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成人教育發展解析

時間:2022-08-17 09:26:21

導語:農村成人教育發展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成人教育發展解析

近年來,國家政策和資源都在明顯向農村傾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飛速發展。新農村建設對農村成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不僅要求政府組織、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夠的重視,農民作為受教育的主體更應該認識到農村教育的重要性。當務之急,應從戰略高度明確農村成人教育所擔負的責任,提出適合現代農村發展的策略,采取有力措施,確保農村成人教育符合現實需求,能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優質服務,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社會文明健康發展。

一、農村成人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

隨著我國對農村成人教育的重視,目前我國農村地區成人教育已經比解放前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當前我國農村成人教育發展依然暴露出不少問題,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受教育程度整體較低,各地區發展不均衡

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農村人口數6.74億,除去進城務工人員的固定農村勞動力為2.46億,但每年能接受全面培訓的農民數量連1000萬都不到,已有的農村成人教育機構數量十分有限,并且里面有相當一部分根本達不到提供系統培訓的能力。2012年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對我國農村勞動力受教育情況進行了相對客觀NONGMINFAZHAN農民發展的統計,結果如下:平均每百個農村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從1995到2011年,一直占據最高比例,平均值達到85%以上;高中及以上合計的最高比例也只是達到17.39%,2011年相比2009年還出現下降趨勢。這說明我國農村成人教育的現狀是非常嚴峻的,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如此低下也為新農村建設發展敲響警鐘。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農村建設的起點、遇到的阻礙、發展空間、教育資源等也存在差異,導致不同地區農村成人教育發展不平衡。農村成人教育宗旨是培養成人適應和提高農業生產,促進農村現代化步伐。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無論政府重視度還是農民自身參與度,都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得到快速的發展。農村發展差距依然存在,農村成人教育發展差距依然存在。

(二)農村成人教育不符合農村發展實際

農村成人教育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是面向農村實際,能夠精準指導和服務農村生產建設工作,這也是我國農村成人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農村成人教育因其定位不同、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不同,尤其重視教育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那些與農村生產實施密切相關的知識技能才是農村成人教育的重點內容。然而,農村成人教育由于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很多內容都是照本宣科、形而上學,這樣的農村成人教育不能面向發展變化中的新農村,適時進行改革。總之,無論是因為什么原因,一旦脫離了農村發展實際,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現實需求,不能為農村精準產業扶貧,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做貢獻,成人教育便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

(三)農村成人教育經費短缺,投資渠道單一

近幾年開始,國家政策和資源都在明顯地向農村傾斜,使農村成人教育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至少在運作上有了經費保障。可是,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政府經費補貼仍然不能完全滿足,農村成人教育經費短缺、投資渠道有限仍是制約其發揮更大作用的關鍵問題。首先,政府雖然會有相應的財政補貼,但畢竟投入有限,資金短缺的問題還是沒能得到解決。近年來,隨著“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的提起,我國教育支出占全年財政支出比例在不斷擴大。目前來看,已獲得的投資約百分之七十來自財政支持,鮮少有來自社會團體、組織、企業等渠道的教育經費收入,這也是農村成人教育改革和發展要面對的問題。

(四)農民學習觀念薄弱,接受成人教育的積極性不高

成人教育對一些農民來說是認知程度不高,他們對待培訓消極應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農民本身學習觀念薄弱、宣傳力度較弱外,更多的還是農村成人教育不符合農村發展實際,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讓農民主動學習。在農村,有的農民摸索出他們自己的一套與自然相處討生計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操作技能,他們很難再重新拿起書本,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有的認為成人教育是年輕人的事,跟他們無關,況且年齡漸長,已沒有精力和能力去從頭開始了。農民受教育的意識如此淡薄,在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不僅發揮不了其應有的作用,而且不能很好地享受新農村發展建設帶來的成果。

二、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策略

(一)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擴大經費來源

有計劃、有目的地投入教育經費,是確保農村成人教育穩定發展的物質基礎。在我國,財政補貼占據較大比重,一直是支撐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發達國家,雖然來自民間的投資不少,但目前也仍是以政府的投入為主。針對目前各級政府機構對農村成人教育認識不夠和缺乏重視的現狀,首要任務是要從思想上強化全體社會成員、相關部門對成人教育的認識,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農村成人教育開展沒有任何后顧之憂。應單獨設立農村成人教育資金補貼的管理辦法,根據教育目標統籌安排,辦學單位也應盡可能地尋找可行的經費來源通道,如適當學費收取、尋求社會組織企業的捐助、國家教育資金的申報等。在已有國家政策扶持的基礎上,如何尋找新的發展出路,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至關重要。當然,在前提條件上,農村成人教育自身必須不斷提高辦學質量,這樣才有獲得更多社會資助的資本。

