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感恩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

時間:2022-12-22 10:49:54

導語:高職學生感恩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學生感恩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

[摘要]基于重慶地區416名高職學生感恩調查,對“00后”高職學生的感恩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調查顯示:“00后”高職學生感恩總體表現較好,相比歷年水平有所提升;人口變量對感恩影響較小,差異不顯著;父母陪伴對學生感恩影響較大,父母文化程度影響較小;家庭環境對學生感恩影響巨大,家庭關系越親密、情感表達越公開、矛盾性越低,學生感恩水平越高;參與實踐對“00后”高職學生感恩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關鍵詞]00后;高職學生;感恩;影響因素;調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感恩是人類最為動人的美德之一,是中華民族“德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知恩圖報,善莫大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中華美德源遠流長。立國先立人,立人先立德,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在加強學生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00后”已逐漸為成高職學生的主體,本次調查當中“00后”占比達到了71.6%,“00后”高職學生的感恩教育將成為新時代下高職院校的重要德育課題。感恩是人們在認識到施恩者所給予自己恩惠或幫助時產生的一種感激,并力圖有所回報的情感特質。感恩對于學生不僅具有道德意義,還具有重要的心理意義。研究表明,作為是一種積極的情緒或情感,感恩與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等正向情感顯著正相關。高感恩個體在面對問題時能采取更積極的應對方式,從而取得更為積極的結果,同時避免抑郁、焦慮、孤獨感等負向情感的產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心理資源。因而,提升學生的感恩品質具有重要實際價值。本研究結合重慶地區高職學生的感恩調查,對“00后”高職學生的感恩現狀進行梳理,對影響感恩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以期為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提供數據參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次研究以重慶地區兩所高職院校“00后”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的感恩相關數據進行收集。總共發放調查問卷416份,回收416份,回收率為100%,其中“00后”學生為298人,占所有高職學生的71.6%。學生分布情況如下:大一、大二分別為224、74人;男生、女生分別為136、162人;城鎮、農村戶籍分別為153、145人;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分別為119、179人;出生年份為2000年、2001年、2002年及以上的分別為172、118、8人;父母最高學歷為本科及以上、大中專、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的分別為17、46、69、130、36人;父母常年在外、常年在家的分別為77、221人;有、無參與學校組織的分別為262、36人;有、無參與實踐的分別為262、36人。(二)研究工具。1.感恩問卷(GQ-6)采用McCullough等人(2002)編制的六項目感恩問卷((TheGratitudeQuestionnaire-6,GQ-6),用于測量學生感恩的“強度、頻度、密度和廣度”。感恩問卷包括6個測試題項,如“我的生活里實在有太多值得讓我感激的”“環顧這個世界,沒有太多是值得我感謝的”等。問卷采用7點計分法,“1”代表“非常不同意”,“7”代表“非常同意”,其中第3、6項為反向題,經反轉處理后計算均值,分數越高代表學生的感恩越好。此問卷被國內外學者廣泛使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次感恩問卷調查的Cronbach’sα值為0.872,GuttmanSplit-Half值為0.860。2.學校聯結量表采用國內學者喻承甫等人(2011)修訂的學校聯結量表,此量表是在Resnick等人(1997)編制的六項目學校聯結量表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用于測量學生與同學、老師、學校的聯結感程度。量表包含了同學支持、教師支持和學校歸屬感三個分量表,共計10個題項,如“遇到困難時我可以依靠我的同學”“我不喜歡學校的老師”等。量表采用5點計分法,“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第2、10項為反向題,經反轉處理后計算均值,得分越高代表學生的學校聯結感越強。本次測量中同學支持、教師支持和學校歸屬感三個分量表的Cronbach’sα值分別為0.639、0.757、0.817,GuttmanSplit-Half值為0.618、0.722、0.764。3.家庭環境量表中文版(FES-CV)采用費立鵬等人(1991)修訂的家庭環境量表中文版(FamilyEnvironmentScale-ChineseVersion,FES-CV),該量表是以MOOSR.H.等人(1986)的家庭環境量表(FES)為基礎,依據中國國情修訂而成,用于評價家庭特征和危機狀態下的家庭狀況。量表分為10個分量表,分別評價親密度、情感表達、矛盾性、獨立性等10個家庭環境特征。量表包括90個題項,采用是非判斷計分,“是”計為“1”分,“否”計為“2”分。本次測量選擇了親密度、情感表達、矛盾性三個分量表,“親密度”代表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承諾、幫助和支持和程度;“情感表達”代表鼓勵家庭成員公開活動,直接表達其情感的程度;“矛盾性”代表達家人公開表露憤怒、攻擊和矛盾的程度。本次測量中三個量表的Cronbach’sα值分別為0.716、0.635、0.599,GuttmanSplit-Half值為0.654、0.534、0.476。(三)調查施測與統計方法。本次調查由心理學專業科研人員于高校班級課堂當中進行現場施測,在施測之前向學生詳細介紹本次調查的目的,強調填寫的真實性、客觀性。學生通過“問卷星”進行在線填寫并提交,完成調查時間在20分鐘左右。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調查數據的統計與分析。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00后”高職學生感恩總體表現較好,相比歷年水平有所提升。調查顯示,“00”后高職學生總體感恩得分均值為5.776±0.845(滿分7分),總體表現較好。以歷年的GQ-6感恩調查得分數據為參照:李艷(2014)對浙江省206名高職學生調查得分為5.43±1.06;李旭等人(2016)對四川省458名大學生調查得分為5.36±0.92;丁鳳琴等人(2017)對寧夏地區629名大學生調查得分為5.57±0.94;李兆良等人(2018)對吉林省117名大學生調查得分為5.84±0.58。對比歷年調查結果可以發現,“00后”高職學生的感恩處于較高的水平,大學生的感恩水平在近年來呈現上升趨勢:(二)人口變量對“00后”高職學生感恩影響較小,差異并不顯著。對不同性別、年級、戶籍、獨生子女、出生年份等人口變量的“00后”高職學生感恩得分進行比較,發現得分之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均未達到統計學水平,這與萬秋紅(2019)的調查結果“高職生感恩在性別、年級、出生地和是否為獨生子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基本一致,說明人口變量對“00后”高職學生感恩影響較小,學生是否感恩與自己的天生因素并無太大關聯。但蒲清平等人(2015)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在性別、年級、政治面貌等方面的感恩心理存在顯著個體差異”,與本調查有所區別,經分析這可能與其調查工具有所不同,以及其調查對象為本科院校學生有關。(三)父母陪伴對“00后”高職學生的感恩影響較大,父母文化程度影響較小對比父母陪伴情況、不同父母文化程度的“00后”高職學生感恩得分,發現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之間的差異并不顯著(p>0.05),說明父母文化水平對學生感恩影響較小。但是父親、母親文化水平對于感恩的影響并不完全一致,如萬秋紅(2019)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同父親文化程度高職生感恩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不同母親文化程度高職生感恩存在顯著性差異”。調查發現,父母陪伴對學生感恩影響較大,父母常年在家的顯著高于父母常年在外的學生得分(p<0.05)。這說明對于子女的感恩成長來說,父母的知識與文化不是決定性因素,父母是否愿意花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能否給予其關愛,才是影響“00后”高職學生感恩的關鍵因素。(四)家庭環境對“00后”高職學生感恩影響巨大,家庭關系越親密、情感表達越公開、矛盾性越低,學生感恩水平越高。根據家庭環境量表中文版(FES-CV)的測量結果,參照量表評分標準,將學生家庭環境分為“低”“中”“高”三個評級。對不同家庭環境的“00后”高職學生感恩得分進行方差分析,發現在“親密度”“情感表達”“矛盾性”三個方面均呈現顯著性差異,家庭親密度越高,感恩水平越高(p<0.001);家庭情感表達越公開,感恩水平越高(p<0.05);家庭矛盾性越高,感恩水平越低(p<0.01),這與王建平等人(2011)的研究結果“親子關系與青少年感恩顯著正相關”相近,說明家庭環境對于“00后”高職學生感恩有著巨大影響。關系和睦、情感表達充分的家庭環境是有助于學生感恩的成長,而家庭沖突與矛盾會嚴重降低學生的感恩水平。(五)“學校聯結”與“00后”高職學生感恩呈現正相關。根據“00后”高職學生的學校聯結量表測量結果,將其與學生感恩得分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發現感恩與“同學支持”“教師支持”“學校歸屬感”三個維度均呈現顯著正相關(p<0.001),這與喻承甫等人(2011)的研究結果“青少年感恩傾向越強,其學校聯結程度就越高”相近。表明“00后”高職學生與同學、老師的關系越融洽,對學校的歸屬感越強,其感恩水平也相應越高;反過來說,感恩水平更高的高職學生,在學校當中與同學、老師的關系也越融洽,對學校的歸屬感也更強。(六)參與實踐對“00后”高職學生感恩起到重要促進作用。對“00后”高職學生參與實踐情況進行統計,其中參與的組織包括:班委干部、老師或輔導員助理、學生會相關組織、社團組織、其他組織五個類別;參與的實踐包括:專業實習、兼職、勤工助學、志愿者活動、其他實踐五個類別。對不同參與實踐數量的高職學生感恩得分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參與組織、實踐越多的學生感恩水平也越高,并在組內呈現顯著性差異(p<0.01,p<0.05),與蒲清平等人(2011)的研究結果“學生干部的感恩行為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相近。這證明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對于“00后”高職學生感恩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不論學生是參與校內學生組織,還是參與各類社會實踐,均有助于提升其感恩品質。

