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鋼琴教學思考
時間:2022-12-01 09:33:05
導語:高師鋼琴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內涵和實施背景
工學結合教育模式肇始于1903年英國桑得蘭德技術學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開始實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1906年,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也實施了與英國基本相同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并稱之為“合作教育”。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協會在美國成立,總部設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土頓的東北大學,協會成員來自40多個國家,每年召開一次國際性會議,影響越來越大。目前,發達國家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發展的重點是跨國安排學生的工作實踐,以達到教育國際化的目的。2000年協會理事會經討論決定,將合作教育改為“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以進一步從名稱上凸顯工學結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工學結合是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體包括學生、企業、學校。它以職業為導向,充分利用學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校內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據專業教學的要求參與各種以理論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活動,在校外根據市場的需求以“職業人”的身份參加與所學專業相關聯的實際工作。這種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同時提高學校教育對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對于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各國都有一些自己習慣的稱呼,如:美國稱之為“合作教育”或“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英國稱之為“三明治教育”,中國則稱之為“工學結合”或“半工半讀。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學習國外合作教育的經驗,于“八五”和“九五”期間在全國進行了試點,取得了一些寶貴經驗。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持續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定位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現代高職院校教育已由“教師本位”階段發展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校企融合”的多元化發展時代。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把未就業的納入就業見習、技能培訓等就業準備活動之中,結合產業升級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2014年6月,針對現代職業教育做出重要指示,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放在重要凸顯的位置。同時《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等相關文件下發,標志著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已經邁入改革、創新時期。而“工學結合”模式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途徑。高師音樂專業鋼琴教學中探索實施“工學結合”模式適應時展,是響應國家號召、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有益嘗試。
二、高師鋼琴教學實施“工學結合”模式意義
(一)體現高師“以就業為導向”人才培養目標。目前高師音樂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清晰,從而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不能與招聘職業崗位相適應,進而導致畢業生就業日趨艱難。高師鋼琴教學的“工學結合”模式要求緊密結合職業特點,關注職業需求的動態,以就業為導向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強調高職高專鋼琴教學中課本知識向實踐技能轉化,培養彈、唱、跳、編、講、教全面發展的“通才”。(二)促進教學改革,推動協同創新意識。“工學結合”模式強調教學內容與工作需求相對應。要求教育者必須深入工作崗位考察、調研,了解當前音樂專業就業的方向及崗位的需求,分析崗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將基層基礎教育師資及相關基礎音樂人才市場所具備的鋼琴技能要求引入教學內容中。同時,邀請用人單位走進課堂,與一線教師交流,提出可行的建議,創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工學結合”模式鼓勵“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學思路,與行業、企業第一線的專家共同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材、授課和指導實踐教學環節,相輔相成,促進高師鋼琴教學創新發展,推動用人單位的協同創新意識。(三)促進教師“成長”,推進優質教學團隊的構建。實施“工學結合”模式要求強化教師專業技能與實踐教學能力,教師不但具有良好的鋼琴教學能力,且能以演員的角色活躍在舞臺實踐表演中,能以文藝工作者的身份擔當相關的音樂工作。因此,教師必須及時更新專業知識,通過進修、集訓、校企交流提高專業素質,通過觀摩課、研究課的形式讓教學團隊共同研究實踐,從而進一步促進科研與教學并進,推進優質教學團隊的構建。(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就業能力。高師音樂專業培養的行業特點較突出,職業任務較廣泛,將工作任務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崗位技能操作的熟練程度,挖掘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工作適應力,提高學習能力。教學與實習、實訓基地相對接,能讓學生把知識轉化成能力,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培養學生就業能力。
三、“工學結合”模式下高師鋼琴教學具體實施
