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

時間:2022-11-06 08:14:44

導語: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

一、駐淮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的現狀

在286份有效樣本中,會選擇創業的有61人,占到總人數的21.3%;可能會選擇創業的有177人,占61.9%;不打算創業的有48人,占16.8%。超過80%的被調查者表現出了創業意愿,但其中61.9%的被調查者創業態度并不明確,16.8%的被調查者沒有創業的意愿。同時,明確表示會創業的男生有44人,占男生群體的34.6%,女生有17人,占女生群體的10.7%;大三學生有創業意愿的有132人,占大三總人數的84.6%,大四學生有創業意愿的有82人,占大四總人數的63.1%。調查顯示,在淮高校學生創業意愿總體水平很低,其中三年級男生的創業意愿相比較高,在創業教育中可優先作為培養重點,樹立創業榜樣。

二、在淮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一)大學生內在能力素質對創業意愿的影響

1.學生的領導能力對創業意愿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46人有學生干部工作的經歷,其中明確創業意愿的占擔任學生干部總人數的34.8%;240位沒有學生干部工作經歷的對象中,有明確創業意愿的占沒有學生干部經歷總人數的18.8%。顯然,有學生干部經歷的大學生創業意愿明顯較高。同時,將被調查者對自己領導能力的評價與其創業意愿綜合分析,相關性檢測量表結果如表1,可以看出個人領導能力的高低與創業意愿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正相關。因此,個人的領導能力是在淮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的顯著影響因素。

2.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創業意愿的影響

被調查者對自己的創新能力評價中,選擇很好的占16.8%,選擇較好的占28.7%,選擇一般的占50.7%,選擇較差的占3.8%;在130名對自己創新能力評價達到較好的學生中,有明確創業意愿的占37.7%,沒有創業意愿的占10%;對于自己創新能力評價較差的11人中,無人選擇創業。學生創業意愿與自身創新能力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正相關,大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影響著在淮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意愿。

3.學生的風險意識對創業意愿的影響

被調查者對自己的風險意識做評價時,11個人認為自己風險意識很好,其中有明確創業意愿的占45.5%;65個人認為自己風險意識較好;154個人認為自己風險意識一般;55個人認為自己風險意識較差,其中會創業的占11%,沒有創業意愿的17人,占31%;1個人未回答。風險意識與創業意愿的相關性分析見量表1,大學生創業風險意識與創業意愿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正相關,風險意識越好,創業意愿也越高。大學生的風險意識對在淮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有著顯著的影響。

4.學生的心理準備對創業意愿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33人對創業很有信心,其中21人有明確的創業意愿,占63.6%;沒有創業意愿的占12.1%;94人認為自己信心較好;134人表示信心一般;24人表示信心不高,其中1人有明確的創業意愿,12人沒有創業意愿;1人未回答。在回答創業失敗后是否會再次創業時,表示會再次創業的占9.1%;需要看情況的占58%;表示不會再創業的占32.5%;1人未回答。從表1可以看出,學生對創業的自信心與創業意愿在0.01水平(雙側)上是顯著正相關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二)外在性的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

1.教育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

在對學生參與政府或學校的創業培訓及教育情況的調查結果中,43人參加過相關培訓或教育,其中37.2%有明確的創業意愿;158人聽說過但沒參加;84人表示不了解,其中20.2%有明確創業意愿,26.2%沒有創業意愿;1人未回答。將學生對創業教育的了解與創業意愿做相關性分析,表2結果顯示,學生在創業方面受教育情況與創業意愿在0.01水平(雙側)上呈顯著正相關。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積累的相關的創業技能影響著他們的創業意愿。

2.政策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

被調查者對于政策認知程度的回答,了解相關內容的有30人,其中有明確的創業意愿的占36.7%,沒有創業意愿的占10%;聽說過但不清楚內容的有188人;不了解的有68人,其中有創業意愿的占14.7%,沒有創業意愿的占26.5%。將這兩點與創業意愿做相關性分析,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對政策的獲取機會與認知程度與學生的創業意愿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學生對相關創業政策的了解影響著他們的創業意愿。

