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個性化作文教學策略

時間:2022-09-07 10:59:37

導語:初中個性化作文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個性化作文教學策略

個性化作文教學是指通過讓學生感受具體事物或事件,用他們擅長的寫作方式,將內心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的寫作教學模式。教師在進行個性化寫作教學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他們的個性化寫作能力,要求學生在寫作時具有創新意識,引導其進行個性化寫作。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個性化作文教學的策略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培養學生形成獨特思維,生成寫作情感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往往要求學生套用固定的模板寫作,導致學生作文千篇一律。教師應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使學生在寫作時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想法。教師還應該重視自己言行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寫讀后感的習慣。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個問題或事件,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發掘每個學生的寫作個性,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個性化的思維品質。例如,在進行想象類作文教學時,教師先講述一下想象類作文應該怎么寫,教給學生寫作的模板和方法,然后教師給學生講述自己想象的內容作為參考示例,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在學生發揮想象力展開聯想時,教師應及時指導,提出建議并指導學生改正。再如,在進行環保類寫作教學時,教師應該讓學生談談身邊的環保問題,這樣容易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寫作時適當融入情感,避免寫作內容空洞乏味。

二、鼓勵學生自主命題,創新內容

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有的教師會限制學生太多,有人甚至會限定學生必須選擇同一類命題,這樣不僅會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抵觸心理,也會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命題,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的相關知識,打好個性化寫作的基礎,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轉變。學生通過對學習和積累的知識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個性和表達方式,這樣才能在寫作中展現出自己的個性。在學生想不出選題時,教師也可以適當提供幾個選題,教師應重視對作文題目的選擇,通過選擇有趣的作文題目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鼓勵學生根據寫作目標和自己的興趣自主命制新穎的作文題目。學生不喜歡教師選擇的命題,自然會感到無話可說,更別談什么創新了。例如,在進行敘事類主題作文教學時,先講述一下敘事類主題作文應該怎么寫,給學生提供寫作的模板和方式,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最近有沒有發生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選擇幾名學生分享一下,然后再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件事作為素材,以這件事為題寫一篇作文。如果有不知道怎么選題的學生,教師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素材為基礎,想出幾個適合學生寫作的有趣的命題。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創造力,也可以讓學生在寫作時感覺更加自由輕松,從而熱愛寫作。

三、重視生活點滴積累,釋放學生寫作個性

在當今社會,學生要承擔的學習任務實在太多,很少有學生會進行長期的閱讀積累,平時也不注意觀察生活。所以很多學生在寫作時會感到沒有素材可用,影響了作文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的小細節并及時記錄下來,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寫作個性,拓展學生的寫作空間,挖掘學生的寫作潛力。學生要想寫好作文,就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平時,教師應多推薦學生閱讀一些課外書,多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發展。通過平時的日積月累,學生有了素材儲備,在寫作時,就能信手拈來,使文章內容更豐富。例如,在寫校園生活一類的文章時,教師先講述一下校園生活類的文章應該怎么寫,教給學生寫作的模板和方法,然后再邀請幾位平時注意觀察生活的學生,讓他們分享一下平時觀察所得。對生活的觀察和對寫作素材的積累滿足了學生的寫作需求,他們便能夠真實地表達情感,形成自己的寫作特色。總之,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進行個性化寫作。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從而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寫作氛圍中,提升寫作水平,提高語文成績。教師要讓自己的作文教學充滿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者:馬秀齡 單位:江蘇省鹽城景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