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舞蹈教師專業發展思索

時間:2022-05-22 09:19:00

導語:藝術類舞蹈教師專業發展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類舞蹈教師專業發展思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給予了明確的重視,認為教師的素質、動力和教育教學能力是全部教育問題的核心,因此,優秀教師隊伍的建立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在當前高職院校中普遍受到關注。舞蹈專業領域亦是如此,教師的素質和發展取向,不僅影響學生的成長,決定院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更是關乎舞蹈教學和師資發展的走勢。作為某一學科的教師,其發揮人才培養的作用,是通過對學科教學任務的具體承擔來履行教書育人職責的。這就使得針對舞蹈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不能僅僅停留在機械化、模塊化乃至空洞化的課程知識考評上,還應強調出教師在對學生的文化修養、審美情趣等的熏陶和培養上,超越簡單肢體的訓練,構建藝術語言表演下的教學體系,從而培育出更多的舞蹈藝術者。

一、教師專業發展框架遭遇到的困境

首先,舞蹈教師的素質要求偏程序化。院校注重教師的專業背景、階段性業績乃至項目完成指標等無可非議,但是若過多地以名譽提升為目的,致力于教師發展的形象工程,甚至實施拔苗助長式的名師打造的話,對推進教師專業發展實則有害無益。[1]尤其對年輕的舞蹈教師而言,如果在專業發展指標中過多注入程序性考核標準,而忽視對教師創造力和潛力的挖掘,將影響到教師的整體發展。其次,舞蹈教師的專業發展呈現娛樂化。舞蹈教學等藝術教育,本質上就是體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教育。舞蹈教師通過示范、引導和講解,使學生逐漸在舞蹈的國度里,發現美、展示美、創造美,表達他們獨特的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所以,舞蹈教學不僅僅是娛樂休閑,舞蹈教師的發展也不能走向娛樂化、休閑化,類似“最辣教師”“最雷教師”等輿論引導,只是校園生活的非正式文化產物,而不能當作教師專業發展領域的取向。因為,如果舞蹈教師的發展一味迎合社會娛樂化的需求,必將失卻教育的嚴肅與厚重,導致教育者心性與行為的內外浮躁。[2]最后,舞蹈教師的專業發展體系模仿行政系統。機構組織的嚴謹在保障其運行效率時,有其成功可借鑒之處,但這并不意味著以藝術生命和情感張揚的舞蹈教師團隊需要受到“命令———控制———執行”的專業發展模式驅動。一些高職學校在規定包括舞蹈教師在內的藝術教育者每節課都必須撰寫一篇反思,用生硬、僵化的行政手段對教師進行強力的“格式化”塑造,以行政意志“包辦”教師專業發展。這種管理模式使得教師在其專業發展的取向上,只能注重滿足行政要求,而不是學生實際需要,教學過程流于技術化。

二、搭建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框架

1.把握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個維度有學者指出,教師專業發展的著力點可分為三個維度,即教師的職業情感、學科知識、實踐智慧。[3]針對高職院校藝術類舞蹈教師,筆者認為教師的藝術情感、舞蹈功底和藝術表現力這三個方面是支撐舞蹈教師專業發展的結構性要素。把這三者進行有效調節和組建,將對教師專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三方面因素都趨于良好狀態,教師專業發展的效果就能充分顯現。所以,在搭建良性的教師專業發展框架過程中,首先需要對三個維度進行綜合把握及動態考核。

2.追蹤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個趨勢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藝術類舞蹈教師專業發展開始面臨著新的趨勢,即更加個性化、開放化和具有實踐性。由于舞蹈教師存在著審美情趣、藝術表達等個體差異,所以對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速度與效果要求不能一刀切。否則,缺失了個性的老師只能教出更多沒有自我意識的學生,使得“舞者更像是一部跳舞的機器,只有根據編導的指令而舞蹈”。[4]因此對教師發展框架的描畫不能太刻板和統一,要遵循藝術表現的規律,否則勾勒的框架少有可以付諸實踐的積極意義。伴隨著教師的個性化,舞蹈教師的專業發展還具有敏感性和階段性特征。作為促進教師團體發展的管理者,應高度關注不同教師專業發展的“生長點”,允許他們對專業發展期待和愿景的自我設計。而且,對教師考核標準的彈性設計,可以幫助到“慢熱型”以及“后程發力型”教師,從而促進整體教師實力的提升。

三、結語

教師在傳授舞蹈基礎知識和形體技能的同時,往往以學生藝術學習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引領者角色定位時,更能感染學生,帶領他們進入特定的藝術氛圍。隨著社會新興元素的激增,公眾普遍審美水平的提升,在藝術傳承的道路上,舞蹈教師需靈活地運用藝術元素,有序地傳授藝術知識和創作技巧,從而達成不同教學階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