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規則引導法運用
時間:2022-05-19 11:14:05
導語:幼兒園規則引導法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規則引導法的概述
1.1規則引導法的概念
規則引導法屬于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最常用的一種管理方法,是指采取合理、合法的規則引導幼兒的各種行為,在確保幼兒自身安全和不會危及他人的情況下,使他們的行為盡量與集體活動的要求與方法保持一致。在規則引導法中,所應用的規則主要是指幼兒與幼兒、幼兒與幼教、幼兒與材料、幼兒與環境之間互動時的一種關系行為準則。幼兒園班級管理當中所應用的規則引導法具有簡單易行、連貫性強、重視情感溝通、實踐性強等多種的優勢。教師在應用時,以行為結果作為目標,規范幼兒的行為方式,引導幼兒的行為方向。同時教師需從行為的預期結果出發,引導幼兒自覺辨別自身行為的正確與錯誤。
1.2規則引導法的制定技巧
幼兒不同于成人,其不懂得規則的意思,若無合理的引導,也不會自覺地遵守相應的行為規范,因此,制定規則對幼兒進行管理時,在保證規則科學性、有效性的同時,還需注意規則應用的合理性,保證規則不會對幼兒身心造成傷害。在對以上要素的考慮下,規則引導法的制定技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內容明確而簡單。幼兒園規則的制定,主要是為了規范幼兒的行業,進而便于教師的管理。但在規則制定時,也不能只以教師便于管理的角度考慮,還慶充分地尊重幼兒的心理與思維,盡量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規則的內容,使幼兒能快速、充分地了解自己所要遵守的規則。(2)應用必要且合理。在制定規則時,應充分地考慮到每條規則是否有必要,在滿足規則必要性的同時,還需保證規則在應用時候的合理性。使規則能夠促進幼兒的良性、健康發展,而不是制約幼兒的天真和天性。(3)盡力而為,不強迫幼兒。規則在制定后應用時,有些幼兒比較聽話,容易遵守規則,但有些幼兒比較活潑,難以有效地遵守規則,這也導致了同一個規則在不同幼兒身體所收到的不同效果。這種現象下,教師不應該強迫幼兒一定要嚴格遵守某條規則,多站在幼兒心智不成熟的條度考慮,尊重幼兒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以滿滿的包容心、耐心、愛心對待幼兒,盡量合理地、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遵守規則[1]。
2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意義與內容分析
2.1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意義分析
幼兒園班級管理主要是指幼兒園各班級中的幼教人員,通過計劃、實施、總結、評估等一系列的過程,組織協調好班集體內的幼兒、財、物等,進而達到高效保育、教育的一種綜合性活動。而幼兒園班級管理也是展示幼兒園兒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關鍵平臺,從宏觀角度而言,做好了幼兒園的班級管理工作,就能夠有效地保證幼兒園整體管理教育水平的良好。而從微觀角度而言,做好幼兒園園班級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幾點現實意義:(1)幼兒在幼兒園的健康成長、和諧發展,與班級管理工作離不開關系。教師在班級中營造出如家庭一般的輕松、溫馨氛圍,能夠讓幼兒們盡快地適應新環境,并通過適當的管理與引導,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班級常規,在集體活動中能能和諧相處。(2)通過有目標、有計劃的管理措施,使幼兒園班級的日常運行合理、規范、有序,進而對幼兒起到良好保育和教育作用。(3)教師通過有效的班級管理手段,以最少的物力、人力和時間,盡可能地使幼兒獲得全面、合理的發展,進而整個班級呈現出積極、健康面貌[2]。
2.2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內容分析
