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學的教學藝術探究

時間:2022-11-01 09:04:05

導語: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學的教學藝術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學的教學藝術探究

一、學前教育專業藝術學的教學藝術缺失的表現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與其他專業有很大不同,學生在接受此專業學習前,大部分缺乏對藝術的根本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藝術教學中充分運用好教學藝術,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但現階段,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教學中還普遍缺失良好的教學藝術,主要表現在:一是忽視了藝術教學目標。藝術教學是以提高學生藝術能力和藝術素養為目標的,但教師在藝術教學過程中忽視了教育重點,如音樂課上過度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聲樂能力的培養,藝術課上強調學生的繪畫技能,忽視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等等。二是藝術教學環境的無序。藝術教學的有效性需要依托良好的教學環境,但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教學環境有很大缺失,教室美化不足、樂器音準欠佳、音響使用不當、輔助教學手段過度使用等等。三是藝術教學審美的錯位。藝術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但教師在藝術教學過程中缺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不能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更沒有幫助學生欣賞、感悟藝術的美。

二、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學的教學藝術形式

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學中,教師要遵循藝術的規律和審美特征,在教學情境、教學節奏和教學空間上增強自己的教學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藝術教學效果。

(一)教學情境的藝術性。教學情景是指教師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在教學過程中人為營造出的一種教學氛圍,這種氛圍屬于一種藝術境界,它可以有效將學生帶入到充滿情韻和詩意的境界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保持愉悅的心情去學習。一是教師要通過情景交融實現教學情境的藝術性。這種教學方式需要在教學情境當中有機地將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融合起來,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在教學語言上,多應用散文化的語言形式去描述對象,通過真切而富有詩意的語言引領學生進入一種美麗而充滿韻味的情境,使學生獲得美的熏陶。在教學呈現上實現畫面與音樂的結合,把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融為一體,同時教師要在美麗的畫面和流動的音樂中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以激發學生的真實感情,提高藝術教學的效果。二是通過“空白”實現教學情境的藝術性。“空白”也是一種藝術教學手段,在藝術教學中并不指空無一物,它以空顯示實,由實而空,給學生一種充滿誘惑力的空間,實現教學的情境。在藝術領域中,“空白”受到了藝術家獨有的青睞,而在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學中,教師更應尊重這種形式來營造教學的意境。第一,運用沉默來達到藝術空白美的效果。教師通過情景交融把學生帶入到美妙的情境中之后,可以沉默下來讓學生自己去體味、填充,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而達到教學中極強的藝術感染力。第二,運用模糊語言實現藝術空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藝術教學中要多采取朦朧的、多義性的語言為學生營造一種撲朔迷離的情境,通過語言空白為學生學生留下一個廣闊的空間,任憑學生自由想象。第三,運用懸念設置實現教學情境的藝術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運用手勢或表情的戛然而止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銜接接下來的問題或情節,從而激發學生情思、感悟和創造的靈感,從而實現教學情境的藝術性。

(二)教學節奏的藝術性。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充滿了節奏,音樂有節奏、詩歌有節奏、流水和景色的變化也有節奏。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學也需講究教學的節奏性,通過教學過程中富有美感的規律變化來帶給學生藝術的享受。教學本身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注意教學節奏的協調,通過有秩序、有節拍、有動律的教學要素的變化,來營造一種富有韻律美和流動美的課堂氛圍,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進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此外還可以增進師生間情感的交流溝通,保證了藝術教學質量。具有節奏的藝術教學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發言,課堂氣氛因此變得生機勃勃,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師把握藝術化的教學節奏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動靜搭配。教師要有控制、有節奏地把握課程進展,避免雜亂無章、隨心所欲,這是“動”的體現;在授課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認真鉆研、積極思考,醞釀成熟的見解,避免課堂氣氛的死寂,這是“靜”的體現。此外,教學節奏的動靜搭配不是分開進行的,要實現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和諧統一。二是疏密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內容具有主次疏密之分,疏的地方要求教師講述較少的內容,依靠平緩的教學速度給學生留下加大的思維空間,任其自由思索。密的地方要求教師要花費精力講述較多的教學內容,依靠較快的教學速度和緊張的節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用敏捷的思維和迅速的反應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教師利用疏密結合的方式進行藝術教學要做到寬松而不渙散、嚴謹而不威懾。三是張弛交錯。“張”是指緊張、急促,“弛”是指輕松、舒展,兩者并非對立,教師運用張弛交錯的教學節奏進行藝術教學過程中要實現兩者的和諧統一,教學過程只有具備了波瀾起伏,才會造就韻味無窮的課堂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教學空間的藝術性。教師在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營造藝術化的教學意境外,還需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自由的藝術化空間。一是自主的空間。自主空間是指教師為學生營造的一種可自作主張產生情感,決定自己行為的學習氛圍和場所。自主性是人的特性之一,而藝術教學的主體性特征就需要留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學生在學習藝術過程中并不是消極被動的,他們能夠積極主動接受教學內容,自主在藝術學習中進行感受、領悟、審美等。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營造一個發現、探索、創造的自主發展空間,確保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成為學習的主人。二是自由的空間。自由的空間是指教師在藝術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發揮、自由想象,思想得到充分解放的氛圍和場所。藝術是一種情感自由的文化表現,人在研究、創造、欣賞藝術過程中需要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藝術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出藝術的自由性,給予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在藝術教學學習中實現自我。教師要注意給予學生的自由空間不是隨意、任意的,要符合藝術教學的規范,在此條件下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回憶、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由的空間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充分想象,不斷解放自我,釋放生命的激情,從而提高藝術學習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藝術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自由的空間是必不可少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專業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學前教育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學前教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對學生的藝術教育中通過教學情境、教學節奏和教學空間上增強自己的教學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藝術教學效果。

作者:鄭傳敏 單位: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