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法制教育網絡的方案
時間:2022-02-15 04:19:00
導語:建立健全法制教育網絡的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來,我校堅持“德育為首,五育并舉,面向全體,和諧發展”的辦學方向,認真探索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徑,不斷加強學校法制教育工作,有效預防了小學生不良行為的發生。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加強對教師的法制教育,重視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要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教師必須首先要知法懂法。我校結合農村實際和學生實際經常性地開展一些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使教師們具備了基本的法律常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精心育人、團結互助、為人師表的良好風尚。
2.不斷探索小學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在效果上下功夫。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就是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培養他們的法制意識和守法習慣。要取得實效,就必須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我們的具體做法:一是開設法制教育課。將周會課改為法制教育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單周進行法制教育,雙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由班主任老師任教,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講解和傳授有關法律的基本知識。二是舉辦普及法律常識的講座和展覽。三是結合一些特殊教育日,比如“6·5世界環境日”“6·26國際禁毒日”“中小學安全教育日”等開展一系列專題性的法制教育活動。四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學法用法實踐活動。五是狠抓學校安全教育,我們建立健全了學校安全工作的各項工作制度,與學生家長簽訂了《學生安全雙向協議書》,督促家長或監護人做好學生安全管理,將每學期開校的第二周確定為“安全教育周”,集中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每學期開展一次“珍愛生命,注意安全”的簽名活動,讓學生定期重溫簽名,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3.抓好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好的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身,相反,壞的習慣一旦養成,不僅改正困難,發展下去,還有可能成為違法的誘因。因此,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校始終堅持抓好《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落實。
4.動員社會各界特別是家長參與學校法制教育,構建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的教育網絡。一是通過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法制教育講座,向家長普及法律常識,傳授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長素質,優化家庭教育質量。二是高度關注對父母外出打工子女的教育。首先對父母親外出打工的孩子,摸清底子,登記成冊。其次由班主任與打工學生父母建立電話聯系,由其父母再通過電話、書信等渠道對子女進行督促管理。今年上半年,我校五年級一學生,父母均外出打工,由其奶奶照顧生活。因奶奶年老體弱,疏于管理,導致該同學任性放縱,學習成績下滑,一段時期糾集同學喝啤酒、抽煙,還將彈簧刀帶到學校。針對實情,我與其父母取得聯系,讓其父母回家與學校一起做好孩子的教育管理。在學校和其父母的配合教育下,該同學逐漸發生了轉變,學習成績也逐漸提高了。三是與村組干部加強聯系與溝通,通過他們了解一些學生在校外的表現,同時請他們督促家長或監護人管理好孩子。
5.改革教育教學方法,轉化后進生和“問題學生”,把學生的精力引導到學習上來。一是要求任課教師在每學期開學首先摸清學生情況,排查學困生和“問題學生”的具體情況,并報學校教導處存檔,建立各年級學困生和“問題學生”檔案。二是學校制定了學困生、“問題學生”轉化的專門措施及目標,統一安排對各年級學困生進行定期檢測、驗收。三是各課任教師和學困生簽定幫教轉化協議,同時在各班級還采取小組合作幫教及一對一“小老師”幫教等形式,在思想上幫助學困生,激發學困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規范學困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習慣。四是學校定期組織各學科轉化學困生、“問題生”的經驗交流活動,加強年級、學科間的協調同步發展,齊抓共管,讓學困生樹立學習的信心。五是轉變教師的評價觀念,樹立“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的評價理念,充分挖掘學困生的潛能,尊重和信任他們,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樂趣。通過堅持不懈的抓好學困生轉化工作,使學困生的知識基礎得到了提高,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重新樹立了信心和理想,打架淘氣的現象得到了有效杜絕。
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近幾年的工作,我們深深體會到:
一是加強學校日常管理,建立嚴格規范的教育教學秩序是預防學生違法犯罪的制度保障。二是法律知識的學習要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是提高學校法制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三是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加強后進生轉化,把學生的主要精力引導到學習上來是預防小學生違法行為的根本舉措。四是建立家長社會共同參與的法制教育網絡,是學校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
- 上一篇:節假日穩定交通安全實施方案
- 下一篇:醫保局診療費報銷工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