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業教育瓶頸及對策
時間:2022-02-17 03:07:35
導語:高校創業教育瓶頸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明確科技創新是核心地位。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和落腳點,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的意義、瓶頸和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了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六方聯動”措施。旨在提高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成功率和資源整合能力,為推動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創新發展;創業教育;人才培養
目前,創業教育受到了我國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通道漸明的扶植鼓勵大學生創業政策。對推動社會產業經濟結構轉型,提升國際教育競爭能力,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新業態和新常態,破解創業教育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成為我國高校整合新的社會教育資源的契機和責任。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創業教育”的概念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9年北京召開的《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提出的:“主要是指青年的事業心、進取心、冒險精神的培養與激發”。創業教育的首倡者柯林.博爾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可見,把創業教育、學術教育、職業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并重點強調了創業教育的核心內驅力。突出培養發展學生的創業能力。國外早把創業教育作為獨立應用型學科納入了教學體系中。我國創業教育于20世紀90年代初起步,創業教育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創業教育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這給高校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因此,借鑒吸取世界先進的創業教育新理念,并與中國實際特色相結合,推動拓寬我國創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順應國際創業教育發展新趨勢是一件刻不容緩的社會責任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瓶頸及原因分析
(一)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滯后,不給力
一是創新創業教育缺乏符合中國特色的成功經驗積累,部分高校管理者用功利思想片面理解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規劃缺乏長遠的智慧的頂層設計,突出表現為對社會教育資源缺乏實質性的整合,創業教育理念落后于時展。二是一些專業課教師在對創業教育認識不到位,把創業文化素養教育與技能教育片面理解為就是創業教育。缺乏創業的意識和創新能力。三是創業課程內容與現實的實踐環節脫溝,沒有針對性的把專業課與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理念培養計劃銜接融合,對教學目標、內容,教學模式、教學對象、層次和功能定位等缺乏全面性、創新性和互動性等元素。四是作為創業課教師也沒有創業實踐經歷,對于創辦企業的相關理論和社會實踐知識的更新落后社會發展需求。五是創業教材混亂和教學方法陳舊,只限于理論和政策方面的教育,缺乏嚴肅的商業創新實踐平臺。
(二)學校與企業互動性深度不夠,企業接納不給力
首先大多數企業對大學生創業教育支持力度敷衍淡漠,具體表現在既不熱情也不受歡迎;更缺乏對大學生提供物理空間和資本支持,認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政府和學校的責任和義務。其次大學生創業教育不能夠給企業帶來實惠的經濟效益,但會消耗企業的財務、物質和人力資源。給企業造成了看不見的壓力和經濟負擔。甚至礙于社會敏感度被迫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方法,但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整個生產流程和核心技術的創新及實踐也不會傳授給學生。擔心泄露商業機密造成直接經濟損害,因此,學校如何與企業實行資源共享與互補,調動企業積極參與關心大學生創業。營造社會良好的生態和諧智慧環境。
三、推動“六方聯動”匯聚培養合力,破解創業教育的難題
(一)政府推動,完善法規政策
實踐創新發展戰略新常態背景下,政府部門需要對社會需求下大學生創業觀的研究、完善創業的政策導向和創業的渠道和策略,健全政策和激勵機制,結合現代大學生的人格特點,第一,及時調整完善符合實踐創新發展戰略的制度和政策,比如,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學科學位制度、大學生投融資綠色通道制度、創業實用寶典宣傳手冊,發揮政策的引導和激勵作用。第二,構建高校大學生智慧創業信息服務平臺。比如,創辦市場主體所需的基本流程、創業優惠政策、知識產權交易、社會市場信息等指導幫扶信息對接到創業智慧平臺。