(一)明確教學目標。“工學結合”模式是以工作崗位需求為職業導向,以服務市場經濟需求為中介,在教學中貫穿職業崗位內容,在實訓中把理論知識有效地轉化成為工作能力,以“工”帶動“學”,實現“學”用于“工”。在高師音樂專業培養方向及鋼琴教學目標確立過程中,教育者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高師音樂專業培養什么方向的職業人才,當前相關的工作崗位需求,職業行業的標準,在鋼琴教學中擔當的任務,因此要到基層基礎教育、企事業單位進行調研,只有深入相關行業研究才能明確教學目標。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要具備鋼琴基礎彈奏,同時熟練掌握歌曲伴奏編配、即興演奏及自彈自唱的能力。在與用人單位交流與探討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學生所掌握的鋼琴技能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的情況,所產生的困難與疑惑值得教育者進行教學反思,促進其在教學內容中進行更新。(二)更新教學內容。在“工學結合”模式的實施中,教學內容必須與工作內容緊密聯系,課程教學服務職業崗位需求。在調研中發現,基層音樂教育鋼琴技能主要表現在:幼兒園教學中應掌握幼兒趣味性強的歌曲彈奏,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大風車》《豐收之歌》等,并能即興彈奏時下流行的動畫片音樂網絡游戲音樂,如《冰雪奇緣》《熊出沒》《植物大戰僵尸》等,還能改編一些經典名曲,使之簡化。以上彈奏的樂曲可以運用在游戲活動睡前提示上下課提醒蒙式教學中,不僅啟發幼兒的音樂思維,而且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可以建立愉悅的師生關系。小學教學中應掌握少兒歌曲的伴奏,包括獨唱合唱,如《小紅帽》《祖國,祖國,我們愛你》《共產兒童團歌》《幸福拍拍手》等,掌握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的彈唱,如《小馬保莉》《你是我的小蘋果》等,并能在少先隊主題活動、校內外音樂活動及比賽中擔任相關的彈奏任務,同時具備指導學生演奏一些初、中級的鋼琴獨奏曲的能力。從事基層文化站工作中,能以鋼琴演奏的基礎、良好的內心聽覺、優雅的演奏審美觀來審視、展開服務工作,如指導學員欣賞層次稍淺的古典音樂,欣賞鋼琴伴奏的歌曲,以達到凈化心靈、提高審美、激發熱情的具有“正能量”精神的目的。在企事業單位從事宣傳、組織的工作中,能以鋼琴練習時散發的“堅韌不拔”“一如既往”的毅力來完成相關工作任務。結合以上列舉的工作崗位,高師鋼琴教學應該滲入多學科、多元化的內容。從心理方面介入,培養學生平衡手指運動系統的生理操作協調能力與大腦認知系統的心理能力,克服演奏中焦慮、緊張的心理。從教育心理學介入,幫助學生改善音樂記憶,豐富內心聽覺,發揮音樂想象力,提高譜視奏能力。從文學介入,培養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提升音樂審美能力。從美術學介入,幫助學生改進手指觸鍵的感覺,提高音質和音色。從計算機學介入,通過計算機軟件的應用,輔助學生學習鋼琴。從音樂學介入,通過視唱、樂理、和聲、曲式分析、中外音樂史、合唱指揮、古箏、舞蹈等本學科課程的滲入解決演奏中觸鍵音色、歌唱線條、音樂構造、節奏、聽覺等問題。加大即興伴奏的編配能力,強化歌曲伴奏的彈唱能力,增加鋼琴藝術發展史和鋼琴教學法內容。(三)改進教學形式與方法。目前,高師的鋼琴教學形式為一對一的個別課,一對三、一對四、一對六的小組課及一對十幾或二十幾的集體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教育者應根據模式的特點增加更多樣的教學形式,如觀摩課,即讓學生觀摩有經驗的行業一線教師的授課,從中領會專業授課的要領,從相互交流中吸取教學經驗,讓學生觀看、欣賞以“劇團演出”形式的觀摩課程,讓他們感悟行業工作的特點、任務、內容;實踐課,音樂專業學科的特點是專業性強、技能技巧性突出,往往得通過舞臺實踐的歷練才能形成;研究課,通過行業或企事業的參與,針對學生工作中的實踐操作問題,發揮教師和企事業技術人員的智慧和能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深化產教融合,提高教學質量;評價課,讓行業或企事業對教學進行指導與評價,讓學校了解行業人才需要,推進校企合作。高師鋼琴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示范法、練習法、欣賞法、實踐法。“工學結合”模式實施下,可根據“行動導向”教學的要求,開創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法,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針對工作項目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符合項目需求、見效性強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教師在教學中對工作案例進行深入剖析與總結,通過舉一反三,讓學生掌握工作技能的方法。(四)提升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軟件資源,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通過讓鋼琴教師到行業或相關企業進行短期的工作,參加各類文藝演出、專業課程及學歷進修,積極引進文藝團體具有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和高職稱演員資格證的人才,主動選用學前教育、中小學的“名師”,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引進外校專家,通過專題講座、教學指導,發揮其客座教授的作用,使教師從能力上既有勝任教師工作的能力,也有指導學生工作實踐的能力,所具備的證書,既有教師資格、職稱證,也有演員、編導等技術職稱、資格證,以滿足“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鋼琴教學需要。提升教學硬件資源,加強和完善實習、實訓基地的建立。把相關企、事業單位引入學校,創建校企合作、產教學研一體化的校內實習、實訓基地,與用人單位掛鉤,拓寬與行業的深度合作,建設產學研相結合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實現實習與就業一體化,保障“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學生學習實踐需求。(五)改變考核評價與方式。傳統的高師鋼琴考核評價通常是讓學生背奏一首練習曲或樂曲,教師根據其熟練程度、音樂表現、音色音質給出分數,如此考核方式使得學生“閉門造車”,只單純掌握演奏技能,不具備高師鋼琴人才“多面手”的特點。“工學結合”模式,推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學生的專業能力,采取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與能力結合,采用筆試、口試、操作、舞臺實踐、職業應用、教案分析等多種方式進行。讓企、事業單位參與到考核評價中,讓考核學生的評價體系從封閉走向開放。
作者:盧婷婷 單位: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醫學論文撰寫注意問題
- 下一篇:高職院校鋼琴教學與彈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