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理論下鋼琴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18 03:48:23

導語:遷移理論下鋼琴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遷移理論下鋼琴教學論文

一、遷移與遷移理論的內涵

在相互影響作用中,也存在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兩種區別。順向遷移,顧名思義,就是先前的學習對后來學習的影響。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最開始對學生的基礎指導,如指法練習以及樂理知識的普及,都會對學生后來更深層次的進步有重要的積極作用。逆向遷移,就是后來的學習對先前的學習所產生的影響。在鋼琴教學中,學生逐步的學習過程,使之對先前學習過程的難點有了獨特的理解點。

二、遷移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設計與實現

(一)遷移理論的分類

學習過程中的遷移理論,主要有形式訓練說,共同因素說,關系理論,遷移的情境性理論等等一系列類型。在鋼琴教學中,遷移理論的設計與實現對于學生的長足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形式訓練說的應用

遷移理論中的形式訓練說,主要是指一種把學習當做心理訓練過程的方式。實質上也就是一種心理能力的鍛煉。簡單來說,在鋼琴的教學中,學生對琴譜的認識與練習是需要通過不斷地鍛煉而加強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中加強學生對基礎性知識的記憶,不斷地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鍛煉,堅持較長時間的琴鍵練習等等。形式訓練說,總體上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的遷移,強調通過長時段,有效率的鍛煉而加強記憶。對于教師的鋼琴教學以及學生的鋼琴學習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三)共同因素說

理論上,遷移理論的共同因素說,是兩次學習在刺激反應聯結上的相同要素。簡單來說,就是兩種學習過程因為具有相同因素的影響,因而對彼此的學習可以提供極大的幫助。在教學過程中就有實例可循,比如,學習過小提琴之后,對于鋼琴的學習與理解都會有相應程度的提高。因為二者的學習過程中,小提琴是西洋弦樂類中難度較大的樂器,所以在學習了小提琴之后,首先在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松弛的心態。這對于鋼琴的學習過程來說就會降低難度。在鋼琴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應用遷移理論的共同因素說原理,采取對學生進行較高難度知識的傳遞,在學生的感悟與學習過程中,逐漸灌輸難度較先前知識低的知識理論教學,這樣,既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必要的知識引導與教學,又可以拓展學生的認識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鋼琴文化知識。

(四)關系理論

關系理論,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Kohler認為,領悟情境中的一切關系,是獲得遷移的根本條件。這個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較抽象的,對于關系理論的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假設學生對一中類型的樂曲學習興趣較濃厚,那么對與之相關的另一種類型音樂也會在心理上產生興趣。在鋼琴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利用學生對當前學習課程某一方面的有效成果,合理的安排相似的,但是具有更高難度的知識點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對之前知識點的學習興趣,也會逐漸的有一小部分進行遷移,進而轉移到新教授的知識中。這一理論在實際操作中的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互動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有一定的挑戰性,但也能夠極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促進他們的鋼琴課程的學習。

(五)遷移的情境性理論

遷移的情境性理論主要是重視學習的情境性。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下進行,并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在鋼琴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當時課堂所講內容與教學情境的相互關聯性。在情境性學習中教師創造真實的或虛擬現實的情境使學生融入其中愉悅的學習,目的主要是在今后的實際生活中能夠學有所用。比如,在學習《命運交響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相關的資料,比如作者貝多芬的生平經歷,創作這首曲子的原因,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民眾輿論等等。這一切的宗旨都是為了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一種形象的,具體的情境,使之能夠更好的學習以及深入了解樂曲。

三、文章小結

隨著鋼琴課程的不斷發展,對教師的教學活動與方式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在鋼琴教學中,科學合理的應用遷移理論,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以及啟發式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的學習認知結構,促進學生深層次全方位的對鋼琴學習的拓展。遷移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設計與實現,需要教師、學生、學校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我國兒童未來的綜合發展才會更上一層樓。

作者:徐寅單位:常州工學院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