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創新分析
時間:2022-04-28 11:09:39
導語: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創新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融媒體能充分融合各種媒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各種媒體資源的特色,并通過互聯網技術使媒體資源的功能、手段和價值得以全面提升。融媒體時代為高校思政教育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但也給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挑戰。毋庸置疑,在融媒體時代下如何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意義重大,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1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
1.1弱化高校思政教育成效。融媒體時代,各種媒體都積極各種各樣的信息,這些信息雖然十分豐富,但卻紛繁龐雜,存在許許多多的不良信息。大學生如果不能正確辨別這些不良信息,錯誤地接收這些不良信息,會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動搖他們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三觀”,會加大高校思政教育難度,弱化高校思政教育成效[1]。1.2挑戰傳統思政教育模式。高校思政課教學是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傳統的高校思政課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加之教材內容深奧,理論性強,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方式單一,很難調動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更不能有效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標。在融媒體時代,大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快速便捷而又準確的發現自己喜歡微課與慕課或者各種有用信息,并能利用碎片時間隨機開展自主學習。所以,在融媒時代,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受到了極大的挑戰[2]。
2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機遇
2.1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空間。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主要通過思政課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由思政課教師及輔導員、班主任負責完成,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時空范圍,這不利于構建高校思政教育的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過程育人的大格局。在融媒體時代,由于互聯網技術的支持,高校的思政教育不再局限在課堂與學校這個時空范圍,高校可以通過學習通、雨課堂、藍墨云班及QQ和微信隨時隨地對大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從而打破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時空壁壘,真正實現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三全育人體系。2.2豐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與方法。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陣地的思政課,由于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氛圍沉悶,無法激發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難于更好地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標。融媒體時代,互聯網上大量信息可以豐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線上與線下教學無縫對接,微信、微博、QQ及各種教學平臺豐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與方法。2.3增強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時代感與吸引力。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發展成長起來的新生力量,他們依賴微媒體獲取信息、發表看法,溝通情感。將微媒體引入高校思政教育不僅可以豐富教學方式,更能體現高校思政教育的時代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3]。
3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創新路徑
3.1合理發揮各種媒體的優勢增強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微課、慕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也來越重要,也越來越受到學生的喜歡。這種網絡方式打破了傳統教育教學時空層面的限制,讓學生的學習更自由、更方便,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校思政教育借助學習通、雨課堂、云墨藍班、微信、QQ及微博等網絡教學平臺和交流平臺將制作優良的思政教育微課和慕課推薦給學生學習,使高校的思政教育能夠通過更具時代感的方式、更有親和力和吸引力的方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三觀”,從而增強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4]。3.2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拓展高校思政教育領域。融媒體時代,在互聯網的助力下,各種媒體不但能夠提供的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料,而且能夠實現資源共通共享,這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持,推動了高校思政教育從學校走向了社會和家庭,從課堂延伸到了寬闊的網絡領域。高校的思政教育不再有時空的領域限制,只要有網絡,高校的思政教育就可以一直無限的延伸到任何角落,輻射到任何學生。如在肺炎防控阻擊戰中,高校堅持停課不停學,各高校通過學習通、雨課堂、釘釘等教學平臺,一方面將專業知識和思政理論傳遞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另一方面各高校結合疫情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思政教育,堅持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并重,發揮網絡遠程的思政教育功能,確保高校思政教育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做到全員輻射。3.3積極探索網絡思政實踐教育的新模式提升思政教育質量。融媒體時代,不僅豐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與方式,改變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領域,還讓高校的思政實踐教育更豐富、更有效和更具時代感。虛擬現實(VR)技術融入高校思政實踐教學,有效解決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組織難的困境,打破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地域局限性,使高校思政實踐教育更具操作性。
參考文獻:
[1]楊新瑩,李軍松,閆文.“融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解構與重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10):32-35.
[2]劉曉娟.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法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路徑[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48-151.
[3]李穎,靳玉軍.基于網絡空間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趨勢[J].重慶大學學報,2019(10):3-6.
[4]龔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研究[J].智庫時代,2019(25):80.
作者:張娟 單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面向綜合與通識教育課程設計研究
- 下一篇:農村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