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

時間:2022-07-29 10:34:36

導語:藝術類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類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

摘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全國職業院校普遍開展的一項重大活動,在全國上下日益重視職業教育發展的今天,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競賽體系,大賽舉辦多年來整體促進了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導向。藝術類賽項的規程內容改變了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促進了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體現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辦賽精神。

關鍵詞: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改革

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聯合眾多其他政府部門以及相關行業等共同舉辦的一項展示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技能與素養的活動。近年來,技能大賽越來越成為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一種常規模式,它反映了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水平的一項重要的技能賽事,由于參與的政府部門較多,使得這一賽事成為目前中高職院校含金量最高的比賽,同時也成為各個學校教育教學成果展示的重要平臺。隨著每一年度技能競賽的開展,從學校選拔、到市里選拔、再到全省決賽,決出名次后才有機會參加到全國比賽,從校賽到國賽,基本上貫穿了學校的教學過程,為了取得好名次,每個學校都積極備賽,學生不斷提升專業技能,教師持續改革教學方法,院系推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幾年的參賽磨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實際得到了大幅提升。本文即是從近幾年參加職業院校技能競賽過程中探索藝術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路徑。

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教育部發起并牽頭,聯合政府相關部門以及行業企業、人民團體、學術機構和地方院校共同舉辦的一項公益性、全國性的綜合技能競賽活動。技能競賽覆蓋了職業院校幾乎所有的專業,應該說是所有職業院校都在參與的一個國家級的賽事。技能大賽的舉辦是為了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技能水平、培養學生具備工匠精神為宗旨。在經歷了多年的比賽看,技能競賽的開展大大促進了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普遍提高了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大賽所涉及的內容都是圍繞每個專業的教學標準和在實訓過程中具體的任務與要求,檢驗每個選手的職業素養、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的意識。大賽賽項的設置對應了職業院校的主要專業群,也對接了企業實際生產過程中的行業標準和技術水平。

二、藝術專業賽項

藝術專業賽項屬于大賽的文化藝術大類,主要包括中高職鍵盤樂器演奏、中高職中國舞表演、中高職民族樂器演奏、高職聲樂表演等具體賽事。通常省級比賽基本會舉辦這些賽項,而全國大賽只輪流舉辦其中兩三項,每年度的全國大賽整體推動了職業院校藝術專業的發展,通過比賽全面考察和提升藝術類專業選手的基本技能、專業水平、理論應用、拓展創造等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檢驗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同時也是選拔優秀的藝術人才,引領推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充分展示職業院校藝術專業的教育教學成果,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人才保障。藝術類專業的賽項具體內容有:1.中國舞表演:參賽表演形式為獨舞。舞種為中國民族民間舞或者中國古典舞。高職院校組的比賽內容具體為劇目表演、技術技巧展示、舞蹈編創與表演、舞蹈編創答辯。中職組比賽內容為劇目表演、技術技巧展示、動作模仿與即興表演、知識素質考察。2.彈撥樂器演奏:演奏形式為獨奏,樂器種類為揚琴、琵琶、古箏、中阮、柳琴、三弦等。高職組比賽內容為樂曲演奏、旋律模唱、視奏與旋律分析。中職組為樂曲演奏、旋律模唱、視奏、專業知識考察。3.鍵盤樂器演奏:參賽表演形式為獨奏,樂器種類為鋼琴和手風琴。中職組比賽內容為樂曲演奏、聽音測試、專業拓展能力(視奏)考察、知識素質考察。高職組比賽內容為樂曲演奏、聽音測試、伴奏編配與排演、伴奏編配答辯。4.聲樂表演賽項:參賽形式為獨唱,分美聲、民族、通俗三個組別進行。比賽內容為歌曲演唱、視唱新譜、合唱排練、現場答辯。

