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安全教育策略分析
時間:2022-11-30 10:55:21
導語:幼兒安全教育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把保護幼兒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幼兒安全管理已被納入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幼兒園教育管理中存在著重安全保護,輕安全教育的問題。很多幼兒園不以幼兒身心全面發展作為終極目標,來重視對安全教育的學習,而是以減少活動來減少危險事故的發生,安全教育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大多以教師傳統的口授和示范教育方式,忽視了主題體驗活動和游戲等幼兒感興趣的方式來進行教育。幼兒安全教育是要把幼兒看成一個獨立的人,讓幼兒明白基本的安全常識以及行為不當會造成怎樣的危害,增強其社會適應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一、軟硬兼顧,營造安全環境。《幼兒指導教育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孩子創設健康、安全的環境。”“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提供給孩子的設施、玩具必須牢固、安全、衛生,并定期檢查是否存在隱患。如電源插座安裝高度是否安全,線路有無漏電,桌子、椅子、柜子有否銳角,擺放是否合理,活動器械、玩具是否破損等。只要發現安全隱患就要及時維修。其次,嚴格執行家長接送制度、門衛管理制度、食品驗收制度、食品留樣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等一系列安全防護制度,在宏觀層面保證孩子安全。
二、巧用故事,滲透安全教育。1.宣講事故危害。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孩子耳濡目染安全事故帶來的危害,在孩子心中敲響警鐘。教師還可以將某一典型安全事例經過加工編入故事。如講述交通安全的《紅綠燈逃跑》《小熊的快車》《頑皮猴過馬路》、講述用電安全的《停電了》《太可怕了》《明明家的布告》等;2.傳授安全常識。教師可收集各類安全常識,如:安全標志、求助電話、自救小常識等,以課堂教學或日常談話的方式逐步教給孩子。故事是最受孩子歡迎的,教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段適當更改故事主角,如小班孩子多用動物代替,到了大班可以直接用人物進行教育。
三、身臨其境,參與情境演習。幼兒園可以為孩子創設模擬情景,組織幼兒進行各類演習。常見如:(1)消防演習:知道火災發生時逃生是第一位的,用濕毛巾捂嘴彎腰前進。當身上著火時可以滾動滅火。消防隊員滅火工具有消防栓、泡沫滅火器等。(2)地震演習:地震時有可能就用最快的速度逃到空曠的場地上,如果沒時間逃跑,應該躲在牢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并用手保護頭部。(3)防拐騙情境演習:不隨便和陌生人說話,不吃陌生人遞給的食物,不跟陌生人走。當有危險的時候尋找一切機會向外界求救或電話求助。
四、細心觀察,搜尋身邊危險。教師應引導孩子細心觀察,一起搜尋身邊的危險物品或存在危險的行為,以文字或圖譜形式進行歸類記錄,使每個孩子熟記心間,知道生活環境中危險無處不在,需要時刻保護自己。安全教育一般給予兒童正面示范。但如果意外事故的主角是熟悉的同伴,且真真切切發生在身邊的時候,孩子們就會感同身受,銘記在心。
五、集體商討,制定安全規則。大人的說教孩子很容易聽過就忘,如果讓孩子自己成為規則的主人,那定能讓他們熟記于心。教師可以做孩子的合作者和引導者,在實踐中幫助孩子積累經驗,一起理解規則、建構規則、內化規則,體驗規則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的安全保障。教師可通過規則告訴孩子怎樣玩是危險的,哪些地方是不能去的,怎樣做是不行的。以下是孩子們討論后制定的部分安全規則:玩大型玩具時要輪流排隊、不推擠;不能頭朝下滑;不從高處往下跳;游泳要大人陪同;不玩火柴、打火機;不去拔電插頭等;傍晚離園時,爸爸媽媽來接才能走;要跟老師說再見;不跟陌生人走等。我們的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絕對安全的環境是不存在的。家長、教師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當孩子的“保護傘”。因此,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從小進行安全教育,讓孩子正確認識周圍環境中存在的潛在危險,提高其預見性和保護技能,最大限度減少意外傷害事故發生,才能讓每個孩子平安、健康成長!
作者:陳碧 單位:浙江省平陽縣鰲江鎮中心幼兒園
- 上一篇:高校安全教育與管理機制研究
- 下一篇:成人繼續教育模式及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