四、對策建議

“00后”高職學生的感恩教育是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德育課題,關乎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是國家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對于“00后”高職學生的感恩教育,需要高校、家庭、學生、社會多方的共同努力。結合本次感恩調查,給予以下的建議:(一)高校應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強化實踐育人作用。高職院校是“00后”高職學生的教育主體,肩負著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培養的重任。本次調查顯示,學生參與實踐對其感恩水平的影響非常顯著,高職院校應當在實踐育人方面下足功夫,積極發揮實踐育人的重要促進作用。在校內,高職院校應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學生組織、社團組織,引進各類志愿者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校內實踐機會;在校外,應加強高校與社會、企業的合作,打造長期化的社會實踐項目,讓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學習,讓社會成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大平臺。(二)父母應給予學生更多陪伴,營造和諧家庭氛圍。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的親子關系更勝于教育。家庭環境對于“00后”高職學生感恩的影響毋庸置疑。本次調查顯示,父母陪伴時間越多的、親子關系越更和諧的、家庭矛盾更少的學生,其感恩水平明顯越高。雖然“00后”高職學生已經步入大學,離開了自己的家人,但并不代表家人與孩子之間的精神陪伴會因此而中斷,父母與子女之間更應當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多花時間互相陪伴,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學生在父母言傳身教之中學會關愛他人、感恩他人的重要性。(三)學生應發揮自身能動性,主動提升自身思想素養。“00后”高職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著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自我”性更強,應當積極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優勢,自發地提升其思想素養。本次調查發現,學生的感恩與“學校聯結”、參與實踐數量都呈現正相關,這意味著學生可以通過與學校同學、老師建立積極的關系,主動參與各類實踐來主動提升自己的感恩水平。感恩是學生自身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應當認識到,提升感恩品質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00后”的高職學生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作者:鄒雄 呂文麗 呂佳 單位:1.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 2.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