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管理在班級管理的運用
時間:2022-05-22 10:53:14
導語:量化管理在班級管理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量化管理在高職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是順應大數據時代、高職教育改革和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的時代背景的需要。在量化管理中切實轉變管理方式、教育方式、溝通方式、決策方式,構建公開透明、科學權威的量化管理評價機制,量化管理實施中遵循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相結合、教育者主導作用與受教育者主體作用相結合等原則,以期用量化管理助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
關鍵詞:量化管理;高職;班級;柔性化
量化管理是指在大學生日常管理中,將思想和行為用直觀的數據等形式表現出來,如學生的出勤率、到課率、宿舍表現、獎懲情況、違紀情況、在校消費情況等,以此分析學生日常行為中存在的問題,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高職班級管理中推行量化管理,是順應大數據時代、契合高職教育改革和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做出的一次積極的嘗試。
一、高職班級管理中推行量化管理所處的時代背景
1.大數據時代的客觀要求數據化的核心是量化一切[1]。數據化就要從潛在的數據中挖掘價值,揭示出新的深刻洞見。預測,是大數據的核心。大數據開啟了重大的時代轉型,有著大容量、高速度、多樣性、價值性等特點,使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席卷全球的各個領域,帶來了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極大地影響了教育領域,在教育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網絡原住民的95后大學生,思維活躍、思想敏感,對新鮮事物充滿著強烈的欲望與渴求,是使用網絡時間最長、技術最嫻熟、最活躍的群體。隨著校園數字信息化的深入推進,學生的上網記錄、消費記錄、通話記錄、刷卡記錄等都可以被實時監控和分析,以揭示個人和群體的思想動態、生活習慣、行為特點、消費偏好等。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推行量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與便利,也提供了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者數據采集、匯總、分析、使用的難度。高校運用新技術對數據采集、匯總、分析、整合,一是使量化管理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及時反饋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及時掌握第一手信息;三是信息可視化,使得教育方式更具個性化,能夠點對點地開展教育,理解學生的需求并及時進行數據跟蹤反饋。這些大大增強23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時效性。2.高職教育改革的內在要求近年來,國家不遺余力地推行高職教育改革。隨著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高職社會化管理、學分制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變,使得原來的班級管理模式凸顯弊端,日漸松散,概念逐漸模糊,對高職學生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學生不再滿足于學校粗放式、經驗式的管理,而是更多地希望學校提供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這也使得推行量化管理成為了必要。傳統的高校管理中,對班級的考核、評議方法不夠科學、規章制度不夠細致規范;在實際工作中,較多采用民主評議、評語、鑒定等方式做主觀的定性描述,對學生在校表現真實情況難以客觀掌握,與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目標背道而馳。而量化管理的科學性、精準性正好與高職教育改革目標不謀而合。高職學生由于自身還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穩定的關鍵時期,社會經驗較為欠缺,存在著一定的自卑心理,自我評價較低,他們急切地需要得到教師和同伴之間的認可和鼓勵。量化管理為這種認可和鼓勵提供了客觀的基礎。3.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的本質要求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者、實施者、組織者,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盡管輔導員在工作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愛心和熱情,但是學生對輔導員工作滿意度不夠、認可度不高,不是因為輔導員不盡心盡責,而是輔導員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這就要求輔導員必須在工作中提升專業能力,采用科學的工作方法。量化管理就為輔導員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和視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育人效果往往難以在短期內體現出來。推行量化管理,能夠更多地量化輔導員工作績效,為輔導員績效評價的公正客觀提供了可能的途徑。4.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全面、真實、平等、雙向互動的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主客二分的、片面的、單子式的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傳統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新確定和超越,即由單極性主體走向交互性主體”[2]。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承認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主體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交往式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加尊重人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量化管理正是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量化管理的成績與學生評優、評獎、入黨推優等學生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管理規定中對班級情況和個人表現情況作了明確的規定與說明,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使得學生、學生干部能夠對照管理規定規范自身行為,用量化管理倒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量化管理的推行,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實現蘇霍姆林斯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二、高職班級量化管理體系構建