三、1+N教學模式的由來

1+N教學模式是根據藝術專業技能競賽的規程要求而探索的一種教學改革模式。職業院校技能競賽與其他藝術專業的比賽有較大的不同,一般藝術類比賽只是單項技能的競技。如鋼琴比賽就是鋼琴獨奏、聲樂比賽就是獨唱、舞蹈比賽就是獨舞或者群舞表演,競賽的內容是純粹本專業的技能,不涉及其他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而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比的是綜合技能,這個綜合技能指的是圍繞該專業領域形成的多樣化技能。比如高職鍵盤樂器演奏賽項:比賽分兩輪舉行,第一輪第一項為鋼琴獨奏兩首作品,一首練習曲,一首中外樂曲,此項目考核學生的鋼琴演奏技能;演奏完畢后進行第二項聽音測試,高職比賽模彈,即聽老師彈一段樂曲后照原樣模仿彈奏,此項目考核選手的基礎樂理知識、視唱練耳能力和音樂聽辨記憶的能力,這兩項分值根據權重相加算出第一輪的總成績,排名前60%的選手進入第二輪比賽,第二輪第一項考核鋼琴即興編配與排演,選手抽取一首聲樂作品獨立進行伴奏編配,并與一名指定聲樂演員配合排練,而后在賽場上闡述伴奏編配構思,并在舞臺上合作完成這首作品,此項目重點考察選手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作品分析能力、音樂編創和鋼琴即興伴奏的能力;這一輪的第二項內容為伴奏編配答辯,即作品完成后回答專家關于伴奏編配與現場排演的有關問題,此項目重點考察選手的音樂創造思維和理論知識運用的能力。由此可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鍵盤演奏賽項與一般的鋼琴比賽區別在于不僅考核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還考核與鋼琴演奏緊密相關的樂理、視唱練耳、鋼琴伴奏、作品分析與編配、藝術指導與合作表演等專業的綜合能力與職業素養。再如聲樂表演賽項同樣分兩輪進行:第一輪第一項聲樂獨唱兩首作品,分民族唱法、美聲唱法、通俗唱法,每種唱法都必須演唱一首中國作品,這一項考核選手的聲樂演唱水平;第二項為新譜視唱,現場抽簽一首視唱曲后看譜視唱,這一項主要考核選手的視唱能力,重點在識譜、音準、節奏等方面。第一輪的兩項內容比完后,將評委打出的成績按兩項比賽的權重相加計算總分后進行排名,同樣排名前60%的選手進入第二輪比賽;聲樂表演的第二輪比賽是合唱訓練,先由選手現場抽取一首合唱作品,給一定時間閉門準備案頭工作,而后在現場闡述排練構思、組織合唱隊排練并指揮合唱隊完整呈現合唱作品;演唱完畢后,評委針對選手在合唱排練過程中的表現及排練呈現情況,現場提出兩個問題由選手當場回答。這一輪比賽主要考核選手組織合唱訓練的相關知識、選手的指揮水平以及組織與指導整個合唱隊的能力,還考核選手對合唱作品的分析和二度創作的能力。因此聲樂表演的技能競賽不僅要求選手具備聲樂演唱的知識,還必須掌握視唱練耳與合唱指揮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從兩個賽項規程的具體要求可以看出,作為音樂專業基本學科的聲樂和鋼琴已不能只滿足于學好本身的單一技能,要同時掌握與之密切相關的學科知識和拓展能力,才能真正體現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定位應當是“一專多能”的綜合型、實用型人才。

四、1+N教學模式的技能群建設

根據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的賽項規程,通過幾年來參賽的經驗總結,我們探索了音樂專業1+N教學模式的改革。這種教學模式是從1+N專業技能群地整合到1+N專業技能教師的組合再到1+N專業課程的建設。1+N專業技能群指的是以一個專業技能為核心跨專業結合周邊拓展性專業技能即1種專業技能+N種相關專業技能,整合成一個專業技能群。如聲樂表演技能群是由聲樂演唱+視唱練耳+合唱指揮+藝術指導共同組成;鋼琴專業技能群由鋼琴演奏+視唱練耳+鋼琴伴奏+藝術指導共同組成;管弦樂演奏技能群由器樂獨奏+視唱練耳+指揮+作品分析共同組成。