3.資金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

被調查者在創業融資上,18人認為自己籌資途徑很多、很容易籌集到資金,95人認為自己籌資途徑較多、比較容易籌集到資金,137人認為自己途徑較少、籌資比較困難,35人認為自己籌資很困難。在籌資容易的對象中,有明確創業意愿的占31.9%,沒有創業意愿的占10.6%;在籌資困難的對象中,有明確創業意愿的占14.5%,沒有創業意愿的占20.9%。將籌資情況與創業意愿做相關性分析,兩者之間在0.01水平(雙側)上呈顯著正相關,學生有充足資金支持時,他們的創業意愿也比較高。

4.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

調查中,家庭經濟狀況富裕的有26人,小康的有48人,一般的有212人。在212名家庭經濟情況一般的學生中,有明確創業意愿的占總人數17.9%;家庭經濟富裕的學生中,有明確創業意愿占總人數的50%;不會創業的學生中,家庭經濟一般的學生占沒有創業意愿總人數的72.9%。將家庭經濟情況與創業意愿做相關性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家庭情況與創業意愿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正相關,學生的創業意愿受到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

三、提升在淮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對策

1.充分發揮高校教育在創業意愿提升中的推動作用

首先,高校需要改革課程設置。在淮高校目前的課程設置中,以與專業相關度較高的專業課程設置為主,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還局限于就業指導課程。調查中41位對象也表達出了對大學期間能夠接受創業課程學習的訴求。因此可以逐步改善課程設置,將創業教育時間提前,讓大學生提前接觸創業知識,學習與創業相關的企業管理、經濟市場、政策法規等知識,提高大學生面對創業選擇時的自信心,從而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意愿。其次,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創業觀。創業觀的培養能指引學生正確認識創業,明確創業動機,這是提升學生創業意愿的關鍵一步。一個有著正確創業觀的大學生,不會被前途未卜的創業路而扼殺了創業的意愿,能從容應對創業路上的艱險起伏,時刻保持一份激情。

2.深入發掘個人能力在創業意愿提升中的推進作用

提升大學生創業意愿的關鍵在于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更能發掘大學生潛在的創業意愿。青年人要有突破傳統、超越現實的創新意識,要在“善思”中“敢行”;要加強大學生創新思維的訓練,打破思維慣性,將多種思維方式有機結合,從思考分析中發現新事物;要鼓勵更多大學生開拓創新,大膽思考,敢于實踐。同時,創業也是對心智的一種磨練,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創造性活動的心理結構是十分復雜的,任何創造性活動都有多種心理因素參與。注重大學生心理品質的鍛煉,幫助大學生端正對創業的認識,克服創業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增強面對創業時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清除內心障礙,讓學生的創業意愿在良好的心理準備中得到提升。

3.積極發揮融資環境在創業意愿提升中的助推作用

首先,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提高大學生創業的社會認可度,讓大學生能夠得到來自社會的信任與資金支持;其次,鼓勵銀行金融機構積極發揮作用,銀行機構要積極調整相關的創業助貸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合適的小額貸款,同時簡化大學生助貸申請過程中的各方面審查程序,更好地為大學生創業融資給予資金扶持;最后,政府等職能部門要在關于大學生創業資金扶持政策上進行優化,簡化申請手續,加強大學生創業保障性資金支持力度。拓展創業融資渠道,創造良好的資金環境,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扶持,減輕大學生創業資金負擔,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意愿。

4.充分發揮政策服務在創業意愿提升中的引導作用

首先,提高服務規范化程度。政府和高校應該主動發揮在大學生創業中的服務作用,加強聯系與溝通,整合資源,滿足大學生創業的各方面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規范化服務。積極組織各種創業組織,吸引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加入其中,形成一個有著明確創業目的的群體。其次,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政府應通過新聞媒體等渠道,將創業政策信息傳播到大眾中,為大學生創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扶持環境。學校應充分利用校園傳媒,擴展政策內容普及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各相關部門應主動向大學生講解創業政策,加大高校學生對創業政策的認識,提高其創業意愿。

作者:田桂芬 單位:淮陰工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