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在中職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1-31 10:23:03

導語:網絡在中職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在中職教學的運用

當前普遍中職學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都容易出現教學手法單一、教學內容貧瘠、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此類問題的存在再加上中職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現狀,十分容易導致中職學生喪失學習動力,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極為不利,值得每一位教師的認真對待。為了有效避免此類現象的出現,同時進一步提升班級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教師則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利用網絡技術促使自身的教學模式多樣化、教學內容豐富化以及學生學習方法的層次化。由此,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網絡在教學中的功效,并促使自身的綜合實力更上一層樓。

1巧妙借助網絡技術實現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為了實現中職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更上一層樓,教師首要完成的任務就是做好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工作。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教師需要選擇最佳的教學模式,只有如此,教師才能夠確保自身教學的每一節課的效果都達到最佳。為了有效實現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則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情境教學、翻轉課堂、多媒體互動等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多樣教學模式的刺激,自然就可以始終對學習內容保持新鮮感,從而源源不斷補充自身的學習動力,并可以在自身綜合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有效建立學習自信,進而步入到學習的良性循環之中。例如,我在自身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理論性較強類型的內容,我就會鼓勵班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借助網絡技術進行理論案例的搜集和整理,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會鼓勵學生就自身對理論的理解進行表述,我會在學生表述的基礎上進行優化。通過此類教學方案,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理論性知識的理解深度,自身利用網絡技術提升學習效率的學習方法也會逐漸融會貫通。在教導學生情節豐富類內容的時候,我則會在課堂上利用網絡技術給學生呈現和教材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信息,輔助學生進行學習。由此,學生對相應內容的理解深度自然也可以更上一層樓。

2巧妙借助網絡技術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化

傳統中職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教材中涉及哪些知識點,教師就講述哪些知識點。此類教學方案會產生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不夠深入,且會站在片面的角度思考事件的問題,這對于學生的長期學習極為不利,教師要認真對待。為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則可以有效借助網絡技術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化,以教材內容為依托給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普及,讓學生可以在具備一定背景知識的情況下進行教材內容的深入學習。由此,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自然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證。例如,我在帶領班級學生進行西方國家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為了促使學生可以理解西方國家文章書寫的思維以及各種案例的運用思路,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我首先會利用網絡技術帶領學生進行西方文化的普及學習,讓學生了解到東西方人民思維的差異以及出現此類差異的具體原因。在此基礎上再帶領班級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學生就可以站在西方人民的角度進行教材內容的思考,從而避免出現片面化思考問題和思考問題出現偏差現象的出現。由此,每一位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都可以更上一層樓。

3巧妙利用網絡技術實現學生學習手段的多樣化

學生在中職階段能否實現自身綜合能力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案。針對不同類型的內容,學生需要學會使用不同類型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夠確保自身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最多的知識。在網絡技術的幫助下,很多平時學生需要問老師、問同學的問題就可以得到便利的解決,很多復雜類型的問題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了解他人的觀點,從而得以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由此可見,在網絡技術的幫助下,學生可以以高效率的方法完成教材內容的學習,且可以在網絡技術的幫助下了解到更為寬廣的世界,為自身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做好充分的準備。但是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技術為自身的學習所服務則是每一位教師都需要思考的問題,這是因為網絡技術是雙刃劍,如果用的不好則會促使學生變得墮落,教師要定期組織思想教育,讓學生始終銘記使用網絡技術的初衷才可。

4結語

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每一位教師都需要不斷進行先進技術的學習,且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思考新技術能否應用于自身的實際教學之中。在中職教學中,合理運用網絡技術為學生的學習所服務是當前的教育趨勢,值得每一位教師的認真對待。教師只有不斷和同仁進行交流,且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反饋進行已有網絡教學模式的不斷優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夠得到不斷的提升。這對于中職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今后的發展。此路漫長,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李俊虎.李小強.中職學校語文作文教學中網絡技術的應用分析[J].中華中職學生教育報,2015(12).

[2]顧陽會.席曉璐.網絡技術在中職學校中的應用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2).

作者:李穎 單位:新疆水利水電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