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11-03 11:20:48

導語: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一、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主要問題

(一)創業教育認識和定位的偏差

美國等西方國家盛行的創業教育在我國的興起,與大學生就業難的背景是密切相關的。1999年后,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漸進入大眾化階段。隨著大學生數量的激增,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促進大學生就業,成為了我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最直接、主要的原因,因而打上了被動、救急的烙印。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創業教育雖然注重了對西方創業教育外在表現形式的模仿學習,但忽視了對創業教育內涵和價值的挖掘與探究。

(二)高校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亟待完善

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曾經說過:“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只有擁有一流的教師,才能托起一流的教育。創業教育的學科特性要求創業教育的師資既是課堂教學的理論傳播者,也是創業管理的實踐戰將。在目前的總體環境下,高校教師往往就是創業意識和能力不太強的群體,其自身在創業方面的素質就注定了其很難給學生傳遞真正適用的創業經驗與理論,也很難傳遞給學生真正的創新創業精神。在這樣的師資條件下,教學內容和模式很難脫離理論層面上的紙上談兵。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就必然體現為單純的講授過多,實際商業計劃的構想、寫作、項目可行性研究、案例分析等與實踐結合更為緊密的教學方法運用過少。可以預計,如果當前創業教育有效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處境不能得到較好改善,將成為當前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制約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

(三)缺乏科學規范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科學、規范的課程體系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和基礎。創業課程如何組織,如何適應不同學科背景的需要,如何滿足引導學生創業規劃的需求,都是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設置需要考慮的問題。無論是其教材,還是創業案例庫,都立足本土、貼近現實。其中,百森學院通過專門設計的創業課程教學大綱、獨一無二的外延拓展計劃以及共同資助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個學術研究會來支撐其創業教育。可以說,美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相當程度上都得益于其遍及高校的創業課程設計。而在我國,尚沒有形成系統、規范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在課程教育上,目前開設的創業課程大多以“職業規劃設計”、“就業政策指導”、“創業大賽指導”為主要內容,難以滿足創業教育在廣度和深度上的要求。在教材和案例建設方面,原創性教材缺乏,更多的是照搬國外的教材或案例,與中國的創業實踐和創業環境脫節。

(四)缺乏良好的社會支持

環境教育不可能脫離社會大系統而獨立存在,它無時無刻都受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創業教育尤其如此。美國創業教育取得輝煌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其文化、制度等社會總體環境形成了對創業行為的支持。社會支持環境包括學校、社會、政府三個層面的環境體系。

二、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重塑創業教育內涵,正確定位創業教育目標

創業教育是系統工程,首要的是要有正確的教育方向和發展目標。目標定位是否準確,發展方向是否正確,關系到創業教育的生命力。創業教育的確能幫助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但大學創業教育的作用絕不僅限于解決就業和個人生計,更重要的應該是通過傳授創業的一般規律、傳承創業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企業家精神的青年人才。因此,創業教育應是主動的、長遠的行為,其目標定位應為培育整個民族的創業信念和創業精神,努力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型社會。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教師是創業教育的一線執行者,其學識、經歷、經驗和理念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創業教育的效果,因此,必須構建具有較高創業素養與創業能力的師資隊伍。一方面,可通過產、學、研一體化的改革實踐,讓教師深入企業,體驗創業過程,潛心研究案例,提高創業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可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讓一些骨干教師帶著合適的項目去創業,培育一批“創業型學者”或“學者型企業家”。此外,還要積極尋求制度的突破,選聘一些勇于開拓且經驗豐富的成功創業者、企業家家擔任創業基地的兼職教師,配合和協助高校專任教師。

(三)努力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創業教育體系

美國大學的創業教育基本都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各具特色的教育體系,使其創業教育的實施具有強烈的針對性與可操作性。同時,完備、豐富的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又增強了美國大學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因而,我國大學的創業教育若想取得理想效果并得到長足發展,當務之急是必須開發出一套實用、適需的創業教育體系,只有這樣,創業教育實施才能有章可循,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從抽象走向具體,從而取得實效。

(四)建立創業教育評價體系

推動創業教育有序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對其質量評價的規范化。只有在對創業教育進行科學、客觀、有效評價的基礎上,才能全面、準確、系統地綜合評價我國創業教育發展水平。評價體系的建立,有利于高校了解自身和全國創業教育的發展狀況,調動高校之間的競爭意識。

(五)加強與國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

我國的改革開放歷史證明,引進、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與經驗是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隨著中國經濟的國際化進程,中國高等教育與國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這為中國高校全面學習國外創業教育在教學、研究與實踐等方面的先進經驗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教育部門應積極主動地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對外交流:硬件方面,可著眼中國實際情況,選擇性地引進合作學校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案例等;軟件方面,既要選派合適的教師“走出去”全方位地學習,也要將相關領域的優秀外教“請進來”,開展講學與學術交流。

(六)建設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

要認識到創業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一項重要條件是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這決定了創業環境的優劣,并在很大程度上會反過來影響學生主動接受創業教育的積極性。創業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還需要政府、社會和學校共同的行為。

作者:尼菲爾 陶丹 單位:重慶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