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用論文:當代教師嗓音應用的狀況
時間:2022-01-13 09:18:38
導語:教師應用論文:當代教師嗓音應用的狀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徐琨張小軍工作單位:河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一)錯誤的發聲方法教師嗓音疾病的發生大多與錯誤的發聲方法有關。目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開設藝術嗓音課程的學校較少,大多數教師在職前都沒有接受過藝術嗓音的發聲訓練,缺乏對正確發聲方法的認識。面對一個大的教室、面對眾多學生時,為了使教室中的每個學生都能聽清楚、聽明白自己的講授內容,教師不得不強迫咽喉部的肌肉用力,用擠、卡聲帶的方法發聲,從而導致發聲器官的運動失衡,產生聲音障礙,久而久之,引發嗓音的器質性病變。(二)不良的用嗓習慣濫用嗓音和用嗓過度是教師中最常見的兩種不良用嗓習慣。濫用嗓音指的是無節制用嗓,講課時不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滿腔滿調的撐著嗓子說話,講起來滔滔不絕、沒完沒了。用嗓過度指的是發聲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音量過大、音調過高、發聲時間過長等。聲帶是人體器官中很薄的肌肉組織,發聲時振動頻率很高,因此,不良的用嗓習慣往往會使聲帶處于長時間、大幅度的超量緊張運動中,引發聲帶的運動過度性粘膜充血或發聲功能失調性聲門閉合不良等,在聲音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嘶啞,甚至失聲。(三)身體病變的影響發聲器官是人體的有機組成部分,直接受身體健康狀況的影響。如哮喘會影響呼吸器官的正常工作;失眠、乏力、精神不振,會引發音質的變化;感冒、咽炎、長期咳嗽會造成聲帶的充血、水腫、閉合不良,從而導致聲音嘶啞等。由此可見,身體的病變對嗓音的影響很大,強健體魄是健康嗓音的重要保證。(四)個人氣質類型與生活習慣的影響人的氣質主要是由遺傳決定的,在通常情況下,可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四種氣質類型。其中,多血質的人活潑好動、善于交際、情緒情感容易產生也容易變化和消失。粘液質的人情緒穩定、有耐心、自信心強。郁抑質的人沉靜、易相處、具有高度的情緒易感性。膽汁質的人反應迅速、性情直率、脾氣暴躁、易沖動。人體的發聲活動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通常膽汁質、多血質氣質的人性格較外向,情緒易激動,講課時容易興奮,引起咽喉部肌肉的緊張。實踐證明,膽汁質、多血質類型的人比粘液質、抑郁質的人嗓音患病率高。此外,個人的不良生活習慣也可導致嗓音疾病的發生。由于嗓音疾病不屬于急癥,不會很快擊垮人的身體,因此經常被人忽略。導致教師嗓音職業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許多教師在患嗓音疾病后,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只是被動地求醫問藥,但是藥物治療只能緩解暫時的病情而并不能根除病灶。這就使得教師的嗓音疾病好好壞壞、反反復復,嚴重危害了教師的身心健康,增加了教師精神上的煩惱與壓力。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教師藝術嗓音的運用現狀,找出解決教師嗓音問題的根本出路。
如果把教師的嗓音看作是“人聲樂器”,那么,教師既是這一樂器的使用者,又是樂器的制造者。教師要想更好的“使用樂器”,就必須學會很好的“制造樂器”。因此,要從根本上改善教師嗓音職業病高發的現狀,除了需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改善教師教學的客觀條件外,更重要的是要發揮教師——這一嗓音使用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教師科學用嗓、合理護嗓的意識,這是減少教師嗓音疾病發生的關鍵所在。(一)教師要學會“制造樂器”,首先要了解藝術嗓音的發聲原理以及發聲器官的構造與功能,學習科學的發聲訓練方法。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教學中,都要養成正確的發音習慣,采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運用適當的音量、音調說話,語速要適中,做到字正腔圓,保證發聲器官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以減輕聲帶的負擔,預防嗓音疾病的發生。(二)注意合理用嗓,說話要有節制,切忌大喊大叫或滔滔不絕。過度用嗓或濫用嗓音都會導致人體出現器質性病變,如運動過渡性黏膜充血、水腫,功能失調性聲門閉合不良等。這種損傷如果得不到及時矯治,極易造成聲帶肥厚和聲帶息肉等病變。女性在月經期也要注意用嗓適度。由于激素水平發生變化,此時女性的聲帶會出現輕度水腫,聲帶的耐受性下降,因此,更要用嗓有節制。(三)生活要有規律,保證正常的生活作息和一定的睡眠時間,注重勞逸結合,保持樂觀、輕松的心態。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夜間十一點到凌晨兩點是人體休整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段是心經和腎經吐故納新的時間,此時如果缺乏高質量睡眠,身體的許多器官包括發聲器官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充足的睡眠是恢復嗓音疲勞的最佳良藥。(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煙酒,煙酒很容易造成呼吸系統的病變,常見的癥狀有咳嗽、聲嘶等。少吃強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平時可用菊花、金銀花、胖大海等泡水喝,以保證聲帶表面正常黏液保護層的形成。(五)講課時加強主動保護嗓音的意識。在課堂上,講每句話之前要先深吸一口氣,保證氣息支持貫穿講話的始終;講課時多采取互動方式,鼓勵學生的參與,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使教師嗓音得到休息;在學生吵鬧或沒聽懂時,不要心急、企圖用更大的音量、更快的語速去說服他們,要善用“肢體語言”“眼神”等手段來解決;不要在靠近空調的地方長時間講課,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空氣干燥、粉塵污染等都會給嗓音帶來刺激降低聲帶的耐受性。(六)強健體魄是健康嗓音的重要保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是預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有效途徑,也是嗓音健康的最大保證。(七)生活中用藥要謹慎,對一些能引發嗓音變化的藥物,要遵醫囑慎用。此外,教師還可以掌握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外部理療方法,當出現嗓音疲勞、嗓音不適時,可幫助教師進行自我調整,更加有效的預防和減少嗓音疾病的發生。
(一)喉部按摩。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喉頭的兩旁上下移動,幫助放松喉外肌,緩解肌肉疲勞。指壓力量不可過大,以感覺舒適為度,每次約2-3分鐘。(二)毛巾熱敷。反復將用熱水浸透后擰干的毛巾敷在頸部,溫度以不燙傷皮膚為宜。該方法可以緩和咽干、喉痛等癥狀,緩解說話過多后的喉部不適等。(三)熱熏氣療法。如果在用嗓過度后,出現嗓子刺癢、干燥,有燒灼感或有異物感等,可采用熱熏氣療法。將口張開,對著有熱氣的茶杯或茶壺呼吸,可以增進喉部的血液循環,快速消除疲勞,緩解不適癥狀。總之,教師是以嗓音作為主要媒介進行知識傳播、思想交流的,嗓音是不可替代的。目前,我國教師的嗓音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迫切需要社會各界的有志之士群策群力,找出預防和減少教師嗓音職業病發生的有效對策,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延長教師的職業壽命做出貢獻。
- 上一篇:教師教學論文:學科館員與教師教學思索
- 下一篇:教師教學論文:當代教師教學的作用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