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聲樂藝術性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13 09:21:02
導語:中職聲樂藝術性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中職院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根據中職院校聲樂教學應該堅持的原則提出了中職教師加強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藝術性的策略,希望中職院校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特點,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的聲樂教學,提升對學生的聲樂教學效果,促進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快速提升。
關鍵詞:優化;中職;聲樂;藝術性;教學
聲樂教學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教學課程,很多中職學校都為學生開設了聲樂教學課程,由于聲樂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創設一個具有藝術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在教學環境中對聲樂課程的藝術性進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在對中職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引導作用,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對于聲樂的理解與鑒賞能力,不斷強化學生的藝術修養。教師優化對中職學生聲樂教學的藝術性研究還能夠凈化教師和學生的心靈,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快速提升,所以中職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一定要仔細研究提升對學生進行藝術性教學的方法,提升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的效果。
一、中職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片面強調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教育,忽略了對學生聲樂基本素質的培養。很多中職院校的音樂教師都是來自專業的音樂藝術院校,很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都是采用音樂學院的教學模式,比較注重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教學,很多教師甚至會把聲樂教學當做一項技術來向學生進行傳授,忽視了對學生基本聲樂素質的培養,導致學生的知識面非常狹窄。中職院校的學生與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很多學生都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所以才報考了中職學校,所以中職學校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聲樂技巧教學,更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藝術性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快速提升。(二)中職院校聲樂教學方式陳舊。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中職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生源質量卻呈現出越來越低的現象,很多中職院校都沒有形成與自身發展相符合的教學和管理體系,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很多都是照搬高等院校的教學方法,按照先讓學生練聲,再讓學生練習唱歌的教學思路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教學方式枯燥、乏味,導致很多學生對于聲樂學習失去興趣,對學生的學習非常不利[1]。由于中職院校學生的專業理論基礎普遍較差,很多學生缺乏對聲樂概念的理解和認識,他們比較喜歡流行音樂,對于美聲以及民族唱法存在著較為排斥的現象,在傳統的聲樂教學中,都是教師單純的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都會造成很大的打擊,滿足不了現代社會對中職聲樂教學的需求。(三)學生缺乏學習聲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于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學生的學習目標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有些學生有一定的聲樂理論基礎,有些學生對于聲樂沒有概念,有些學生的嗓音條件較好,但是有些學生也存在著五音不全的狀況,這些情況的存在給中職學校聲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很多學生在學習內容方面也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他們對于聲樂課的學習感到非常迷茫,在學習聲樂時都是被動學習,沒有對問題進行主動判斷和分析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加上中職聲樂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養成盲目服從的習慣,對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不利。很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沒有對自身的位置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嚴肅,不利于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所以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存在著一定的緊張心理,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形成較大的打擊。
二、中職院校加強對學生進行藝術性聲樂教學應該堅持的原則
(一)堅持主觀性與客觀性相結合的原則。中職學生在學習聲樂時,會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對于客觀的聲音傳播缺乏準確的判斷,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一定要充分發揮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及時發現他們在聲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對于聲樂學習的主觀認識,把客觀的聲樂教學與學生的主觀認識充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對聲樂藝術性感知力的提升。(二)堅持獨立性與合作性相結合的原則。由于中職學生在生理、心理、思維能力以及文化素養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教師在對中職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提升對中職學生進行聲樂教學的效果。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獨立性的前提下,還要加強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增強聲樂課堂教學的互動性[2]。聲樂教學本身就是一門具有較強合作性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默契配合,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好的聲樂教學效果。(三)堅持實踐性與探究性相結合的原則。聲樂教學與普通的學科教學具有很多不同之處,它是一種具有較強表演性的的藝術形式,對學生的聲樂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所以中職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要根據教學情況為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在對學生進行課堂內外實踐教學時加強對學生聲樂技能的訓練,加強對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使中職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聲樂技巧,而且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聲樂學習的樂趣。
