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人講壇”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探討

時間:2022-01-30 10:31:41

導語:“化人講壇”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人講壇”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探討

一、學生就業創業的基本狀況和面臨問題

近年來,化學工程學院大學生就業創業總體情況良好。據統計,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8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6.24%。從就業的行業來看,其中2.3%到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的基層工作,52.6%從事化工、生物制藥、農林等行業,16.5%到鋁業、硅業、礦業及卷煙等國有企業從事技術工作,其中從事與所學專業即化工有關行業的學生人數都比往年有明顯增加;在創業方面,2.3%的畢業生在化妝品及藝術培訓等行業實現成功創業。從人才流動的地域來看,2018屆畢業生中,20.3%的云南省生源畢業生到北京、江蘇、廣東、湖南、四川、貴州等省份就業。其中,北京占1.5%、江蘇占3%、廣東占6.8%、湖南占6%、四川占2.3%、貴州占3.8%。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化學工程學院學生的總體就業狀況較好。但調查也發現以下問題:一是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對所學專業認知不深,專業知識不精,面試過程中部分同學還無法達到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二是就業觀念和心態不夠成熟,尤其是部分未就業學生對工作期望過高,希望找到的工作同時滿足工資高、上班時間短、離家近等條件,云南籍學生到外省就業的人數較少,還存在部分學生熱衷于考取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三是不少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求職簡歷制作較粗糙、面試能力不足以及求職技巧掌握不夠等問題,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就業效果。

二、“化人講壇”開設的原則

為進一步落實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本著精創文化校園、深化實踐育人的教育路線,化學工程學院開設了“化人講壇”,堅持采用分類指導、高標準和嚴要求的原則和方法,克服了原有講壇目的不夠明確等缺點,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對受眾對象展開工作,幫助解決化工學院學生學習、就業、創業過程中存在的難題。化工學院在豐富“化人講壇”活動的同時,一直遵循以下原則。(一)堅持分類指導原則。針對不同受眾對象的需求不同,講壇注重構建全程化、系統性的就業創業教育體系,教育內容覆蓋就業創業形勢、政策、觀念、技巧、心態等方面,學院邀請了不同類型的專家進行分類有針對性的指導。依據年級不同需求不同的原則,學院從大學一年級到四年級都分別有針對性的安排了諸如就業創業啟蒙教育、基礎性教育、技巧性教育、職場教育等內容的講座,確保就業創業教育全覆蓋、無死角、有實效。其中,來自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老師講座內容目的是幫助學生克服迷茫,迅速找準自己的定位,盡快明確大學四年的學習目標并及時做好人生規劃;來自云南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所講授的“物理化學課程學習方法與技巧”,旨在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學習方法和技巧。針對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容易上當受騙的情況,學院還邀請云南某知名律師事務所律師專門進行大學生被犯罪及犯罪預防法律培訓,重點講解勞動法,常規應對三方協議、勞動合同、附屬協議等勞資雙方常見的問題。從理論和實際案例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講解,增強學生維護自身利益意識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法律知識。針對現在大學生存在理想信念不足的問題,學院組織了系列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論壇。邀請西南林業大學黨委宣傳部的老師開展以“建設生態文明筑夢美麗中國、踐行綠色發展共享美好生活”為題的講座,介紹了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知識,闡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意義,以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使之能勇于肩負起時代責任,最終將其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邀請共青團云南省委組織部的領導作了“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使命解讀暨五四精神宣講”的講座,號召學生應展示大學生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積極進取,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赴后繼,英勇奮斗。在心態方面,教育學生“不忘初心”。邀請西南林業大學退休老教授講授了西南林業大學老校址———楸木園的印象,幫助學生建立了專業認同感和學校歸屬感,也為學生學習和繼續發揚西林精神做出了積極貢獻;此外,學院還組織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和意識形態工作相關的講座,以幫助學生及時準確了解到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二)堅持高標準原則。講壇一直奉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重在實效的原則和標準,邀請來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技能、職場應知應會等指導教育活動的各位專家均是各行各業的知名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杰出校友等成功人士,無論在專業知識還是就業創業能力方面起到的示范作用都非常強。如來自美國田納西大學的資深教授郭占虎,結合自己求學、科研與任教的經歷為師生作了關于納米復合材料知識的講座,在分享了納米復合材料研究領域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指導當代大學生如何立志和求學,勉勵同學時刻銘記個人使命,要立“鴻鵠之志”;來自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著名教授林童主講的“靜電紡絲和功能纖維”講座,不但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還增強了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意識;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幾個知名教授也在跟學生分享科學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就業創業方面的輔導。此外,在西南林業大學校慶期間,來自云南的多個校友都開設了校友論壇專場,跟在校學生講授相關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同時也給予了在校學生學業規劃、求職準備以及職場生涯等方面的指導。(三)堅持“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原則。對受學校和專業影響,不少學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存在自信心不足、主動出擊不夠及就業創業質量不高等問題,學院采用“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專業素質教育和就業創業教育[3]。一方面,學院積極邀請與專業相關的學者、企業家和知名校友進校開展交流指導;另一方面,學院還組織開展“學生進企業參觀見習”、“假期求職訓練營”、“模擬招聘大賽”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實習實踐活動。分批分次將學生送進工礦企業開展實習和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了解企業一線的生產和經營狀況,使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同感和自信心都不斷增強,學生在就業和創業過程中的競爭力也得到明顯提升。

