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法制教育論文

時間:2022-10-17 03:22:43

導語:高中音樂法制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音樂法制教育論文

在當今的這個時期,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對學校教育人才培養的標準有了新的轉變:教育不再是滿足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習不只是課本的內容。學生必須是高素質、高起點的,他們因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明確指出:“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制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法制教育對于種子是陽光,對于樹林是水,對于稻田是肥料……而對于我們少年兒童,是走上到的殿堂的梯子。高中生處于青春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也是最富想象力、精力最充沛的時期。但由于法制教育的空泛和缺失,法制意識淡漠,缺少道德底線,好壞不分,美丑不辨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法制教育不僅僅是思想政治教學的任務,各學科都應滲透于教學之中。音樂教學是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法制教育,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那么如何抓住音樂學科的特點,撲捉好法制教育的有利時機,運用適當的方式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呢?

一、把握學科特點,借助教材內容,滲透法制教育

在音樂學科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要將教學內容與法制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既不能把音樂課上成法制教育課,也不能忽視教學內容中的法律因素。要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教育。教學案例:1、在高一音樂鑒賞《生命之歌》這一課中,在欣賞《地球之歌》這個作品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聆聽音樂,觀看畫面后,教師再從作品的內容,畫面這里可以向學生滲透人類大量的砍伐、殺害動物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2、在生活之音這一課中,《永恒的水》這部作品用“水”來創作令人驚訝,在這里可以向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3、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時,除了給學生欣賞音樂,講授曲式結構之外,還可以向學生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相關內容,讓他們了解相關法律知識。4、在學習《自然之韻》這一課,可以在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聲音的同時,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教育。

二、與課堂活動結合,提升學生法制意識

高中學生的音樂教育主要是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壓力,通過音樂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而并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之者。”音樂實踐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把握音樂知識和法律知識。例如:高中音樂選修歌唱《伏爾加船夫曲》,這就可以利用劇中的人物讓學生來表演船夫體會呼吸的運用,身臨其境感受音樂和船夫的生活的艱辛。這時就可以讓學生討論船夫每天賣苦力得到的報酬和實際勞動形成對比嗎?從而引出《勞動保護法》,簡要介紹使學生提高法律意識。

三、結合現實生活實際案例,觸動學生的心靈,敲響警鐘

現在的高中生比較喜歡流行歌曲,有些學生甚至有自己的偶像,教師可以通過介紹一些明星的現實案例,引導學生增強法制意識,不要誤入歧途。例如:高曉松因酒后駕車發生追尾事故,造成四車連撞,四人受傷。2009年,滿文軍夫妻等十名藝人以涉毒藏毒吸毒為由被行政拘留14天,其妻獲刑一年,吸毒后現身的滿文軍一頭白發,滿臉懺悔之情。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這些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案例,讓學生引以為戒,不要違法犯罪。

四、結合偶發事件的處理滲透法制教育

教學過程中,偶發事件時有發生,這是學生在進行音樂活動時思想和行動的真實流露與表現。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行動和表現,及時處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表揚或批評,提高學生對是非的辨別能力,達到有效的法制教育的目的。總的來說,學生就是我們的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音樂滲透的方法遠遠還不止這些,做為一名音樂老師,既要使學生從音樂的美化教育中得到知識,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適時的還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法律知識的教育和引導。這不是一時的事,是一世的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因此,我們學校、社會、家庭必須攜起手來,加以重視,減少杜絕青少年違法犯罪。

作者:王娟娟 單位:貴州省榕江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