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學生學習性格要素及其培養

時間:2022-06-16 06:03:00

導語:探索大學生學習性格要素及其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大學生學習性格要素及其培養

所謂學習性格,主要指由學習活動所體現出的性格特征及其總和。一般說來,勤奮、自信、嚴謹、創新,是優良的學習性格的基本要素。把握這四個方面的內涵,培養優良的學習性格,對于正在求知階段的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勤奮學習

學習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深刻地理解知識,熟練地掌握技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必須付出相當的時間、精力和體力,必須具有勤奮學習的精神。勤奮學習指的是在不影響全面發展的前提下,用極大的學習熱情去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充分利用時間,積極、刻苦、主動、最大限度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

古今中外,每個人走向成功的道路是不同的,但在他們成功的諸因素中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勤奮學習。勤奮學習要體現在學習的全過程中,滲透于宏觀和微觀的各種學習方法之中。要培養勤奮學習的性格: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勤奮學習的重要意義。要想取得任何事業的成功,離開勤奮學習只能是幻想。眾所周知,一部《紅樓夢》,使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一部《資本論》,是馬克思四十年心血的結晶。自學成才的數學家華羅庚在詩中寫道:“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由于知識信息經常刺激腦細胞,有助于大腦的靈活性,所以即使天賦不高的人,只要“笨鳥先飛”也會創造出奇跡來。

另一方面,要樹立事業心,培養頑強的毅力。如果說勤奮是學習翅膀的話,那么懶惰則是學習的絆子。英國神經生理學家科斯塞利斯和米勒最近的研究證明:人的大腦,受訓練越少,衰老就越快。由此可見,懶惰對學習和健康都沒有什么好處。一個具有強烈事業心的人,就會嚴格要求自己,以頑強的毅力在戰勝懶惰中培養出勤奮的性格。

2樹立自信

為什么有些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呢,除去基礎沒打好外,關鍵是缺乏自信心。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也必定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只能成為可悲的失敗者。而有了學習的自信心,落后、失敗則只能是暫時的,只有始終朝著既定目標奮進,成功才能指日可待。

要培養自己自信的性格,一是要自知。人貴有自知之明,就是說要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自信是建立在自知的基礎上的,而如果是沒有自知的自信,則只能是妄自尊大。在認真找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之后,要善于以己之長,補己之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經過這樣的學習后,自己的短處,也逐漸會變成長處。同時,也不要兩眼總盯在自己的短處上,如果總以自己的短處和他人的長處相比,只能越比越沒有信心,所以,要強調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達爾文曾這樣分析自己:“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因此,他并沒有因為自己在校時的學習成績不如別人而喪失信心,而是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終于成為世界第一流的科學家。

二是要摒棄自卑,樹立自尊。自卑感是一種自己覺得“低人一等”的慚愧、羞怯、畏縮甚至灰心的晴捺。在學習中,能力低,成績差或受到嘲笑,是產生自卑感的主要原因。在遇到上述問題時,一方面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另一方面,是不要把這種一時一地的失利和較低的評價變成自我評價,以致造成“自卑→失敗→再自卑→再失敗”的惡性循環。要迅速地從這種不利情境中擺脫出來,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制訂出克服的方法和措施,而這樣做,正是樹立自尊心的開(下轉第63頁)(上接第21頁)始。自尊心是一種由自我評價所引起的自愛、自我尊重,并期望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戰勝自卑心理,樹立不甘落后、自強不息的自信心,定會在學習中取得優良的成績。為此,就要在學習中創造條件使自己經常獲得成功的快樂。

3嚴謹的科學態度

眾所周知,各門學科,都是以各自不同的概念、術語、公式、定理等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體系。這種體系,也總是按照由簡到繁、從淺入深、從初級到高級的次序而建立的,所以,知識本身即具有嚴密的完整性。作為學生,若不能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對待這些知識,就只能得到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而無從進入知識的殿堂。正如著名科學家盧嘉錫所說:“科學有自己的規律,不能‘走捷徑’,一步登天。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p>

培養自己嚴謹的科學態度,一是要對自己要高標準、嚴要求。一座樓房,打不好地基,將會倒塌,而構筑知識的殿堂,也需要將基礎打牢。劉仙洲先生在教學上素以嚴謹著稱:他給學生布置作業時,明確紙張規格、作圖比例、中心線位置、各種線條顏色及其粗細等,不符合要求的就退回重做。如果我們把老師的要求和標準當作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和標準,那么,肯定會使自己的學習成績迅速提高。

二是要循序漸進。各門學科知識順序,即是由淺入深,這就要求我們在攻克知識堡壘時,做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巴甫洛夫的教導是不應忘記的,他在《給青年們的一封信》中說:“要循序漸進。我一說起有成效的科學工作這條最重要的條件時就不能不感情激動。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循序漸進。你們從一開始工作起,就要在積累知識方面養成嚴格循序漸進的習慣?!边@些經驗之談,都是我們應該吸取的。

三是要形成經常性的自我評價的好習慣。工科大學特別是基礎課階段,課程門類多,學習任務重,但是要想學得好,就必須形成經常性的自我評價的好習慣,這是提高學習質量的好方法。自我評價的要求,就是看對知識是否真正理解了,技能是否真正形成了,記憶、理解、運用是否牢固、準確、熟練了。這樣做了,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那種“一說就會,一放就忘,一做就錯”的不良現象的發生。

4培養創新精神

馬克思在批判舊時代的哲學時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改變世界,就是在正確掌握客觀世界規律的基礎上,能動地使客觀世界得到更完美的發展。學習也是這樣。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懂得幾條現成的定義、定理,而是為了運用知識,去能動地改變世界。這種運用,如果僅限于照本宣科式或按圖索驥式,還是很不夠的。因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知識本身也在不斷地更新,要想不僅適應這個世界,而且讓它變得更美好,就必須具備創新精神。

大學生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一是要注意打好知識基礎,為創新準備必要的條件?!叭绻f我比別人看得略微遠些,那是因為我是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的緣故?!迸nD的這番話,指出了所有創造者的必經之途,那就是首先掌握由前人創造下的必備的知識,而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他在掌握這些知識的時候,就有著遠大的目標,所以他掌握得就扎實,就能夠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穩。

二是要培養和發展想象的能力?;孟?,在希臘文里就是想象。它是客觀現實在人類意識中的特殊反映,是以現象為基礎的對現實現象或不真實的現象的觀念。愛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有什么必要性?“有人認為,只有詩人才需要幻想,這是沒有理由的,這是愚蠢的偏見,甚至在數學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沒有它就不可能發明微積分”(列寧語),大家所熟知的嫦娥奔月、龍宮探寶這類神話故事,通過科學大都變成了現實,可見科學與想象早就有著不解之緣。

三是培養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創造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的思維品質的優劣。在思維中要注意鍛煉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和敏捷性。在思維的方式上,還要注意鍛煉發散思維、收斂思維、立體思維、逆向思維等,注意思維的自由和靈活,這樣才能在學習和研究中有所發現與創新,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