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會計教育改革論文
時間:2022-02-23 05:39:00
導語:高職高專會計教育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高專院校財會專業的教學是高等會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會計發展對高職高專會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學生,要注重培養可持續學習的能力、實踐能力“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道德情操和全面提高業務素質,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等。但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會計教學的現狀還不能滿足這一要求。
網絡環境下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呼喚高職高專會計教育不斷改革創新。
會計教育環境是影響和決定會計教育發展的外部因素。從會計教育的宏觀管理方面來看,世界各國都在通過某種方式對會計教育施加影響。創造良好的高職高專會計教育環境,首先,要充分建立會計職業界和會計教育界的聯系機制。財政部門應作為主體力量對會計教育施加影響并大力扶持民間職業團體的迅速成長。民間職業團體要積極參與會計教育各層次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制定,
大力提倡會計教育界人士通過會計職業團體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兼職,會計職業團體下設會計考試委員會專門從事會計職業界與教育界的溝通與交流活動,大力提倡會計學術界的積極參與等。其次,建立會計職業界和教育界的聯系機制,還應當盡可能利用第三方的優勢,如政府、學術組織等。
教育部在2000年的《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高職教育培養的模式和基本特征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并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比重。會計高等職業教育只有以市場為導向,關注市場需求,適應人才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教育目標,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相對本科會計教育,高職高專會計教育目標定位一般都定位為專才尤其是技術能力的培養上。教育目標還應當與網絡會計發展的要求相結合。網絡環境對會計人員提出了多方面要求:管理職能的發揮、能力需求和知識結構的改善。因此,高職會計教育目標已不能定位于電腦記賬報賬的技術性專才教育,應將目標定位在綜合技術應用能力上。高職高專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具備會計崗位工作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及較高會計專業技術能力,畢業后能夠較快地從事會計核算工作、直至擔任主管會計的高級專門人才。
高職高專的專業設置應體現如下原則:企業需求原則、相對穩定原則和廣泛適用原則。高職高專會計教育應以就業率為導向,針對地區、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按職業崗位設置專業,根據職業需要協調若干專業,如會計、審計、電算化會計等,以達到培養專才的目的。會計學科體系構建的原則應為:符合會計教育目標、層次分明、系統全面。應當按照培養目標,提出職業崗位知識要求和能力要求:在職業崗位知識方面,會計專業的學生要求掌握財務會計核算的基本原理和知識,掌握財務分析、經濟預測分析、經濟決策分析的基本知識和本專業所必須的基本理論;在職業崗位能力方面,要求學生具有會計核算能力,收集、加工、分析經濟信息能力,應用計算機財會軟件能力和財經應用文寫作能力。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實踐后,具備科學理財能力,參與企業預測、決策等經營管理能力,同時要求取得相關的資格證書。
在網絡環境下提高教師素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給教師提供再學習及知識更新的機會;建立學科帶頭人和每門課主講教師制度,在教學環節中采用集中備課、集中編寫教案、統一教學大綱及統一考試制度,促進全體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增強院校之間的交流、學習,向著名的國內或國外院校派教師進修學習;學術界和實務界密切配合,注重會計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院校或者系、部撥出專項資金,用于搜集、購置會計及相關領域最新的國內外研究資料、權威教材和必要的參考讀物,建立會計資料庫;加強會計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適應信息環境下新的生活、工作、教學方式的變化;培養教師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會計教學手段的改進和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持。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將成為會計教學的基本手段,可以采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進行開放式的教學,使學生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識,豐富和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建立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
教學內容是在完善的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培養適應信息環境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最不好掌握的因素之一。教學內容應該避免重復,要增強所選教材的系統性,在有限的課時內盡量加大課程的信息含量。即使在一門課程中,也要力求知識的完整與廣博。要注重學生創造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專業判斷能力,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注重與國際接軌。
對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會計學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啟發學生積極地、科學地去思維、去探索,使所學知識真正變為自己的東西,真正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形成、素質的提高。作為會計學這種社會科學,由于現實環境的多變性、復雜性,在教學環節中采用案例教學具備很大的優勢。教學方法在具體運用和實施時,必須注重學生應用能力、運作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提高,注重模擬、實訓、實踐等環節的教學,培養好用、頂用、耐用的,面向一線的兼用型人才。
高職高專教育執行以職業技能訓練和崗位能力培養為中心組織教學的原則,必須充分認識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采取多種形式,強化實踐教學:增加實踐教學課時比重,突出高職高專特點,應大幅度地增加實踐環節和實踐課程的比例,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
的時數比接近1:1,使學生能有足夠的學習時間來進行實際操作。建設校內外實習基地,
必要的校內外實習基地,是保障高職高專教育質量的一個基本條件。加強實習、實訓型教材建設,開發編寫高質量的高職高專會計實習、實訓型教材,是高職特色十分重要的體現。豐富會計模擬實驗教學內容,并努力做到單項實訓與綜合訓練相結合,手算和電算相結合,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實踐能力,并在合適條件下建立“管理型”會計實驗室。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特別要加強上機實驗課,結合手工會計模擬實驗來進行上機操作,提高學生的會計軟件操作能力等。
隨著教育目標的轉變,考核方式也應當轉變。考核方式實際上是一個導向問題,通過考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和努力。因此,在設計考核方式時應以導向性符合考試目標為原則,如果僅僅改革會計教學目標,而不轉變考核方式或只在形式上轉變考核方式,難以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
摘要:適應網絡環境下會計教育的發展趨勢,高職高專會計教育應從教育環境、目標、內容、師資隊伍建設、會計實踐、考核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和發展,
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
- 上一篇:教育現代化分析論文
- 下一篇:教育技術學中心理學運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