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鋼琴演奏素質養成分析
時間:2022-09-09 09:29:45
導語:音樂教育鋼琴演奏素質養成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鋼琴專業學生及教師對于基本功以及技能技巧方面的練習和關注度早已超過對音樂素養培養的關注度,然而,提高音樂創造性思維素養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擴大藝術視野、培養心理素質能力以及提高音樂教育方面的專業素養也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音樂文化素養;藝術視野;心理素質
1.1鋼琴演奏素質的含義。音樂素質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詞組,它還包含很多內容。在如今的高校鋼琴演奏專業中,學生的音樂素質除了最主要的專業技能技巧素質以外,還包括良好的思想文化、美學情感、心理等等,而這些除了專業素質之外的素養,又剛好是演奏專業學生需要且缺乏的。其中,文化素質尤為重要。在呈現作品時,演奏者需要分析、了解整首作品的文化背景后,才能表達出作品的內涵。情感素質是指演奏者思想情感的表達,因為鋼琴是一門全身心投入最后由指尖表現出來的一種藝術,所以說沒有情感的鋼琴表演是毫無吸引力的,因此,培養演奏者的情感素質也是至關重要的。此外,心理素質也是演奏者必備的專業素質。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若在臺上演奏的那一分鐘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那正常表演將毀于一旦。1.2鋼琴演奏素質的重要性。目前,鋼琴專業學生及教師對于基本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的關注度早已超過對音樂素養培養的關注度,這說明我們當前的教學對音樂素養方面的認識及重視程度上有一定缺陷。在音樂學院和一些有稍好一點音樂專業的綜合性大學里,鋼琴課基本都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其目的是對學生進行更直接、效率更高的教學,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演奏技能技巧,但是長此以往,很多學生的演奏技能水平與其音樂素養相差甚遠,學生在演奏一首曲子的時候,可能手指功夫很不錯,但一旦問到關于作品的相關知識時便一問三不知,這就是音樂素養缺乏的一種基本表現。出現這種現象,學生、教師、教學課程設置都有一定的責任。對于鋼琴專業的學生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音樂素養作為音樂學習、鋼琴演奏的基礎,則算不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專業學生,不能對作品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不能在演繹作品時加入自己的情感詮釋,那不過是一個彈奏機器。因此,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是為了讓學生更全面地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也有助于學生提升自身演奏技巧,增強對作品、音樂的理解,從而更完美地演繹作品。
2如何培養鋼琴演奏方向學生的音樂素養
2.1提高學生個人音樂創造性思維素養能力。對于鋼琴演奏,學生對自己和教師對學生都不應僅要求掌握演奏曲目的技能技巧方式即可,而應在對音樂作品的背景、結構等方面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把握并表達作曲者想表達的音樂情感,可以在對作品產生共鳴的基礎上,將自己想表現的情感以及一些處理方式融入其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將自己對作品的不同看法、處理方式加入作品,是養成并提升音樂素養的方式之一。2.2提高音樂文化素養,擴大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是提高學生總體音樂素養的基礎,也是尤為重要的一步。文化素養指不僅要提升學生當時所學樂曲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學生對整個音樂知識的了解能力,讓學生了解更多與音樂相關的知識,如美術、舞蹈知識等。關于音樂方面的文化知識,我們可以從學校開設的音樂史及鑒賞課著手,再加上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傳記來提升。但是很多學生并不重視這些課程,這就造成了文化素養的缺乏。音樂史可以帶學生了解作曲家的生平經歷,了解作曲家是在什么樣的情境下創作這首作品的、了解作曲家的風格及特征等,這不單指音樂學習,在各門學科的學習中,專業史學習都是專業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音樂鑒賞方面,其實就是對“觀看、欣賞”和“思考、感悟”的結合,不僅僅指欣賞、聆聽,更多的是一個思維活躍和引申的過程,當學生在聆聽欣賞一個音樂作品時,在教師的領導下,學生可對這個音樂作品的歷史背景、音樂文化涵養及作曲家所想表達的中心思想和主題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思考。在課堂上,學生居于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多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可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藝術感染力,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每一個優秀的音樂作品都是音樂對自然和社會的感悟、對生活的理解及存在的表達,并通過一個個旋律、一首首作品形象地表達出來,與觀眾產生共鳴。音樂鑒賞課就是學習這些的一個最簡捷途徑,學生在欣賞優秀作品時,能夠積累大量音樂作品基礎知識,了解認識各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種類和風格的音樂作品,了解作品的內在意義,拓展了學生的藝術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欣賞水平,從而使其更深刻地領悟到了音樂藝術的奧妙,得到美的享受,學會將此融入自己的演奏,最終全面地提升自身音樂綜合文化素養。