五、1+N教學模式的教研群建設

在專業技能群的基礎上我們組建了專業教師綜合實踐教研群,傳統的音樂專業設立的教研室,大體有鋼琴教研室、聲樂教研室、管弦樂教研室、藝術實踐教研室等,一般是把同專業的教師組合在一個教研室,便于研究同一專業的教育教學。而重組的教研群是把分散在不同教研室的老師跨專業組建綜合實踐教研群,由1個專業技能教師+N個專業指導教師組成;例如鋼琴綜合實踐教研群由鋼琴專業教師+視唱練耳教師+鋼琴伴奏指導教師+鍵盤和聲指導教師共同組成;聲樂綜合實踐教研群由聲樂專業教師+視唱練耳教師+合唱指揮教師+藝術指導教師共同組成;器樂綜合實踐教研群由器樂專業教師+視唱練耳教師+指揮專業教師+作品分析教師共同組成。教研群的教師在原有教研室每周同專業教研的基礎上增加一次跨專業的綜合實踐教研活動,不同專業的教師一起探索如何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與拓展技能的同步發展。教研群的組建改變了傳統意義上“隔行如隔山”的狀態,群里的老師們深入了解其他不同的專業領域,專業共享、教學共享,互相學習專業技能,互相探討教學方法,每個教師至少要掌握另外一門的專業教學模式,這就促使了鋼琴老師研究視唱練耳教學,聲樂老師研究合唱指揮教學,視唱練耳老師研究鋼琴、聲樂教學等等,推動了專業教師實現知識多元化、技能多元化、教學多元化的發展。當然我們不是要求老師一定要精通多門專業,但必須要在本專業教學的基礎上,學習和研究與本專業相近的專業知識,能夠輔助這一專業的教學,同時提升了教師的綜合素養,也符合教育部近年推動的音樂教育專業教師基本功比賽的要求。

六、1+N教學模式的課程建設

1+N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是在教師綜合實踐教研群的基礎上推動技能類主修專業的課程改革與建設,將主修專業的課程增加輔修專業的內容即1門專業課程+N門專業輔修課程,課程名稱命名為專業綜合課;以鋼琴主修課程為例,原有鋼琴主修課現命名為鋼琴綜合技術課,增加視唱練耳和鋼琴伴奏的教學。該課程首先由鋼琴綜合實踐教研群的老師共同商定課程標準,相當于一門課程由三個老師共同執教,在選拔進入鋼琴主修專業的學生時就增加考核視唱練耳和鋼琴伴奏的內容,確定主修名單后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因人而異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實現一人一方案的教學策略,教學實施過程以鋼琴專業教師為主,在原有的教學時間內安排三個專業的知識點,一般情況下,鋼琴演奏教學占50%的教學時間,視唱練耳和鋼琴伴奏教學各占25%的時間比例,教師可以根據每次課程的反饋情況靈活調整時間比例,也可適當延長教學時間。每個教學周期都會安排相應數量的教學會診,好比醫院中不同科室的醫生會診一樣,教研群教師集體定期回訪學生,隨時調整教學方案,一旦發現某個知識點有薄弱的環節時就由相應的輔助教師為主執教,鋼琴教師轉為輔助教學。三個教師互為主教,互為輔助,互相配合,共同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在教學評價方面每個學期末的考試要考核三個專業內容并由教研室和,教研群的老師共同評定成績,當然每一年的技能競賽也是課程評價的重要依據。從課程標準的制定、教學計劃的安排、教學內容的實施到評價體系的建立,初步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教學鏈,基本確立了1+N教學改革的模式。

1+N教學改革的模式在經歷了近幾年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的檢驗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師生的綜合素養和技能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每年在全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藝術類專業賽項中我校學生均能獲得大獎,這是以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了關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大賽精神。

作者:徐青 單位: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