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民族經典藝術教學思考

時間:2022-04-18 03:22:02

導語:職校民族經典藝術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校民族經典藝術教學思考

一、民族經典藝術在中職校中教學現狀與不足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以及新課改的逐漸完善,青少年在成長階段的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中職校中的音樂教育是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一門藝術教育。它是培養中職校學生德、智的重要學科,是中職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職校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學校把藝術教育當做任務來完成開設了音樂課,有些學校甚至沒有開設藝術相關類的科目。在中職校中一些專業課和基礎課的教師,他們認為音樂課是可有可無的課程,這門課程基本只是糊弄孩子的,只要隨便找一位老師都可以勝任這門課的教學,所以音樂老師也不受關注。他們認為只要學生學好專業課的知識就可以了。在音樂課堂上,老師基本上就是讓學生自己看教材,或是講一些音樂的理論。但由于學生對音樂的不了解,只停留在可以唱幾首自己喜歡的歌的狀態。而且又找不到適合的教材,所以許多學校會使用普通高中的音樂教材。像這樣他們能夠理解教材中的經典音樂嗎?在社會上看來中職校的學生大部分是文化差、素質差的劣等生。從文化理論知識上,基本上中職校的學生不如高中生;加上學生本身就存在某些問題,在社會的觀念的壓力下,學生在潛意識中已經把音樂課等藝術類課程降級了。他們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就行了。但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也要兼顧藝術類的課程,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實際上在中職校學生也是比較喜歡音樂的,但他們大多都喜歡流行歌曲、搖滾歌曲等,對書本上的民族經典音樂卻視而不見,他們認為民族經典音樂已經過時了,唱著沒面子。當代的學生都喜歡追求時尚、追求個性,喜歡挑戰,思想比較“前衛”。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民族經典音樂很少出現在學生的生活中,由于老師疏于對學生的引導,民族經典音樂也很少出現在課堂上。如不及時采取措施民族經典音樂將逐漸消亡。

二、民族經典音樂藝術教學中的優勢

1.民族經典音樂可以使學生養成優良的情感品質

許多優秀的經典民族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可以從中感悟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我國很早就發現音樂可以與人的內心交流,孔子對“六藝”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評價。由此可見,音樂不僅可以提高人的藝術修養,還能促進人的精神、品格的全面發展。純凈抒情的經典民族音樂可以讓人釋放心中的壓抑,緩解急躁的情緒,靜心傾聽音樂的婉轉悠長,細細品味生活中的美好,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經典民族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在葫蘆絲婉轉悠揚的笛聲下,吹出了生活中的恬靜安適,讓人對此種生活充滿了無限的向往。不同經典的民族音樂表達的內容、主題也不盡相同,有對情感的表達,自由的向往,勇敢的拼搏,堅強的意志等。聆聽者靜心地傾聽音樂的旋律,感受情感的變化,通過自己對生活的體驗,細細品味音樂中的情感品質。著名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當安迪在監獄長辦公室內播放了著名音樂家莫扎特所作的《費加羅的婚禮》時,隨著音樂的響起,囚犯們停下了正在忙碌的工作,側耳聆聽。或許他們不懂歌詞的含義,但他們通過自己對生活的理解,感受音樂中生活的美好,以及對自由的歌頌。他們的內心被震撼了,他們開始理解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這就是經典民族音樂的感染力,雖然民族不同,但仍能感受到音樂的含義。由此可見,加強經典民族音樂對學生的教育,可以提高他們對生活、情感的認知和感悟,培養他們的情感,凈化他們的心靈,提高他們的音樂感知力。

2.民族經典音樂可以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風格,所創作出的音樂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音樂記錄了一個民族的變化和發展,它是一個民族在發展和變化中積淀下來的,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所以學習民族經典音樂可以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民族精神融合在音樂中更讓人銘記于心。例如,在我黨的八年抗戰中由著名作曲家冼星海所作的《黃河大合唱》以磅礴的氣勢激蕩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還有由聶耳、田漢共同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音樂本身氣勢恢宏加以激動人心的填詞,使當時正承受災難的華夏兒女備受鼓舞,鼓舞了全國抗戰的氣勢,激發了各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中華大地上灑下了英勇不屈、艱苦奮斗的種子。這種民族音樂可以在半個多世紀的音樂舞臺上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是它融入了民族精神。而《義勇軍進行曲》正是由于它那恢弘的氣勢以及堅韌不屈的意志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讓我們時刻牢記民族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在經濟化、信息化的今天,民族精神日益淡化,增強民族精神意識迫在眉睫,就更需要加強對民族經典音樂的教育。民族經典音樂可以加強學生的民族精神意識,學生通過學習民族音樂增強對民族的責任感和提高民族的自信心。