三、優化對中職學生進行聲樂藝術性教學的策略
(一)正確把握聲樂教學與中文美學和音樂美學之間的關系。聲樂是一種帶有語言的音樂,是一種語言藝術性的體現,所以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要從審美的角度出發,把握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的基本因素,聲樂具有較強的文學性與音樂性,所以說文學與音樂之間不僅存在著共同的美感,并且在音樂與文學相互轉換的過程中,還不斷對其藝術性和美感進行豐富和創造,比如我國冼星海、光未然創作的《黃河大合唱》,閆肅、姜春陽、羊鳴創作的《紅梅贊》,瞿琮詞、施光南創作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外國的貝多芬創作的《第九交響曲》,威爾弟創作的《茶花女》等,這些歌曲的詩詞與音樂之間都存在著比較默契的關系,所以才使這些歌曲更加深入人心,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歌曲中的詞是歌曲的核心與靈魂,只有當歌曲中的詞與樂曲之間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時,才能起到更大的感染力,獲得更多人的喜愛與支持。所以教師在對中職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一定要引導學生準確的把握聲樂作品的文學美和音樂美的有機統一,讓學生在聲樂演唱時把文學美和聲樂美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演唱,達到對聲樂演唱進行二度創作的目的。(二)教師要以豐富的情感增強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的感染力。聲樂教學不僅是一種聽覺的藝術,更是一種視覺藝術,歌曲表演與舞臺表演一樣要求具有較強的欣賞性,所以要求聲樂演奏者不僅要具有優美動聽的聲音,還要具有比較完美的聲樂技巧以及比較感人的藝術表現力,在進行聲樂表演時做到面部表情、形體動作等的完美配合,增強學生在聲樂演奏時的藝術表現力,達到增強對觀眾的感染力的效果[3]。但是聲樂演奏者在增強藝術表演力的同時,還要注意把握好形體動作的“度”,不能夠在舞臺上手舞足蹈、隨意晃動。形體動作知識輔助學生進行聲樂表演的形式,一定不能喧賓奪主,表演者在表演聲樂時,只是簡單的站著不動顯得過于死板,但是不顧形象的左搖右晃又顯得過于花哨,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正確的聲樂表演時,要讓學生做到視聽合一。既要讓學生學會如何表現出感人動聽的聲音形象,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表現優美大方的肢體動作,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出聲樂演奏的藝術性和美觀性。中職院校的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加強對學生的藝術性教學,比如可以使用相關的教學軟件加強對學生進行和聲教學、視唱練耳教學以及作曲教學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隨時根據教學情況選擇合適的音響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聲樂學習效果。(三)為學生提供藝術化的課堂教學形式。在對中職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教師要想把自己所掌握的聲樂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不是靠簡單的傳授就能夠完成的,而是是需要一定的教學技巧,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不僅要使用簡潔、明了的教學語言,還要增強教學語言的形象性、和諧性和藝術性,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途徑加強對學生的聲樂教學,促進學生藝術修養的快速提升[4]。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要加強對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這是學生學好聲樂課的基礎。很多中職院校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比較重視對學生的短期教學效果,但是卻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加強對學生的教學效果,反而可能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引起學生對聲樂學習的厭煩。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要根據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的難易程度,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聲樂教學,增強學生對于聲樂學習的敏感性和積極性。在進行聲樂演奏時,發生器官是展現音樂魅力的主要工具,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也主要通過聲樂演唱表現出來,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還要引導學生利用自身的真實情感對音樂進行感受。比如教師在教學生打開喉嚨時,書上所講的內容很難讓學生快速的理解和體會,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打哈欠”的方式練習打開喉嚨,這樣學生便能夠快速的掌握相關的技巧。(四)加強音樂作品對學生的感染力。音樂本身是來源于人們的現實生活的,但是又高于現實生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創設一些音樂作品畫面,讓學生把聲樂學習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體會,促進學生聲樂學習效果的快速提升[5]。人們在進行音樂創作時,大多都是由感而發,比如積極、熱情、奔放的音樂旋律能夠表達歡快的情感,低沉、緩慢、痛苦的音樂旋律能夠表現悲傷的情感,教師在對中職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首先要對音樂所表達的情感進行明確的把握,積極引導學生學會體會音樂作品中音樂旋律的變化,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深刻理解和體會,加強學生對于聲樂藝術性的認知。
四、結語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聲樂教學是中職院校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的重要課程,所以教師在對中職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一定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結合中職院校聲樂教學的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傳授合理的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的藝術性,促進中職聲樂教學效率的快速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琦珞.中職聲樂藝術教學中聲與情的互融之美[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7,11:148-149.
[2]路穎.走出課堂走進舞臺—高校開展聲樂藝術實踐的重要性[J].藝術科技,2013,26(1):180.
[3]陳剛毅.聲樂是歌唱性的語言藝術—淺談聲樂教學的語言藝術及其重要性[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9(11):189-190.
[4]姜欣.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與教學策略探究[J].學苑教育,2017,14:21.
[5]楊智鴻.中職聲樂教學中的情感表達與演唱技巧[J].考試周刊,2017,77:163-164.
作者:魯珊珊 單位:平頂山外國語學校
- 上一篇:中職院校會計教學對策
- 下一篇:美術教學設計元素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