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博弈論文
時間:2022-07-15 04:23:00
導語: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博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畢業生就業;信息經濟學;動態博弈;貝葉斯均衡
論文摘要:論文基于信息經濟學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理論中的信號博弈和貝葉斯均衡原理,分析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博弈過程。
一、前言
1996年詹姆士·莫里斯和威廉姆·維克瑞,2001年喬治·阿克爾洛夫、邁克爾·斯賓塞和約瑟夫·斯蒂格里茨因為對信息經濟學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激起不少學者進一步關注信息經濟學的興趣,但是因為很多人不太了解信息經濟學的內涵,而視其為高深莫測的理論。其實信息經濟學原理非常簡單,只要我們肯做有心人,善于用所學知識分析身邊事情就會發現信息經濟學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就像筆者所在的高校,許多事情和現象,比如招生、教學、評職稱、就業等均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這些事情都可以用信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進行分析。
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是一個廣闊且發育較成熟的市場。這個市場為了迎合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獲取充分信息的需要,通常要制定各種政策、規章并通過提高交易成本來減少和消除彼此的信息不對稱。本文用博弈論(gametheory)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進行博弈分析。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候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也就是說,當一個主體,比如說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選擇受到其他人、其他企業選擇的影響,而且反過來影響到其他人、其他企業選擇的決策問題和均衡問題。這里的主體可以是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也可以是一個機構或者群體,如本文涉及到的高校畢業生、接收單位。
根據博弈論中局中人的概念,即博弈過程中能夠獨立決策、獨立承擔責任的個人或者組織,設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博弈中。有兩個局中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本文在研究中用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分析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博弈。
二、高校畢業生及其就業市場的特征
高校畢業生雖然不是物質意義上的產品,但它也具有產品的一般屬性。
(1)普遍具有知識并且素質差異較大。高校畢業生從參加高考。填報志愿選擇學校、專業。經歷或專科、或本科、或專科一本科、或專科一本科~研究生、或本科研究生等階段的系統教育,完成學校規定的學業到畢業答辯,在這個知識資本原始積累的復雜過程中,畢業生身處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城市文化氛圍中,會涌現出多種多樣的教育效果。即使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專業,接受同樣教育歷程的兩個孿生仔,也會出現不同的教育結果。這就是畢業生品格和素質的差異性,這種個體的差異性普遍存在于客觀世界。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簡單地將畢業生劃分為質量好和質量差兩類。一般來說,重點大學和名牌專業的畢業生要較普通院校和一般專業的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博士生要較碩士生、碩士生要較本科生、本科生要較大專生具有更高的素質和能力,比如在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團隊意識、視野、體能等方面均有較高指標(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本文并不排除那些雖未經較高層次教育仍然具有真才實學的畢業生)。影響畢業生檔次的因素很多,包括畢業生本身的素質、高校的教育水平、專業選擇、市場需求、用人單位的人才觀等等。如果再加上畢業生的家庭背景、社會關系、性格、談吐、外觀等其他一些非質量因素,畢業生就業市場上的產品可謂琳瑯滿目、良莠不齊。
(2)高校畢業生質量鑒定難以一概而論,需要專門的知識和接受實踐的考驗。普通的畢業生和優秀的畢業生,一般人很難識別出來,更何況市場需求呈現多樣性。單從畢業生的求職簡歷和面試來判斷。也需要不同用人單位按照不同的需求,安排訓練有素和經驗豐富的人力資源專業管理人員才能精確地鑒別出某個畢業生的品質、擬給予的崗位和待遇。要考察畢業生的來源、學校、專業、課程成績、鑒定、實踐經歷、品行、特長等等方面,要充分了解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心理、態度,還要和同類別的畢業生進行比較并分出優劣。必要的時候。還要組織考試和答辯甚至提前進入崗位實習一段時間,要承擔“壞人在一定時期內會做好事扮演好人角色”的風險。這無疑在勞動力成本上加大了對畢業生做出正確判斷的難度。
(3)判別用人單位的質量對高校畢業生來說難度較大。高校畢業生長期處于象牙塔,相對來說比較封閉,在學期間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學業上,與外界企事業單位的接觸有限。即使是身處信息時代層次較高的研究生,也較少自發地參與社會實踐,一些實踐機會多由導師或師兄師姐引薦。再加上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畢業生大多還處于被動等待分配的局面,雖然國家在高校擴招后不斷推出就業新政策、社會不斷推出畢業生就業供需見面會,高校近年來也紛紛成立了就業指導中心、建立了就業信息網。但這些資源往往只有畢業生和家長特別關注,對于那些還沒有把就業列入議事日程的在校生來說很多情況下只是過眼云煙,并沒有引起太多注意。另外,目前媒體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報道,往往更多地渲染就業的難度。并沒有對學生擇業進行正確引導,也沒有非常有效地提供社會和企業的需求信息,流于表面,缺乏分析。因此,畢業生對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并不十分清楚,對招聘單位的資質、信譽、待遇、市場潛力、專業需求程度等信息缺乏了解,往往單憑用人單位的地域、規模、聲譽、是否外資等進行選擇。擇業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忽視專業的對口以及社會的真正需求,難免造成就業市場的人才浪費和社會需求的供給不足。
