網絡閱讀的海量資源,也讓小學生的閱讀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師善用網絡上的閱讀資源,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網絡閱讀中,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指導自身通過一定的協作工具和軟件形式深化閱讀,將非常有利于學生的自主閱讀與主動探索,無限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從而為學生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應用網絡上的閱讀資源引導學生閱讀的方面,教師可考慮采用這些做法:1.教師向學生推薦網上閱讀材料教師結合平時閱讀教學或作文教學的實際,并根據各學段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認知能力水平,通過在學校校園網上設立閱讀資源庫,相關文章,由學生直接在網上閱讀或下載存檔閱讀。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微信的普遍使用,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或微信交流群,向家長推薦相關閱讀材料,并引導開展親子閱讀。而且教師也可以直接向學生推薦閱讀網站(如語文學習網;中小學學生閱讀網;中國少兒部落網等)或優質APP閱讀平臺(如“網易云閱讀”、“書香云集”、“云中書城”、“當當讀書”等)。2.教會學生自行搜索、收集閱讀材料隨著教育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快速的、方便的、分類的搜索功能,為我們小學語文擴展性閱讀教學的開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課內所學的課文自行在網上搜索、收集閱讀材料,開展擴展性閱讀。具體可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擴展:①以作者為出發點,向作家的其他名篇擴展;②以體裁為出發點,向更多同體裁的作品擴展;③以文章寫作背景為出發點,向同時代的作品擴展;④以題目為出發點,向同文章有關的內容擴展;⑤以關鍵詞為出發點,向同一知識點擴展。3.建立分享閱讀心得的交流平臺言為心聲。讀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更在于通過閱讀提升綜合素養,怡情養性,因而,閱讀后的交流往往比閱讀的過程更為重要。教師可以在學校校園網上建立閱讀交流社區,學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互相推薦自己喜愛的讀物,同時自己的閱讀心得,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同時教師更可以引導組織學生,甚至家長,利用QQ、微信、微博、電子郵件等實現閱讀的互動交流。

二、巧用多媒體技術,增強作文課堂教學的直觀性

要寫好作文,需要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觀察能不能做到深刻、細致,直接關系到作文中的敘述、描寫是否清楚、具體、生動,決定著作文質量的高低。如果寫作者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認真觀察事物,感受、體驗就會深,就能觸發寫作動機,發現題材價值。由于小學生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因此很多小學生雖然置身現實生活中,但對現實生活里的人、事、景、物缺乏細致觀察,難以發現其間內在的聯系、發展關系和獨特的地方,因此作文時常出現內容重點不突出,條理混亂,不能清楚地寫出所見、所聞、所感等問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能夠讓我們隨時隨地記錄日常生活或活動的影像、聲音并和再現。教師巧妙地利用這些技術,再現生活或活動的場景或固化景、物,能夠很好地增強作文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彌補小學生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的不足,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事物并寫出好作文。比如組織參觀活動并在參觀結束后讓學生寫參觀記。教師在參觀的過程中就可以用手機或攝像機錄像(也可以有重點地拍照)。參觀完后可以先讓學生作文,由于小學生參觀時雖然會按老師的要求做記錄,但有時參觀畢竟是走馬觀花,加上小學生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因此學生剛開始寫的作文可能會很不具體,沒有什么重點。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評講作文時,可以先總結學生本次作文的得失,然后向學生展示拍攝并經過剪輯的參觀視頻,同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重要的地方,看完后再讓學生重新作文,學生就很容易寫出細致具體、重點突出、細節生動的作文。類似的運用還有很多,如:讓學生寫春天的田野時,可以組織學生去踏青,同時錄像或拍照;學校組織運動會或文藝匯演時,預先注意留下影像資料,以便在作文教學上使用;讓學生寫某種植物或動物時,可預先上網搜索相關視頻或圖像,然后在作文課上展示……