三、民族經典音樂藝術在中職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在課程設置中要強調經典民族音樂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有些學校設立了少數民族音樂專業,通過學校自身對少數民族音樂的教學狀況進行評估,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并加以改正,在自身的優勢下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不斷改進和完善少數民族音樂教育體系。對于一些非音樂專業學生,我們需要開設音樂課,在課程中加入一些經典民族音樂并講解該音樂的背景,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了解一些經典的民族音樂,了解他們的發展歷史,讓學生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對一些民族音樂產生共鳴,并感受在音樂中的音樂人的想法和感情流露,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從而增加民族經典音樂在學生生活中的活躍度。中職學校的教育課程不能純粹模仿或是照搬普高的課程模式,要靈活、變通,不然學生就會感到厭煩,他們與普高學生的性情不一樣,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更有一種敢于嘗試新鮮事物的熱情,我們要抓住這點讓他們自主地投入到他們喜歡的事情上,加上老師的諄諄引導,效果一定會出乎我們的預料。所以我們要采納一些大學中的教育方法;例如在廣西藝術學院中,除了設立音樂專業,讓音樂專業的人才在大學中的良好條件下更好地深入學習和研究民族音樂,讓民族音樂繼續發光發亮;在其他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學校還開設了有關民族音樂的選修課和公共課程,包括民族音樂舞蹈鑒賞,民族聲樂鑒賞等課程。多樣化的課程設計提供了學生多樣化的課程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自身的優點選擇自己的課程,有利于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廣西藝術學院中的音樂鑒賞課程基本上是全校式,對于有些專業的學生音樂鑒賞課程還是必修課程。因此,這門課程的設置人數也比其他公共課程人數多得多,提高了民族音樂的普及率。

2.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要趨向多樣化教學

學校需要把以前的一些音樂資料收集整理為民族音樂的資料庫,組織這方面的人才,對民族經典音樂進行理論研究,這樣有利于經典民族音樂課程的開展和實現教學模式的多樣化。許多民族音樂由于語言、地域、民族的不同。音樂的表演方式、發音方法與規范標準的演唱方式差距較大,在教學中要注意區別。這就需要我們對一些民族音樂進行探討與研究,讓學生了解他們之間的差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嘗試探討的興趣,在課堂上實現教學的靈活性。在中職校中的音樂課上,由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老師要跟著一起并講解音樂中的美妙的音樂處理。在課堂上學生往往厭煩老師一味枯燥的說教,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讓學生也參與到課堂的音樂研討中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3.培養學生對民族經典音樂藝術的興趣

我們要根據自身的地理條件,培養學生對民族經典音樂的興趣。在廣西的中職校中有大部分的壯族學生,我們可以著重加強對廣西壯族民族音樂的研究教育,由于學生對于壯族音樂接觸的較多,對音樂教育中思維方式以及語言表達都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在教育的前期,我們可以用一些學生比較耳熟能詳的民族音樂,例如劉三姐等,加上老師正確的引導,就能很容易讓學生對本民族的音樂產生興趣。在教育過程中,我們需要讓學生了解本民族音樂的發展歷史,讓他們懂得珍惜本民族的音樂,因為這些都是壯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們要多開展民族音樂的匯報演出活動和演唱比賽,比賽設立不同的獎項,由學校提供比賽獎勵并頒發證書,拍照留念。通過這些方式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情。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經典音樂在中職校教學中存在著重大的教育意義,加強民族音樂的教育應是我國當前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廣大音樂教師需要做到對民族經典音樂的熱愛,用我們的熱情來熏陶我們周圍的學生、朋友。用心學好各民族的音樂藝術形式以及他們的表達方式,了解經典民族音樂產生的文化歷史背景。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了解他們的想法,變通教學模式,盡量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對經典民族音樂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認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學習,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對民族音樂有自己的見解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這是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可推卸的義務和責任。

作者:韋妙芳1郭進2工作單位:1.來賓職業教育中心學校2.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