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特殊時期線上教學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12-22 03:46:24

導語:防疫特殊時期線上教學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防疫特殊時期線上教學問題與對策

[摘要]文章針對線上教學過程中線上教學平臺選擇、教學過程與質量保證、混合教學模式探索幾個方面闡述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系統的穩定性和操作性進一步優化,教師信息化水平提升、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能力提高,優質的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混合教學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和實踐,高質量完成高校線上教學工作,進而推動我國高等教育教學領域新的發展。

[關鍵詞]特殊時期;線上教學;教學過程;教學質量

2020年春季學期因為對疫情防控的實施,教育部統一要求延期開學,實行“停課不停學”舉措,這對高校教師和學生來說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經歷和挑戰。社會各界提供條件支持線上教學的正常運行,各高校想盡辦法克服困難開展線上教學。文章將從線上教學平臺的選擇、教學過程與質量保證、混合教學模式探索等方面闡述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線上教學平臺的選擇

為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普通高校和各類教育服務機構為廣大師生提供在線教育資源和服務支持,以保障線上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我國目前處在“互聯網+教育”建設的初級階段,這場防控對高校在線教學的影響猝不及防,一時間各大高校同時開課,高校師生聚集在線教學平臺,給在線教學平臺服務器帶來巨大的壓力,造成整個網絡發生癱瘓、網絡傳輸速度緩慢、網頁無法打開、在線教學活動(教學視頻觀看和下載、師生互動、回答問題、作業提交)無法正常開展等等問題[1]。為提高教學質量,在線教學平臺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優化:①加大教學平臺的擴容,避免網絡擁堵和教學平臺癱瘓給在線教學帶來的不便,提升網絡系統穩定性,確保線上教學能夠順利開展;②通過校內課程教學平臺建設,搭建與社會教育服務平臺的銜接,使得師生能夠集中統一在校內教學平臺上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能借助該平臺對教師授課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進行考核評價;③教學平臺建設中,不僅要為教學活動提供學習支持服務,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系統的信息化建設。

二、教學過程與質量保證

在線教學對高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教師對傳統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把握,更需要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方法掌握線上教學技能、優化線上教學設計、提高教學組織能力、開展多樣化教學效果考核,來保證教學過程和質量。1.開展線上教學技能培訓。防控期間教師們初次開展線上教學工作,因網絡技術能力不足面臨各種信息技術難題,如無法解決在線平臺崩潰或卡頓、網絡不暢、教學平臺功能不熟悉或操作不熟練、不能有效組織學生學習等等。因此,為了保障在線教學的順利開展和質量提升,各高校在開學前應提前組織相關教師開展線上教學的專業技能培訓,并對線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從而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同時,教師要主動學習和掌握線上教學技術和方法,從而指導學生運用線上教學平臺學習,保障線上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同時建立課程組,老中青教師合理搭配,發揮老教師的教學經驗優勢和年輕教師的信息技術優勢來進行教學,優化課程組整體的線上教學能力。2.優化線上教學設計。線上教學不能簡單地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搬到線上,而要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與創新,優化在線教學設計。教師可將在線教學活動分為課程前、課程中和課程后三個階段,針對每個階段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有計劃實施教學活動。課前教師可以將電子版教材、教學PPT、慕課等學習資料發給學生,提出預習要求,并對預習效果進行課前檢測;課上教學中每3至4張PPT插入一個基礎性的測試題,既可以較好地避免學生分心,也可以對學習效果進行把握;課后布置作業提高學習自覺性,科學設計章節知識點考查,做到學完即測,測完補短板,高質量完成教學過程。3.提高教學組織能力。線上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將教學活動組織得有聲有色,不僅要讓自覺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也要將不太自覺或自控力差的學生吸引到課堂中。教師不能簡單地將傳統課堂教學活動搬到線上,利用高效的信息技術方法組織學生學習,充分利用教學平臺的限時答題、隨機點名、投稿、分組、彈幕等功能吸引學生參與到整個課堂學習當中,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和“學”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參與課程學習的真實感和收獲感。4.多樣化教學效果考核。大學課程教學更具有靈活和自主性,在最終課程考核中,可以加強課程過程考核,例如一課一測,將多次考核綜合為課程最終成績,也可以將學生出勤率、作業完成情況、上課互動情況、回答問題情況等等綜合為課程最終成績。理論課考核可利用各出版社或成熟平臺的線上題庫系統組卷進行。不管采用何種方式進行考核,都要充分考慮和照顧因學習條件或網絡受限的學生考試問題,如補課以后再考或給予補考機會等。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

在線教學是信息時代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大變革,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表明:全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水平、創新教學模式,綜合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探索未來教育教學新模式[2-3]。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背景下,在線自主學習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據統計,目前教育部組織了22個在線課程平臺,免費開放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等2.4萬余門及2000余門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資源,為特殊時期廣大師生提供了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受地域差異和學生個人條件差異,很多學校和師生并未充分掌握這些優質的網絡教育教學資源,使得線上教學活動和教學效果呈現很大的不同。因此,要將優質的在線教育資源實施大范圍的推廣和使用,讓我國教學條件相對薄弱的學校用好各類在線教育資源。高校教師要在眾多的在線教育資源中搜集適合學生的課程資源,并分析整理成教學內容和教學材料,優選用一門慕課作為教學配套資源,豐富線上教學活動。MOOC在線開放課堂、SPOC在線私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教師根據課程教學計劃對學生提出具體的慕課學習(預習)要求,然后利用教學工具等對學生的課前學習(預習)效果進行檢查。教師靈活調整網絡課堂教學內容,將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疑惑進行講解,精簡課堂授課內容,讓學生課后自學觀看教學微視頻,并完成相關習題作業練習進行自主學習。防疫特殊時期在國家和社會各方面的協調參與和支持下,高校線上教學工作逐漸有序開展和順利實施。

網絡教學平臺系統穩定性得到很大的發展和提升,操作性更加靈活,功能更加強大和完善,能夠為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強有力的平臺支持。教師在熟練應用智慧教學工具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統籌規劃教學資源,積極探索和實踐混合式教學新模式,注重學生學習主體能力,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索更為高效的教學方法,做到高質量停課不停學,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教學領域一場學習革命,促進現代教育新發展。

參考文獻

[1]代顯華,唐海康,陳紅,等.停課不停學,網絡教學遇到的挑戰[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0,34(03):50-62.

[2]胡小平,謝作栩.疫情下高校在線教學的優勢與挑戰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20(04):18-22.

[3]徐雪松,邵紅燕,劉人春.在線自主學習促進本科教學模式改革及創新研究[J].創業創新,2020(01):65-66.

作者:吳悠 林小云 單位: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