三、借用網絡社區,革新作文評改模式

傳統的作文評改,由教師對班上數十名學生的作文逐篇批改,費時費力,耗時長,效率低。而評講時,往往是教師臺上讀,學生臺下聽,“耳聽為虛”,評講效果很不理想。而應用信息技術,特別是利用校園網網絡社區可以發貼和修改、評論的功能,能夠革新作文評改模式,有效地進行師生、生生互動,提高作文評改的效益。具體的做法如下:1.教師平時要指導學生學會用電腦寫作,作文以電子文本形式上交。2.教師要在課堂上教會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師在示范修改時,可將要改的作文展示在多媒體互動式電子白板上,然后教師對不同語段、詞句采用不同的顏色和字體標明,精彩之處可適當突出,不妥之處也標上適當的記號,或直接在電子白板上增添、刪減、調整、移動和圈圈畫畫。學生能直觀感知修改的過程,對修改自己的作文就心中有數了。同時教師還要在班上建立若干個作文修改小組,每組4-6人,指定一個作文水平較好的學生為組長,或學生輪流擔任組長也可以。3.教師在學校校園網的網絡社區上建立專門的“作文園地”,學生的作文全部以專題貼子的形式在上面。4.學生的作文后,教師可以讓各小組的組長在課余時間,組織本組同學在“作文園地”中互評互改本組同學的作文,并保留修改和評論的痕跡。改完后由作者再結合本組同學的意見重新改好后的作文。最后再由教師審閱定稿作文后在網上打分。5.教師結合網上評改的情況,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評講和小結。這種評改作文的形式,能充分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變作文評改為隨時隨地,時效性大大增加,而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學生之間相互啟發和幫助,全方位互評,不但能有效地培養、增強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而且作文的評改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四、多用網絡空間,增加學生發表作文的途徑

心理學理論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自我表現的欲望,享受精神的滿足,這是人類事業取得成功的內在機制。可以說,無論是誰,都希望能夠將自己好的方面展示給別人看,并期待得到別人的贊賞。有許多知名的作家之所以成為作家,正是因為在學生時代的作文經常被老師當作范文朗讀、張貼或在紙質報刊發表。因此,增加學生優秀作文發表、展示的途徑,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而在這個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學生作文發表的途徑已經不僅僅限于紙媒或示范朗讀和張貼了,網絡空間能夠為學生作文的發表提供極大便利,以下兩種做法就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便利性:一是在校園網中開辟學生習作專區。教師可以每月從班級中收集優秀的文章,放到校園網的“佳作賞析”區供大家閱讀,每個班均可設立相應的專區。各班語文教師對有作文被選上網發表的學生要給予相應的獎勵,并引導、鼓勵其他學生在一定時間內上網閱讀并適當回復點評,以便形成良好的學習互動和閱讀氛圍。二是創建微信公眾號發表學生作文。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微信上的信息具有極快傳播的速度和極大的傳播范圍,而微信公眾號更是讓人人都具備了可以創辦有良好傳播力的網絡自媒體的條件。教師可以嘗試用自己的名義開設專門的微信公眾號用于發表學生作文,雖然微信公眾號每天只可以一篇文章,但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將幾篇文章或一系列的文章編輯成一篇文章,因此完全可以滿足一個班級學生發表優秀作文的需要。為了作文微信公眾號具有較大范圍的受眾,讓學生增加發表文章的自豪感,教師可以采用這些方法加強家長和學生對公眾號的關注度:①要求班上的家長都訂閱此公眾號,教師定期開展家長、學生一齊參與的親子閱讀活動;②教師結合每個單元作文教學的需要,在公眾號上相關作文指導的文章,由家長指導學生閱讀掌握后,學生再根據學到的作文方法進行寫作;③在公眾號上建立作文素材庫和閱讀資料庫,供學生學習、閱讀;④教師不時通過公眾號作文題目,布置學生寫作;⑤每天堅持推送學生的優秀作文或優秀日記,培養學生、家長的閱讀習慣;⑥通過公眾號學生作文獲獎或在刊物發表的喜訊或傳送祝賀、獎勵等。由于微信公眾號的文章除了訂閱閱讀外還可被訂閱者發送給朋友或在朋友圈分享,因此作文微信公眾號如果維護得好,其閱讀受眾會很快突破班級、學校的限制在校外廣泛傳播開來。學生的文章能夠得到大范圍的傳播,會極大地激發他們寫作的積極性。特別是微信公眾號持續較長時間地原創文章,還會逐步獲得評論和打賞功能(打賞功能是指好的原創文章能夠獲得讀者的賞金),而這將激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寫作。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在網站上設立博客,使用QQ群、微信群等途徑發表學生作文等,同時也可推薦學生的優秀習作到知名網站發表。總的來說,用好信息技術,能夠更好地把作文課上得生動、活潑,能夠激發學生作文激情,把他們引上熱愛作文、研究作文、寫作成績不斷提高之路。

作者:梁云輝 單位:廣東惠州市博羅實驗學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