1.滿足學生需求。學生需求是高職班級量化管理體系的邏輯起點,了解學生需求,滿足學生需求是需求機制的主要內容。在工作中,要避免學生參與活動目的的功利化、工具化,防止量化管理方法僵化導致的育人功能漸弱、忽視學生內在道德水平提高等誤區[3]。必須深入到學生中去,充分聽取高職學生對于班級量化管理的意見建議,了解學生需求,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迫切要求,站在學生的角度,把學生真正作為量化管理的主體,提高主體能力,拓展主體素質。2.制定指標體系。制定合理的指標體系是高職班級量化管理體系構建的邏輯延續。要從多種維度來制定班級量化管理指標體系,打破內容單一、指標單調、可操作性不強的現狀。指標體系內容包括:參與第二課堂、能力展示、學術研究、技能競賽、社會實踐、出勤情況、宿舍表現、違紀違規、其他等。給予各項指標一定的權重。3.實施細則。實施細則中的加分項目由所帶班級的輔導員依據學生的各類證明、表彰文件等予以確認。扣分項目以處分文件、宿舍管理記錄、保衛處記錄、學生會檢查記錄等為依據。在量化管理實施過程中,確保公平、公正、公開、透明,使學生信服。4.評價監督。班級量化管理是一項涉及面較廣的工作,需要細致、耐心,必須建立一套與之配套的評價與監督機制,以考察量化管理的成果的真偽、分值計算的合理性、辦法的執行情況等。建立評價結果公示制度,在公示期內接受學生和各班級的監督,促進班級之間良性競爭的生態環境的建立。以先進班級評選為抓手,以學風建設為著力點,以立德樹人為主線,用量化管理促進高職班級建設。高職先進班級評分表見表1。1.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高職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時期,受外部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可塑性較強。現行的班級管理考核結果往往以靜態的終結性評價為主,每學年或每學期進行一次,忽視了動態的過程性評價,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班級考核目標無法細化、精準化,難以獲取學生班級真實有效的信息,難以最大程度地貼近學生,影響了德育實效性,使學生物化為道德教育的工具。而將定性考量與定量管理二者結合起來,使得動態的過程性評價能夠關注到班級管理的整個過程,靜態的終結性評價能夠客觀考量班級管理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知情意行等多要素協調發展,充分體現出對受教育者主體性的尊重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覺地把德育要求內化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并在日常生活中外化為相應的道德行為,進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4],以此彌補二者各自的缺陷,使得班級日常管理更具可操作性、客觀性。大數據與高職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教育方式、學習方式、溝通方式、思維方式等多方面做出改變,已經成為當代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大學生是新媒體使用最活躍、最廣泛的群體,學生的娛樂、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在網絡世界中有所體現,網絡化為學生群體的大數據提供了便利。大數據成為高校掌握學生第一手資源、串聯信息、準確預測學生行為、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平臺與工具。將大數據與班級量化管理深度融合,樹立大數據理念,強化大數據意識[5],把網絡監測的學生到課率、圖書館活動時間及情況、宿舍衛生和夜不歸宿情況、班級(團支部)經費開支情況、學生獎助學金評定、違紀違規情況等數據及時匯總、分析、統計,思想政治教育者特別是工作在第一線的輔導員就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信息,成為教育管理的第一手資料,如對于學生事務情況的觀測、監督,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對突發事件做出準確的預判評判,將其控制在萌芽中等。大數據為班級量化管理評價提供了一個思路:在合法范圍內,運用大數據優化全面掌握學生信息,實時了解學生動態,對班級和學生進行多元個性化評價,為學生管理提供技術保障與服務支持。2.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相結合一直以來,班級量化管理普遍以傳統的制度化剛性管理模式為主,利用綜合素質測評、德育學分制等規章、制度、校紀、校規等“硬”約束,通過監督、強制等實現剛性管理,對學生道德教育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使學生一味地服從于學校的管理模式。這種剛性手段,盡管可能在當時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學生個性,忽視了學生心理需要、情感需要、社會需要,難以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改革的要求。在實踐中需要將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相結合。柔性化理念要求在教育管理中牢牢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切實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加強主體意識,提高主體能力,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立場切實為學生考慮。要針對當代95后高職學生的特點,在新情況新形勢下,因勢利導,不斷調整和完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注重人文關懷,尊重個體價值,滿足個體需求,既要尊重他們的個性特點,廣開言路,傾聽他們的心聲;又要引導他們面對困難與問題,積極應對并解決,時時處處體現以學生為本。班級管理中,增加班級述職、民主評議等環節,使剛性化與柔性化理念完美的結合[6],有效避免過度剛性的死板,增強民主管理。3.教育者主導作用與受教育者主體作用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具有主體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主導作用,主導和支配著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具有客體性,但又具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可以發揮主動作用。高職班級管理中運用量化管理,將教育者主導作用與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既要切實發揮教育者在其中的組織、實施、領導、啟發、引導的重要作用,同時讓高職學生主動參與和配合班級管理的全過程,承認高職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7],發揮主體能動性,提高主體意識,培育主體能力。只有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高量化管理的有效性,從而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與合力。
作者:吳軻威 單位:江蘇開放大學
- 上一篇:幼兒教育情境游戲應用策略
- 下一篇:把握現在努力奮斗
精品范文
10量化股票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