(二)加強農村成人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對任何性質的教育來說,一支強大優秀的師資隊伍都是核心因素,對農村成人教育來說,也是促使其可持續發展強大的穩定劑。從成人教育自身全方位發展的需要出發,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求出發,加強農村成人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都是絲毫不能懈怠的大事。首先,為滿足新農村建設需求,以及現代教育方式的創新、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等,應通過繼續教育、崗前培訓、進修提升等方式,提高現有的農村成人教育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由于農村成人教育的辦學方式有其特殊性,靈活性較大,與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大區別,可以不必糾結于固有的教師應聘模式,采取專職和兼職相結合、引進和自主培養相結合的模式來壯大農村成人教育師資隊伍。要培養一批根植于農村,與農民打交道,對農村和農民有深刻認識的教育人才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要通過物質和精神激勵來鼓勵專業對口的高校人才、科學技術人才等深入農村,為農村成人教育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除了引進,也可“就地取材”,對當地有技術、有聲望、自主創業、發家致富的能手或者對農村有全面了解的基層干部予以聘任。這樣一方面可以解決“師資荒”的困境,一方面通過聘用當地村民了解、信任的人士做教育工作者,也能達到拉近與村民的關系,奪取更多村民信任的目的。

(三)注重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豐富性

農村成人教育無論如何發展,基本離不開“農村”、“農民”、“脫貧致富”等幾個關鍵詞,可正如上文所提到,農村成人教育過于形式化,不能適應現代農村的實際發展需求,所以加強成人教育的實用性也是新時期農村成人教育不可逃避的重要一環。站在廣大農民的角度,他們希望所學到的知識技能真正作用于生產實踐中,能指導生產,為生產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務。因此,農村成人教育必須準確找準自己的定位,其中心宗旨必須是能指導農民的生活生產,幫助農民掌握脫貧致富的技能方法,深入到基層中去。另外,農村成人教育還要順應時展的趨勢,不斷豐富擴充教學內容,不僅是知識技能培訓,像思想道德、文化娛樂、養生、自主創業等內容,都可以不斷豐富起來。這在豐富農民的知識體系之余,還可切實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四)需加大農村成人培訓的宣傳力度

對很多農民來說,他們不了解成人教育內容,不知道自己在成人教育中處于什么位置,加上本身就業觀念較為淡薄,所以出現排斥現象。在我國廣大農村,村民受傳統封建思想的影響較深,對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也接觸較少,對新技術的關注度不高,沒有提升自我的意識,認為自己會什么就做什么。所以參與學習的意識也相對缺乏。農民作為農村成人教育的主體,只有解放思想,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學習新的知識技能,才能扭轉新時期農村成人教育面臨的困境。社會在進步,農村在發展,只有不斷強化自己,才能在社會發展和改革的大浪潮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要做到這一點,促使他們接受教育,就要加強針對農村成人教育的宣傳力度,不斷促進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使其樹立新的社會觀、人才觀和就業觀。對此,農村成人教育可以利用各種現代傳播載體進行宣傳推廣,如互聯網、電視、報刊、廣播及宣傳資料的逐鄉、逐村發放等,充分利用農民可接觸到的各種渠道來加大成人教育培訓的宣傳力度,營造一個全民學習、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對任何性質的教育,當最大限度地激發受教育主體的學習興趣時,才能順利開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發農民參與技能培訓的熱情,對他們的生產實踐和自主創業大有裨益。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影響數代人龐大的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統籌協調和共同努力,而農村成人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當農村成人教育把農業技術推廣和終身教育理念傳遞緊密結合起來時,新農村建設也就有了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作者:張國勝 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賴立.農村成人教育的著力點:培育新型職業農民[J].職教論壇,2013,(6).

[2]苗培周,趙冬云.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農村成人教育:問題與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0,(3).

[3]郭海清.從農村成人教育視角看新型農民培育[J].農村經濟,2010,(2).

[4]肖娜,史文生.農村成人教育如何服務新農村建設——河南省農村成人教育面臨的困難與對策建議[J].中國成人教育,2010,(12).

[5]馬建富.江蘇農村成人教育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0).

[6]吳秀珍.新農村建設視野中的農村成人教育[J].成人教育,2007,(1).

[7]王倩,陳遇春.農村成人教育經費問題與對策研究[J].成人教育,2009,(1).

[8]陳文,曾青云,趙清良.新形勢下農村成人教育發展問題研究[J].成人教育,2009,(4).

[9]李志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成人教育研究綜述[J].成人教育,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