2.3培養并提高心理素質能力。在舞臺上,演奏者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帶來一個良好的舞臺效果,演奏者在臺上表演時,必須調整好心態,就當自己在臺下練習一般,彈準每一個音符,做到手指的跑動和心中所想表達的內容和諧一致,且能熟悉和牢記樂譜,每一個音都清楚地記在腦海中,而非靠肌肉記憶,只有確保在演奏中每一個音符都是正確的,這樣才能使我們在舞臺上演奏出來的音樂得到完美的展現。演奏者只有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全身心投入演奏,完整地演繹出所要演奏的音樂,才能更好地將強弱、呼吸、情感表現融入其中,繼而引起觀眾共鳴。現在的學生大多數心理素質都很差,在臺下自己練習的時候都演奏得很不錯,但一到臺上就開始緊張,碰錯音、忘譜,甚至斷在臺上繼續不下去,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所以,在提高學生音樂演奏素養方面,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是非常必要卻也很難做好的一個方面。首先,學生應能夠熟練掌握曲子,確保自己在舞臺上不會因為忘譜而演奏失敗,確保能清晰地記住每一個音是基礎,這是培養鋼琴演奏者擁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前提。具備十分扎實的演奏基礎以及還不錯的演奏技巧,演奏者可以牢記每個手指應敲下的音符以及這些音符所產生的演奏音響效果,認真背好樂譜。最重要的是學會采用科學的方法,學會把作品分段分句,能靜下心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練好背好,并總結出每次練習中的不足,避免再次發生,如此才能相對透徹地掌握好鋼琴演奏的技能技巧,如果演奏者連最基本的技巧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就開始表演,那在臺上是一定會出錯的。其次,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鋼琴演奏者在演奏中要想實現完美的演出,需要調動全身上下各個器官,讓身體放松、和諧工作。演奏者在候場時,包括上場后,多少都會有些緊張,出現手指發抖、腿抖、手心冒冷汗等身體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演奏者上臺后可以先在臺上坐十幾秒,平靜一下自己緊張的心情,把注意力轉移到演奏中,想一想演奏處理、作品氛圍,把自己融入音樂,融入演奏,全身心感受自己演繹的音樂之美。若因緊張、焦慮情緒帶來失誤,演奏者應及時調整心態,深呼吸,放松心情,用心感受、演奏作品,以此來達到理想的演奏狀態。最后,一定要多積累上臺演奏的經驗。多去公眾場合參加表演,積累表演經驗,提高群眾目光注視下的心理素質,這兩個方面的鍛煉和提升對培養鋼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質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彈鋼琴其實和思想上的第二次飛躍有相通之處,其實就是一種藝術實踐活動,而實踐又是一個不斷熟悉、總結認識、再回歸實踐去熟悉認識的過程,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在臺上表演時不斷進步,提高舞臺表演水平。2.4提高音樂教育方面的專業素養。較前面兩個方面來說,在提高專業素質方面,對于專業的音樂學生來說就顯得不那么復雜了。首先,改進、改善音樂課程內容和課程安排。有些綜合性大學對鋼琴演奏方面的學專業小課外,課程安排并不多,然而,在鋼琴演奏教學計劃上應該兼顧技能技巧、音樂基礎理論、音樂基本美學三個方面,從三方面進行指導、學習。實現素質教育計劃教學,讓學生慢慢自主、全方面地進行藝術學習。學校音樂在課程內容安排上,應當放在最重要位置的就是素質教學,需要在內容上既有綜合性又有科學性,通俗來說,就是需要重點開設以音樂分析、感受、美學為基礎,使學生在進行鋼琴演奏時可以對一首作品進行自主研究分析,并能自主欣賞自己演奏的作品,從中聽出自己的不足,從而加以改進。另外,要注重更新音樂授課的教學方式方法,現在很多課程的教育都比較呆板,例如和聲曲式、音樂史的課程,教學方式的呆板和無趣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興趣全神貫注地聽好每一堂課,更遑論自主學習,但這些課程又與我們的鋼琴演奏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現在素質音樂教學應保留原有的教學方式,再結合音樂基礎知識,包括樂理、和聲曲式音樂史、手指技能技巧、舞臺基本心理素養以及美學鑒賞相關教學課程模式來進行轉變,以此實現學生審美能力的升華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學習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音樂素質教育目的。
3結語
要想推動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培養更多音樂演奏人才,必須從培養學生缺乏的音樂素質入手。音樂源于生活,最終也回歸生活,因此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適應社會的需要。及時培養學生其缺乏的音樂素質,引導其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演奏者。
參考文獻:
[1]蔡幸子,蔡松琦.鋼琴寶典[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2]黃大崗.周廣仁鋼琴教學藝術[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
[3]樊禾心.鋼琴教學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4]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作者:李星瑩 單位:吉首大學
- 上一篇:高職舞蹈編導課程教學創造力培養
- 下一篇:雙鋼琴教學在高師音樂教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