(二)學校帶動,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高校應轉變創業教育落后觀念,擺脫對創業教育課程改革和發展的舊阻礙。建立一個新的多層次、立體化和開放性共享創業教育課程新體系,一是教學目標的定位為分層次或分類遞進式培養模式。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高校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比如,研究型大學在創業教育培養目標分兩個層次,本科階段創業教育覆蓋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整體綜合文化素養。研究生階段對有意創業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的幫扶培養。一般性大學創業教育以全體學生為對象進行創業教育,并突出區域化的特點。二是學校也可以根據各個年級分層進行創業教育。第一層次,在新生入學后進行必修課學習,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新業態的實效性教育。讓學生初步學習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國內外創業的發展趨勢、創業基礎知識、創業的相關的法規策略、職業目標發展方向、心理準備等。第二層次,面向有創業激情和意向的學生,把創業課程行業發展研發成果與專業課程進行動態融合對接,打破院系間的束縛,進行跨院系、跨學科的專業選修課程,通過資源共享的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實現高校學分共享認證制度,把金融知識、法律知識、電商、互聯網+、物聯網+等知識體系滲透到專業課程體系。
四、企業互動,學校與企業、校友深度合作機會
高校職能部門應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統籌各方面與創新企業完善銜接,建立良好的創業資源對接機制,目前,校企合作有四種方式:一是趨避就利從企業吸收創新技術精華和社會資本,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專項資金,共同協商雙方共贏的合作形式。二是共同研發高新技術創新項目,學校應利用人才資源和實驗實訓條件,為企業提高技術推廣、產品研發和品牌推廣等服務,學校和企業共同建立創業合作研發中心,加快成果的轉化利益的鏈條,搭建學校和企業智慧交流創業基地,為創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三是企業人才定向培養計劃,企業在學校選拔優秀創業人才,通過定向培養方式,把企業的文化素養和創業技能和技巧傳授學生。四是有效挖掘整合校友企業家資源,建立“校友企業家創業智慧研究會”與其進行廣泛深度的合作,從中尋求創業所需的技術指導和資本助力。切實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共同營造校企合作創業教育新途徑。
五、教師主動,強化教師業務提高
建立一支切實可行符合本校創業教育實際,專業化和正規化的教師梯隊。一是創業教師教學方法應從數字化教學過渡帶智慧創業教學。要求教師不僅具備符合社會發展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還要有社會責任感和抗壓能力,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二是通過到優秀企業對接交流學習等路徑,掌握先進核心技術元素,強化提高實踐能力,深化理解創業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創業教育教學水平。三是加快“雙師”教育的角色的轉換和考評機制的更新,鼓勵創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激發他們理論和創新實踐教學水準的全面升華。四是對接創投公司聘請優秀的企業家到高校擔任創業導師,充實師資力量。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生領悟創業成功的真諦,滿足不同階段創業者的社會需求。
六、街道社區協助提供創業渠道
挖掘學生創業的內在驅動精神:一是街道社區應主動參與,以居民會議的形式,從物質和精神方面給予大學生有力支持,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二是社區應主動拓寬實踐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對接生態共享渠道。營造一個和諧、寬松、融洽、創新的社區智慧創業平臺。比如,北京某個街道率先建立了街道級服務站,為創業者提供一對一的對接服務。使創業更貼近基層,滿足創業者的需要。三是利用微信等網絡科技手段與創業者進行交流與溝通,幫助大學生解讀宣傳地方政府制定的創業教育的紅利政策。尤其是對稅收、融資等紅利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大學生與街道社區附近的企業進行動態對接,對接風投機構,拓寬融資環境和渠道,培育出街道社區智慧創業文化氛圍,提供全方位的合作開放生態支持系統。
七、家庭支持,營造和諧、寬松的家庭創業教育環境
由于受傳統思想的禁錮和多元經濟發展變化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家長對學生創業持保守思想和固有的偏見,因此,扭轉家庭教育觀念,適應社會發展的新主流。政府通過媒體進行創業創新宣傳,幫助他們樹立大教育觀,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時代需求。家長的主動支持和潛移默化的對孩子的創業教育進行熏陶,有效地解決了孩子的后顧之憂,對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創業,把挑戰轉化為動機,把動機轉化為機會,不斷的超越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者:盧志興 單位:北京聯合大學
參考文獻:
[1]王焰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反思與模式構建中國大學教學,2015(4).
[2]謝云鋒.新興產業背景下高校創業教育的內涵與實施策略中國成人教育,2015(9).
[3]王輝,陸志榮.提高高校創業時效性淺析中國成人教育,2010(2).
- 上一篇: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及措施
- 下一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探討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