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5 10:43:26
導語: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研究現狀
中國正成為擁有大學畢業生最多的國家,重視和加強創業教育與實踐,是適應時代的要求,是我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是中國崛起的必須一步。2004年12月,教育部長周濟指出,高校要“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為重點,突出實踐教學,切實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要“通過創業教育幫助畢業生了解創業政策,訓練創業技能,增強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以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對大學生的素質需求,滿足社會和經濟結構調整時期人才規格變化的需求。由此全國各高校也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要求,以各種形式向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和實踐指導,但缺乏專業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師資和大學生創業園區及沒有形成固定成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方法和開設系統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等種種各方面的原因,使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實踐的水平不高,與國外一些發達的國家如美國、德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邊疆民族地區是我國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在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發展上與國內一些發達的沿海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自然在邊疆民族地區的各高校進行創業教育與實踐就更為艱難,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也相對狹窄。為了拓寬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以緩解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以維護地區的和諧穩定,就必須深入研究邊疆民族地區的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的真實狀況。
二、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真實狀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九個邊疆區域之一,區內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京、回、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區總人口37.18℅。據了解,廣西區內有20所普通本科院校,8所獨立學院和41所高職(專科)院校,隨著各高等院校的擴招,大學生的數量也急劇增加,使廣西在近幾年來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為促進我區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自治區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其中就包括有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所享有的各項優惠政策,包括貸款貼息、減免稅收和免收部分注冊管理費用等;推進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進一步完善就業政策體系,支持高校畢業生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有了政府這一系列相關政策的提出和激勵,廣西大學生就業服務中心開始開展一系列大學生創業培訓活動,首先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為區內各高校教師進行講課培訓,繼而啟動廣西“大學生SYB創業培訓工程”為區內各城市高校大學生提供創業培訓。這也使更多的高校開始重視創業教育,逐漸將創業教育列入就業指導課程,開設選修課,使在校大學生都能得到創業教育。這些實例成果表明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在廣西已得到了一定的重視與發展,但從整體而言與國內外一些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一方面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容沒有突破,大多數只是依賴外部經驗,沒有與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及學生特點相結合,而教學模式也比較單調,實踐性不強;另一方面則是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在區內各高校還未得到真正的普及與實施,整體社會創業文化氛圍不濃,且創業教育師資缺乏,只有在一些較為發達的市區得到重視與發展。
三、從各方面促進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的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創業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為的先導,要進行創業教育,必須摒棄落后的創業教育理念,以創新為主,樹立一個良好而正確的創業教育理念。首先,要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性,尊重學生,提高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鼓勵學生要勇于創新,敢于冒險,盡可能地利用一切機會去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其次,培養大學生順應時代潮流的創業教育理念,轉變學習觀念。再者,邊疆民族地區各高校要樹立以創業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以各種形式宣傳創業理念。
(二)構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合理有效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是實現創業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因此各高校要著重構建并完善具有地區民族特色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由于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在構建課程體系方面可參考和借鑒的理論及實踐經驗較少,因此邊疆民族地區高校要構建并完善具有本地區民族特色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一方面要學會借鑒國外及國內發達地區成功的經驗,另一方面則要結合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及學生的實際特點加以制定實施。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創業意識,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能力和素質,還要加強學生的實業訓練,從而增加學生的創業實踐經驗。邊疆民族地區高校應該把創業教育課程內容納入高校常規的教學課程體系當中,開設創業學、經濟管理學等課程,以及和創業有關的政策法規學專題講座,幫助學生了解創業,提高創業認知及相關的創業能力,如:經營管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形式上可以采取靈活的方法,必修課、選修課、實地調研等多形式手段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創業論壇,激發學生的創業動機;在課程內容上,要思考怎樣將地區創業特色文化融入到創業教育中,利用區域優勢開展創業教育,同時還要逐漸將創業教育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體系當中,使之能真正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
(三)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高水平的師資是創業教育課程教學的主體和關鍵,也是制約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創業教育與實踐發展的重要因素。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要加強培養力度,選派一些有這方面基礎的老師到國內外創業教育領先的地區進行學習深造,或是聘請一些既有學術背景又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或企業家定期來校開展培訓,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師創業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選派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創業實踐訓練,了解并掌握企業的運作、管理與經營,提高教師的創業實踐能力。再者,可以聘請一些創業成功人士或企業家、有創業經歷的校友利用自身的實例來校為師生做講座并指導創業實踐,利用社會資源快速提高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
(四)建構和諧的創業文化氛圍
和諧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對于加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轉變傳統觀念和培養創業精神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建構一個和諧的創業文化氛圍需要社會、家庭及學校共同努力。邊疆民族地區各高校要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提高校園創業文化的影響力。開展各種形式的校園創業文化活動,使創業教育在高校內得到很好的發展。除了各項校園創業活動外,還要加深對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的改革,豐富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如舉辦創業設計大賽、創業者學術論壇、創業者培訓班、建立創業教育網站等,形成一種濃厚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充分利用校內的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提高專業指導力度,盡可能多地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鼓勵其參與其中積累實踐經驗。各高校還可成立就業與創業協會類的組織,通過社團的組織管理、相關活動的設計組織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就業與創業知識,鍛煉創業技能。從而做到課內外相結合,充分調動各種資源服務于校園創業文化氛圍的建設,使在校大學生生活在一個有創業文化氛圍的校園環境中,逐漸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與能力。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及各方面相對于我國的其他地區是比較落后的,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相對保守,這些保守的家庭觀念也深深制約、影響了大學生的創新性發展,創業意識也比較淡薄。因此在家庭方面,父母及長輩要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重視創業教育,能充分理解、引導、支持孩子的創業活動,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信心。同樣的,社會各界思想上應形成對自主創業的認同感,推動尊重創業、支持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的形成。對于大學生創業者,更應多一份寬容與鼓勵,使大學生敢于創業,樂于創業。不可否認,國家政府的政策支持對高校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工作有很大的推動促進作用,但各區域都有自身的特點,使國家政策在地區間真正實施時遇到了很大的阻礙。為了使國家出臺的各項支持政策能惠及到更多的人,真正起到促進的作用,地方政府則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從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國家的政策地區化、民族化、具體化,建立并完善地區政府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
作者:李昭志陳成燕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 上一篇:語文閱讀教學藝術論文
- 下一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