三、“化人講壇”取得的成效

“化人講壇”開設以來,共舉辦主題報告21場,邀請了與專業有關的企業家、優秀技術人才、優秀校友等來講壇授課,通過現身說法的形式分享科研中、工作中的成長和心路歷程,內容貼近學生所學、所思和所需,富有感染力、吸引力和說服力。同時,將“化人講壇”線上和線下進行有機結合,并不斷強化校企合作,在舉辦專題報告外還增加實地參觀和實踐環節,一年內共組織校企對接活動20余場,各類咨詢交流300余次,受益學生超過2000人次。從接受過教育的20畢業生就業創業數據來看,愿意從事本專業的學生比例較2018年有明顯增加,而且很多同學都成功進入大中型企業就業。數據變化說明,通過論壇的優化,學生不但收獲了專業知識,開拓了眼界,在求職過程中競爭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論壇的優化還有利于提升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同感,有效的預防了工科類專業人才流失,對國家的工業經濟持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從20畢業生就業創業數據還可以看出,云南本地生源簽約到廣西、四川、浙江、上海、江蘇、廣東、湖北、新疆等外省就業的人數較2018屆有明顯提高(2018屆為20.3%,20占26.6%)。20畢業的云南生源中前往外省就業數據如下:廣西2.1%、四川2.1%、浙江8.5%、上海1.1%、江蘇2.1%、廣東5.3%、湖北3.2%、新疆2.1%,就業學生分布于長江三角區、珠江三角區等經濟發達地區。通過不斷的教育,曾經刻在云南人骨子里的“家鄉寶”觀念正在被改變,這對人才輸入和輸出地區的經濟、文化的交流、互通以及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結論與建議

解決大學生就業創業是一項錯綜復雜的系統工程,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意義重大。西南林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本著將就業創業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的初衷,對就業創業教育的模式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對“化人論壇”進行優化后發現,將就業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模式讓受眾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認可度得到明顯提高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求職能力和就業質量水平。同時,就業創業教育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在跟上國家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形勢的同時,需要和立德樹人總目標保持一致,是一個長期過程,建議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進:1)要把講壇教育與人才培養目標緊密結合。深化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4],優化學科布局結構,增設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急需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是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基礎性、根本性工程。要利用舉辦講壇,找準學生、企業興趣點、需求點,倒逼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供給側改革。2)要不斷創新講壇教育的形式和內容。要繼續深入挖掘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理論和實踐并重、模擬與實戰同行等載體,創新“化人講壇”教育形式。在內容上,一是要注重遴選和講授那些專業前沿、行業熱點、職場需求方面內容,目的是轉變學生就業觀念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人文素養。二是要增設專業及行業知識,通過講壇切實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水平和求職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5).

[2]高虹.大學生就業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人才資源開發,2016(12):188-188.

[3]程莉莉.校友主題教育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微探[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4(4):40-42.

[4]魏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北京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路徑研究[J].廣模式探索,2019,5(10):131-42.

作者:徐高峰 張秋函 鄧志華 單位:西南林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