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關聯性研究
時間:2022-05-21 10:07:24
導語: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關聯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河北省產業結構發展現狀
從1985~2012年河北省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變動情況來看,第一產業比重不斷下降,在三次產業中占GDP比重最低,而且與二、三產業差距不斷拉大;第二產業基本保持穩定,比重持續上升,始終是河北省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不斷上升,在河北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政策帶動下,1988年,超越第一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由傳統的“二、一、三”型到“二、三、一”型演進,標志著河北省的產業結構進入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的階段。2012年,河北省三大產業比重達到11.99∶52.68∶35.32。
1.2河北省大學生就業結構分析
通過對河北省高等院校就業數據的統計調查,我們發現,河北省產業結構的調整也部分帶動了大學生就業結構的轉變。河北省大學生就業整體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的部分行業和第三產業,就業于第一產業的大學生比例較低,且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第三產業,被認為是就業吸納人數最多的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的新興行業,如金融保險業、信息軟件業等,雖然在就業結構中所占比例最高,但第三產業整體吸納就業的狀況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第二產業中,制造業與建筑業及電力、燃氣和水的供應業仍然處于產業發展的成長期,在大學生就業選擇中持續增長。
2河北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相關性分析
2.1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偏離度分析
結構偏離度是分析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是否處于協調狀態的指標,反映了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之間的對稱或均衡狀況。計算公式為:結構偏離度=某產業占GDP的比重/該產業的就業人數比重-1。通過公式可以看出:結構偏離度的絕對值越接近于零時,表明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越均衡,產業發展與就業增長相協調;反之,偏離度絕對值越大,則意味著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越不均衡。
2.1.1第一產業結構偏離度分析
通過表1,我們發現2000~2011年第一產業的偏離度均為負數,且一直居高不下,2006年達到最高的-0.7,2001年最低也達到-0.66,12年間結構偏離度平均值是-0.67,說明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員相對于該產業產值而言過多,存在大量勞動力剩余和隱性失業。具體到該產業吸納大學生就業方面,因其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就業人員素質要求不高,即便目前科技興農的政策正逐漸實施,但由于從事農業勞動在工作環境、心理預期、待遇等方面的差異,再加上結構偏離度為負數且絕對值較大,因此,第一產業對大學生就業的促進作用極其有限。
2.1.2第二產業結構偏離度分析
第二產業的偏離度均為正,且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但絕對值仍然較大。這說明,河北省的第二產業并未很好吸收第一產業的轉移勞動力,從理論上講,伴隨城市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河北省第二產業完全有能力吸納更多的勞動力,但由于國有企業減員增效,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企業的比重增加,加之第二產業自身的技術含量較高,需要擁有一定職業技能的從業人員,從而增大了就業壁壘,導致第二產業不能很好地吸納從第一產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但由于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很高,產業自身對勞動力需求還很大,待遇相對比較高,所以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仍然很大。
2.1.3第三產業結構偏離度分析
第三產業的偏離度,從2000年的0.39下降到2011年的0.14,雖然其間個別年份略有上升,但總體的下降趨勢是明顯的。這表明,第三產業的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日趨均衡,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很強,且在未來仍有繼續接納勞動力的能力,對大學生就業也會產生持續的促進作用。
2.2產業就業彈性分析
結構偏離度指標只能大致反映三次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程度,具體的吸納能力則需通過就業彈性來分析。就業彈性是指從業人數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比值,主要用來衡量經濟增長對就業人口的吸納能力。通常,就業彈性是由就業彈性系數具體反映的。計算公式為:就業彈性系數P=就業人數增長率/該產業GDP增長率。通過公式可以看出,當P>0時,就業彈性越高,意味著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效應就越大,反之,則表明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效應就越低;當P<0時,通常表明經濟增長對就業發揮“擠出”效應,即使經濟保持高增長,也無法增強吸收勞動力的能力,且面臨勞動力流出的情況;當P=0時,說明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沒有拉動作用。
2.2.1第一產業就業彈性分析
河北省第一產業的就業彈性除了2000年以外,均為負值,考慮到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所占比率,再與第一產業經濟增長速度對比,可以發現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低下,其經濟增長并未帶動就業增加。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產業從業人員的技術性要求提高,一方面該產業原有勞動力會繼續向其他產業轉移,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空間吸納掌握了農業科學技術的大學畢業生。
2.2.2第二產業就業彈性分析
河北省第二產業的就業彈性系數在2000年后均為正值,且上下波動,表明第二產業拉動就業的效果較好,但波動較大,這與第二產業中小企業的發展不穩定有關。河北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爭做工業強省,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第二產業就業彈性為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河北省工業企業數目增加和企業吸納大量人員的結果,同時也是增加大學生就業機會的主要方向的。隨著工產核心地位的確立,要引進更多高素質人才,所以第二產業會吸納更多的大學畢業生。
2.2.3第三產業就業彈性分析
河北省第三產業的就業彈性系數雖為正值,但受第三產業自身結構層次不高的影響,其對就業的拉動作用還不穩定,相比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就業彈性的平均值更高,說明第三產業升級促進就業的能力最強,而且從河北省的整個第三產業的產值增幅上看,第三產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拉動就業潛力,加上該產業中的金融、信息等服務行業技術含量高、待遇優厚,因此對吸引大學生就業有很強的優勢。
3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對策建議
3.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縮小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之間的偏差
①盡管傳統農業吸引大學生就業能力有限,但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仍有可能促進大學生進入第一產業。一方面要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加大對現代農業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各級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的扶持力度,制定有效的優惠政策,進一步提高參加“三支一扶”畢業生的待遇,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②第二產業的復興不但有利于經濟快速增長,而且對大學生就業也有一定的帶動作用。對于第二產業,應將新型工業化作為主要發展方向,釆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利用第二產業中的鋼鐵產業、裝備制造業、建筑建材、食品醫藥等行業現階段較好的就業彈性和增長趨勢,發揮對大學生就業的促進作用。③通過對河北省產業結構偏離度和就業彈性的分析,我們發現,隨著產業結構升級,相比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將最終扮演吸納勞動力的主要動力。因此,短期內適當調整政府支出比例,向第三產業傾斜,將有效帶動大學生就業。第三產業的經濟增長能夠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河北省第三產業目前發展水平不高,新興服務業發展不充分,須進一步調整產業內部結構,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
3.2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科學設置學科專業
隨著河北省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就業市場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對于高等院校而言,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要以就業為導向,專業設置不僅需考慮學科自身內在邏輯發展,而且要參照社會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需求,使專業結構的發展與產業結構的升級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設置學科專業時,主動適應產業轉型的趨勢,在專業設置和培養人數上要隨產業結構升級而調整,提高大學生專業就業適應度,引導學生了解產業結構變化對專業知識的新要求,使學生及時掌握適應經濟發展的就業技能。
3.3加強大學生專業技能,提升自身就業競爭力
當前,河北省正直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轉型期,對就業的需求存在明顯的不穩定性,因此大學畢業生要認清現實,調整心態,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滿足產業需求。在校期間多參加社會實踐、進行兼職鍛煉,了解企業對員工的實際需求,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在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大學生應培養較強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在知識技術不斷更新、結構性失業難以避免的情況下,樹立堅持學習的態度,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合理制定學習計劃,更新知識和技術以適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保持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
作者:任偉峰劉洪鋒工作單位: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部門統計基礎建設工作計劃
- 下一篇:糧食局黨的群眾路線經驗材料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