三、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博弈
因為有了上述3個外生原因,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天生地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這樣,畢業生就業市場上就存在以下3種博弈。
1.畢業生之間的博弈
在市場完全競爭的情況下。品學兼優、質量好的畢業生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會想法設法把一切能夠傳遞自己是優秀畢業生信號的信息,比如英語級別證書、計算機能力證書、專業成績、實踐經歷、獲獎證明等收集整理并呈現給用人單位,以證明自己優于其他畢業生。而品學一般、質量差的畢業生也會積極準備,并以降低待遇標準等形式獲取用人單位的注意。有時候。個別畢業生甚至以制造假文憑、假證書等拙劣手段騙取用人單位的信任(當然這樣做是要承擔一定風險的)。在市場需求一定的情況下,質量好、質量差的畢業生展開一場無形的博弈。博弈的結果往往是質量好的畢業生具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用人單位希望將他們吸納門下,加盟組織建設,創造財富,他們優先選擇質量高的接收單位;而質量差的畢業生不會受到企事業單位的看好,在受到冷落的情況下,他們大多為了盡快有個安身之處常常被動與接收單位簽訂協議。另外,質量好的畢業生屬于精英階層,數量有限,在人才市場上屬于稀缺資源,因而身價較高,多數從事白領工作;而質量差的畢業生大量隨處可見,與接收單位的協議成交價格較低,一般安排從事一些基層具體工作,即充當藍領階層。
2.用人單位之間的博弈
在畢業生就業市場上,不僅畢業生因質量參差不齊而處于博弈中,用人單位也因有好賴之分而不斷展開博弈。那些具有地域優勢、待遇豐厚、聲譽良好、個人發展前景看好的單位,比如處于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跨國公司、外資企業,他們會有意識地在市場上向畢業生展示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優質的內部管理流程和自由寬松的個人發展空間等因素,以戰勝競爭對手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它們往往有更多的機會優先選擇到重點大學名牌專業的優秀畢業生;而經營狀況不佳、效益較低、地處邊遠山區的中小城市和國有大中型企業、民營企業在博弈中往往只能接收到質量較差的畢業生。
3.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博弈
畢業生(局中人B)是否愿意選擇到用人單位(局中人D)服務,用人單位是否愿意接收畢業生。這是畢業生就業市場普遍存在的針對雙方利益得失的選擇和博弈問題。這是一個動態博弈,由于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事先并不完全得知雙方的確切利益需求,因此,這又是一個不完全信息的問題。在動態博弈中,局中人的行動有先有后,后行動者通過觀察先行動者的行為來獲得有關先行動者的信息,從而修正有關自己對先行動者的判斷。此時的博弈很簡單,局中人D既不知道局中人B的真實類型,也不知道B所屬類型的概率分布。他只是對這一概率分布有自己的主觀判斷,即有自己的信念。博弈開始后。D將根據他所觀察到的B的行為來修正自己的信念,并根據這種不斷變化的信念做出自己的戰略選擇。
對應于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的是精煉貝葉斯均衡,這個概念是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的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與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的貝葉斯均衡的結合。這一分析方法中所用的貝葉斯法則是概率統計中應用所觀察到的現象對有關概率分布的主觀判斷進行修正的標準方法。用貝葉斯的分析思路量化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博弈如下:
畢業生申請加盟用人單位,用人單位不知畢業生質量高還是質量低,但用人單位知道如果畢業生是高質量類型。當用人單位采取行動集C=(c)時,畢業生反應為集合E=(e)的概率為2O%;如果畢業生是低質量類型,當用人單位采取行動集C時,畢業生反應為集合E=(e)的概率為100%。這些行動集是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概率是一種主觀判斷。
博弈開始,用人單位根據現有的一切信息認為畢業生是高質量的概率是7O%,因此用人單位估計自己采取行動集C時,畢業生采取E的概率為
0.7x0.2十(1-0.7)xl=0.44
0.44是用人單位給定畢業生所屬類型的先驗概率下,畢業生可能采取E的概率。
當畢業生確實進行E時,使用貝葉斯法則,根據畢業生采取E的這一行為,用人單位認為畢業生是高質量類型的概率變為
0.7(畢業生是高質量類型的先驗概率)x0.2(高質量類型畢業生采取E的概率)/0.44=0.32
根據這一新的概率,用人單位估計自己采取C時畢業生采取E的概率為
0.32x0.2+(1-0.32)×1=0.744
如果用人單位再一次采取C,畢業生又采取了E,則用人單位認為畢業生是高質量類型的概率變為
0.32×0.2/0.744=0,086
這樣,用人單位一次一次采取E,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判斷逐步發生變化,越來越傾向于畢業生是低質量類型。畢業生就這樣通過自己的行為把自己暫時托付給用人單位,用人單位在與畢業生的博弈中看清了畢業生的質量優劣(畢業生選擇用人單位的博弈與此相同)。
四、結束語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中,參與人的行為具有傳遞信息的作用。應該看到的是,傳遞信息的行為是需要成本的,假如這種行為沒有成本,薤都可以效仿,這種行為就達不到傳遞信息的作用。在畢業生就業市場上,畢業生知道自己的能力而用人單位不知道,用人單位知道自己的實力而畢業生不清楚。于是,畢業生就用自己的受教育程度、參加實踐的經歷向用人單位傳遞有關畢業生素質和能力的信息,用人單位則用可提供的工作、生活、福利、培訓待遇等向畢業生傳遞有關用人單位條件和實力的信息。因為接受教育、參加實踐、提供待遇是有成本的,高能力的畢業生通過接受較高的教育證明了自己的高能力,強實力的用人單位通過提供誘人的待遇證明了自己的高實力。
- 上一篇:新課程理念以人為本的人文觀特點
- 下一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成人自學的啟示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