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理念研究
時間:2022-08-26 02:55:43
導語: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中,班級作為學校的基本構成單位,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在這項管理工作中擔任著組織者和管理者的角色,目的是將班級管理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發揮出來,以促進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的自主管理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益和綜合素養。在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中,是將班級作為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主發展和自主生活的場所來進行的。
1.自主管理場所
在我國以往傳統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老師們一直都認為學生是管理的對象,而真正實施管理工作的人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很多時候是執行者的位置,因此,實施起來效率低,從而對整個班級和學校的教育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而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中,首先強調的是學生是班級的主人翁,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的管理工作中來,在班級這個場所之中,全班同學都是自己班級的主人,那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就會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班級的榮譽感也會得到很大的增強,進而會在自己的學習和有關班級各方面的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2.自主發展場
以往傳統的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管理實行的一刀切,學習成績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從而抹殺了很多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中,首先對學生是以尊重個體的差異性為前提的,因為每個學生作為一個個體,本身就是不同的。然后,再結合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引導其朝著自己善長的方向去發展。其次,在自主發展場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潛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學生的過去,只能說明學生在過去的日子里的表現,而不代表他的今天和未來,所以班主任和各科老師要用動態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去培養學生,從而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3.自主生活場所
在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中,學生在自己的班級中,應該是輕松自在的,就像在自己的家中一樣,并且對班級的事情,學生作為主人是有自己的發言權的,這樣的環境才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在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的理論中,將學生的身心愉悅程度、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成就感和內心的充實度作為衡量班級生活質量的三大指標。也就是說,學生在班級中感到很舒服,不壓抑,精神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就是身心愉悅;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班級中的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成功,并對自身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就是有成就感;而學生在班級生活中有明確的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而不斷努力,感到自己精神生活充實,就是充實程度很高。這樣的狀態,才是真正學生在班級生活中的應有的狀態。
二、自主參與班級管理的實踐
在自主參與班級管理的實踐中,要求做到班級中的全體同學都是班級的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班級的管理實行的民主的方式,每個學生都能在班級管理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為班級的建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能讓學生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實踐中,首先要明確班級管理的目標,然后在管理的實踐中也要講究策略。
1.設定自主參與班級管理的目標
有目標才有動力,因此,在自主參與班級管理的實踐中,我們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設立目標。首先,作為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的班主任,筆者主要結合了他們的情況,讓他們明確在班級管理中的責任、權力和義務。目標的設定具體表現為:第一,“三會”,要在班級中先要學會做人,然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第二,“三自”,首先要人格上自強,然后在學生習上自立,生活上自理;第三,“三有”,不僅要有自主的精神,更要有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根據以上這些目標,我分別對五年級和六級的學生設定了不同的標準,并在一學期期中的時候,對他們分別給予評價。
2.自主參與班級管理的策略有策略才能將目標進行很好的實施。針對五六年級的小學生,筆者的策略是:第一,情感策略,讓同學們之間以尊重為前提,團結友愛;第二,目標策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設立全班整體目標,小組目標和學生個體目標,環環相扣,互相促進;第三,民主策略,每位學生都有為班級管理發揮自己智慧和能力的權力和義務;第四,核心策略,為班級和個人分別設立重點目標和非重點目標;第五,制度策略,以制度監督目標的有效執行,增加學生的自律性;第六,激勵策略,對進步特別明顯的學生給予獎勵,同時,與多元化評估相結合,促進全體同學的努力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當然,我在實行的過程中,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主要是采用自覺管理的模式進行,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在自理能力、自覺能力等方面比較成熟,以充分尊他們的主動性為主開展工作。
三、結束語
總之,自主參與班級管理的理念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平等地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對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進步具有非常得要的作用。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筆者很高興地看到了學生的進步,大家更懂得合作了,班級的凝聚力增加了,教學的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作者:黃尖玲 單位:廣西武鳴縣城廂鎮第二小學
- 上一篇:差異化班級管理論文
- 下一篇:住建局踐行三嚴三實研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