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有人的管理、物的管理、事的管理三個方面:(1)人的管理。人的管理主要是指教師對班級中幼兒的管理與看護,除此之外,人的管理還涉及到了對教師、家長的管理。(2)物的管理。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物的管理包括對生活、游戲、教學等方面所需物資的管理。(3)事的管理。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物的管理主要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指對班級內教育教學、生活常規、游戲等內部常規事務的管理;第二部分主要是指對幼兒園內部大型事件、活動的管理;第三部分是指對家長、社區工作等方面的交流、溝通等。除此之外,事的管理還包括有信息、空間、時間等一些細節性的管理[3]。
3規則引導法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具體運用
基于幼兒園班級管理的重要意義,將合理、有效的規則引導法充分地應用于幼兒園班級管理中便也顯得尤為關鍵。而規則引導法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具體應用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會掌握和應用規則規則引導法應用于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中時,其與傳統的教條式、強化式管理方法有著明顯的不同,主要的管理目的是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當中,漸漸地學會掌握和應用各種規則。例如,幼兒在游戲活動當中,只有一架秋千,但有三個小朋友想玩,大家互相在秋千架前搶占、爭吵,誰都不讓誰。這種現象下,很容易使小朋友推搡爭吵中發生意外。此時,教師便需要應用相應的游戲規則,避免這種不良現象的發生。(1)教師需先問幾個小朋友:“你們都想玩秋千,但現在爭吵起來,誰都會玩不了,老師這里有個玩游戲的規則,只要你們同意遵守規則,每個人就都能蕩秋千了,你們愿不愿意配合老師呢?”此時,大多數小朋友都會選擇配合教師,這個時候,教師再順理成章地引出接下來的游戲規則。(2)教師:小朋友可以根據手心手背的方式,先排出蕩秋千的前后順序。然后,第一個小朋友可以蕩秋千5分鐘,這時候其余兩個小朋友可以在后面慢慢推送正在蕩秋千的第一個小朋友。以此類推,接著第二個小朋友可以蕩秋千5分鐘,再接著第三個小朋友玩。(3)通過此種簡單、有效、直接的游戲規則,使幼兒們在活動中,能夠漸漸了解規則、適應規則并最終遵守規則。
3.2指導幼兒在實踐操作中適應規則
幼兒每天需要在幼兒園中生活學習6~8個小時,這漫長的時間里,教師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通過對幼兒吃飯、睡覺、學習、游戲等方面的指導,使幼兒均能夠在實踐活動與操作中,學會適應和遵守規則。例如,由于很多小朋友都是家中獨生子女,在家被眾人寵著,吃飯時候也習慣了要家人來哄、來喂。但是幼兒園一個班級中有那么多小朋友,教師不可能一個個去給他們喂飯,當幼兒在幼兒園吃午飯時,哪果沒有有效的規則約束,很容易出現挑食、不吃、搶食、哭鬧、幼兒之間互相追打等混亂的局面,這不僅會使得教師難以管理,還會造成幼兒飲食的不合理。這種現象下,將規則引導法應用于幼兒的午飯時間很重要。首先,教師于幼兒進餐前,需說明進餐規則:幼兒在用餐時可以選擇與自己喜歡的小朋友坐在一起,但不能離開座位到處亂跑;可以選擇吃自己喜歡吃的菜,但不能浪費食物,也不能搶別的小朋友的食物。其次,當大班小朋友吃完飯后,可以指導大班小朋友輔助教師,給小班年紀較小的小朋友喂飯,進而,使小班小朋友得到照顧的同時,也有效培養起了大班小朋友的責任感;再次,在用餐完畢后,教師引導小朋友將自己餐具內剩余飯菜倒在指定的泔水桶中,并將餐具放在指定的位置由食堂的叔叔阿姨進行清洗。通過將規則引導法在幼兒實踐活動中的滲透性應用,使幼兒在適應規則的同時,懂得規則的重要性,并漸漸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3.3鼓勵幼兒多參與規則的制定與管理
規則引導法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應用,除了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便于教師管理之外,還需充分地尊重每一個個體,多傾聽孩子們的想法,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使之能夠在幼兒園中度過快樂、健康的每一天。在這種現象下,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對規則的制定與管理很有必要。例如,有幼兒提出,每天的活動枯燥、乏味、沒意思時,教師應該積極、認真地對待幼兒們的不滿,并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再特別選出一天,倡導幼兒們自己設計當天的活動內容與規則。