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衛校青年教師教學藝術的技巧
時間:2022-03-01 11:05:05
導語:中職衛校青年教師教學藝術的技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探析了教學藝術的科學含義,結合教學實踐從教育學、心理學、教學組織管理三方面探索中職衛校青年教師應用教學藝術的技巧。
關鍵詞:中職衛校;青年教師;教學藝術;技巧
近年來,中職衛生學校生源穩定,招生規模逐年擴大,教師隊伍也逐漸龐大,中青年教師成為中職學校教師隊伍的骨干力量,其中大多數專任青年教師是來自醫學院校的大學畢業生,從學校到學校,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理論培訓,教學能力比較低,教學實踐經驗比較薄弱,因此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成為中職學校青年教師培養的主要內容。教學藝術是每個教師必備的素質,只有努力學習和掌握教學藝術技巧,才能提高教學能力,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本文探析教學藝術的科學含義,從教育學、心理學、教學組織管理三方面探索青年教師應用教學藝術的技巧。
一、教學藝術的科學含義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同一般文化藝術相比,教學藝術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對教學目標的從屬性;教學藝術表現在教學過程中,使教學活動帶有特定的藝術性。筆者認為教學藝術是一種從屬于教育目標和教育規律的藝術,亦即教學的技能、技巧及藝術感受。教學藝術的含義有狹窄的不同,平時我們說的課堂教學的藝術性,主要指教學的藝術感受,是狹義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在廣義上說,包括教育學的理論體系及其形成的技能技巧。筆者認為取其中義為好,以區別于一般的教育學理論,突出技能、技巧的藝術感受的特征,即從技能、技巧、藝術感受角度形成教學藝術概念。對理解教學藝術的深刻含義很重要,概括地說教學藝術從屬于教育目標和教育規律,又有自己的藝術特性。教育既然作為一門藝術,就應該有它自己的系統。由于教學藝術包含廣博的內容,可以對它進行多角度的分門別類;又因為教學藝術從屬于教學目標的需要,這就提示我們,應該從與教育活動、教育學相關的藝術角度探討教學藝術的系統。教學藝術包含一般的藝術,如語言表達藝術、書寫藝術等,具有綜合藝術特點,然而這些藝術又融匯于教育學、心理學與組織管理學藝術技巧中。所以,青年教師僅有專業知識還不行,還必須努力學習和掌握教學藝術,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教育學技巧的應用
教育學技巧就是“怎么教”的教學藝術問題。教學活動受教育規律的指導,并無固定不變的規范、方法可以套用,因此,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做知識的搬運工、教科書的傳聲筒。每上一堂課,就是一次創造性勞動,一次藝術的加工。青年教師必須熟練教學理論,系統了解教學目的、教學原則、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等一系列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結合專業的特點,熟悉教材,進行最佳教學方案設計與研究,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教育規律和教育學技巧的靈活運用就是最基本的教學藝術成分,掌握教育理論是形成和發揮教學藝術的前提條件。當前教育學理論發生了深刻變革,產生新的教學論與教學法,如“角色扮演法”,“微觀互動教學法”,“PBL教學法”,等等,探討如何把教學從傳授知識為主轉移到重在開發學生的智能為主,或者說既傳授知識,又發展學生智力,師生雙方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與作用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師的作用貴在一個“導”字,正是有了教師的講授和指導,才使學生理解和接受知識得以比較順利地進行。中職學生基礎較差,如果只是讓他們自己閱讀教材,則多數人難于理解和接受知識,必須提綱挈領地講授教材,并注意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介紹學習方法,突出重要概念,重要的代謝過程,加深理解,學會歸納,全面理解,重點記憶,并通過復習題啟發學習,鞏固所學內容,對“差生”加強輔導,這樣不僅能提高講課效率,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促進智力發展,即“授漁”,而且學生的反映也會比較良好。教學藝術就是創造性地運用教育規律,是教育內容的藝術升華。
三、心理學技巧的應用
教師的勞動對象是學生,教學過程有豐富的心理活動內容,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心理接觸和作用。教師必須掌握心理學技巧,有效影響、組織管理學生,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教師通過心理技巧的應用能處理好師生間的相互作用,使自己的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感人,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這樣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教學心理藝術的內容很豐富,如教師如何吸引和感染學生,如何進行師生間心理交流和對話,如何在教學第一次活動中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如何建立教師的教學威信,等等。學生的心理受年齡、時代、民族和社會的影響,是在不斷發展的,因此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心理學知識,有廣博的知識面。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態,有針對性地應用心理學技巧,才能獲得預期效果。智力性的心理因素和非智力性的心理因素相互聯系,同屬于教育主體———學生的基本心理范疇。以往教學著重于思維、記憶等智力性心理因素的培養,對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心理因素重視不夠,如對基礎較差的中職學生,他們的智力、知識水平都比較低,若由此推論他們學習一定很困難,難得成才,這樣估計就是忽略對他們學習心態、學習努力程度作用的考慮。中職學生雖然智力基礎相對差,但學習成才、為社會服務的愿望強烈;同時由于基礎較差,學習感到困難,往往有些自卑感。因此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進步及時鼓勵,使他們形成自信、自尊的心理,消除自卑感,通過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勇敢追趕現代科學知識的潮流,努力學習,以勤補拙,促進智力因素的轉化和發展。學生的進步也體現了教學心理藝術的奧妙,應用心理學技巧往往事半功倍。
四、教學組織管理技巧的應用
教師講授及指導學生學習是教學管理的過程。教學組織管理是教育、管理和行為科學的相互滲透,要上好一堂課并非易事,教師要有駕馭、調節課堂學習氣氛的本領,把握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并根據學生的表情反饋及時調節自己的教學環節,掌握教學的主動權。這種教學的組織和管理的技巧也是一種藝術。對學生的教學管理、思想品德教育,離不開現代管理知識的應用。現代管理科學知識有多學科知識的交叉和滲透,這類知識對教師上好課大有裨益。發揚教學民主,是教學管理的發展趨勢。在教學過程中,青年教師應注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開班干會了解學生的意見,尤其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多做工作,多了解,多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促進他們進步。學生對教學反映的意見,能夠啟發教師思考和發現,集中大家的智慧改進教學,也就是提高了教學藝術。教育學技巧、心理學技巧、教學組織管理技巧等,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是相互交叉、互相滲透的。如以提問這種教學的手段為例,其目的有的是造成懸念,激發興趣,有的是啟發思考,加深理解,有的是出于維護教學秩序的需要。“留心處處皆學問”,三尺講臺是教學的藝術舞臺,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傳授的信息量大增,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和資料可以省去一些教師的講授,但學生理解、接受和掌握知識與信息,離不開教師的組織和指導,課堂講授仍然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要上好一堂課,青年教師應修好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的理論,這些知識是形成教學技巧即教學藝術的基礎,但學習這些知識并非通過教師資格考試或一次學習就能學好的,教學藝術的提高有賴于教學實踐的鍛煉。
總之,教學藝術可以被認識與學習,并在實踐中鍛煉提高。
作者:劉慶苗 單位:百色市民族衛生學校
參考文獻:
[1]黃濟,王策三.現代教育論[M].
[2]寧維英.談教師教學藝術的培養[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1(3).
[3]李如密.教學藝術論[M].
- 上一篇:高校物資采購管理關鍵性問題研究
- 下一篇:如何加強學校課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