首先,在教師的引導下,班級內學生展開討論,積極參與并議論當天的活動內容。有幼兒說要畫畫,有幼兒說要玩游戲,有要聽故事,有要看動畫片……其次,教師將幼兒提出的合理的活動內容進行記錄,并對每種活動與參與人員歸類,例如想學畫畫的有XX人,想看動畫片的有XX人,想去玩游戲的有XX人,想聽故事的有XX人。再次,在歸類記錄好之后,將每種活動需要參與的幼兒進行分組,并一起商量制定活動規則和管理方法,比如將活動時間限制在30~60min之間,當活動時間到了以后,幼兒們便不能繼續活動,需配合教師回到教室中來。一般而言,幼兒們都喜歡這種自我參與制定活動和規則的方式,通過協商達成一致,不僅使幼兒們參與到了自己喜歡的活動,而且也引導幼兒們自覺遵守活動規則,促進了教師的管理效果。
3.4根據應用情況適當修正和完善規則
幼兒園所制定的班級管理規則并不是完美無暇的,在長期的應用過程中,總會突顯出不足之處,因此,教師還應該根據規則引導法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應用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對規則進行完善與修正。例如,大多數幼兒園中有給幼兒提供圖書的地方,幼兒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借書來閱讀。傳統的圖書借閱規則一般比較嚴肅枯燥,教師在指導幼兒們借書時大多會講:“小朋友們在借書看時,一定不能撕壞圖書,不能在圖書上亂寫亂畫,不能將圖書帶回家,不能……”這諸多的“不能”規則,再加上教師嚴肅的表情,有可能會給一些較敏感的小朋友心理留下影響,當他們有意或無意損壞了圖書時,怕被教師責罵,也許會出現恐懼、緊張等負面心理,更有甚者,在教師的嚴厲喝問下,會發抖、哭泣。這種現象不僅對幼兒的健康發展十分不利,還會引起幼兒家長的不滿。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對現行的枯燥、嚴肅的圖書借閱規則進行合理的完善與修正。首先,教師在引導幼兒借閱圖書時,以耐心、親切的口吻告訴幼兒應該遵循的圖書借閱規則:“小朋友們,我們在借閱圖書時,需要注意,盡量不要將圖書損壞哦!如果損壞了圖書,別的小朋友就無法借閱了,所以老師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在閱讀過程中注意保護圖書啊!”其次,小朋友們在借閱圖書后,教師需講解閱讀規則:“小朋友們,我們為了不打擾別的小朋友閱讀,在閱讀過程中盡量不要大聲喧嘩哦,如果有什么問題,可以舉手問老師。老師看看誰表現的最好,就會給誰獎勵哦!”小朋友們聽教師這么說,會在閱讀過程中控制自己的言行,盡量做到輕聲細語,再加上聽說會給表現好的獎勵,自然都會積極地遵守規則;再次,若是在閱讀過程中有小朋友不小心損壞了圖書,教師也不應該嚴厲教訓,先弄清楚損壞圖書的原因。并告訴小朋友:“下次盡量注意一點啊,如果圖書被弄爛了,那下次你再想看這本書,就沒有了哦!”同時,若圖書破損不太嚴重,還可修補的話,教師可帶領幼兒們一起,讓他們打下手一起將被損壞的圖書修補好。在以上過程中,教師充分地利用規則引導法的原則,做到“四不三多”不嚴厲、不喝止、不批評、不處罰,多鼓勵、多耐心、多勸誡,使幼兒們漸漸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4~5]。科學、合理地將規則引導法應用于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管理當中,通過有效的管理,可對幼兒們身心健康發展起到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而為了保證規則引導法在實際應用中的合理性,教師們也需注意,在規則的制定過程中,多以幼兒們的角度考慮,充分尊重個體的需求,盡量使所制定的規則必要、有效、合理、簡單、直接。幼兒規則行為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便可以的,因此,教師還需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以耐心、愛心對待每一位幼兒,通過多種方式的引導,讓幼兒漸漸學會遵守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為幼兒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陳明輝工作單位: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公共體育教學策略研究
- 下一篇:大學公共體育研究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