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改革路徑

時間:2022-10-28 10:09:07

導語: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改革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改革路徑

摘要:“互聯網+”教育理念的普及,使得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應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提前做好人才教育實踐管理布局,提高信息化思維在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實踐應用水平,從而讓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能有效適應教育發展的新環境。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現今,“互聯網+”信息應用普及,為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提供新的契機,緊抓時代機遇迎接時代挑戰是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方向,對強化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一、新時期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改革必要性

(一)滿足多元化藝術設計人才教育培養需求

藝術設計是集藝術、技術、科學為一體的專業學科教育,其主要課程包括藝術學、史學及哲學等多項教育內容。由于其涉及教育內容寬泛,在人才教育培養方面必須基于行業發展做好教育布局。互聯網的發展為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提供新的契機,同時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高校亟需做好“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人才教育多元化發展的思考,提高高校教育與行業發展的對接能力。以現有教育發展現狀為載體優化教育體系,不斷強化人才培養時效性、有效性,保障人才教育培養能夠適應當前就業環境,為新時期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教育工作高質量推進做好充分鋪墊[1]。

(二)提高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教育培養彈性

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不同于傳統意義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教育培養,其本質是強化學生藝術解析與創作能力,使其能更好發揮自身對藝術的理解,從而融入藝術設計實踐之中。因此,藝術設計專業更突出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要根據學生專業學習能力及藝術表達能力,合理調整教育培養方案。在此過程中,保持教學課程內容彈性及教育結構彈性化調整,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核心關鍵,也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融入教育發展新環境的必要條件[2]。除此之外,采取靈活的教育規劃布局方案,有利于促進藝術設計教育實踐、理論教育培養的雙向推進。

(三)完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發展體系

藝術設計專業在我國教育起步相對較晚,但隨著行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加,我國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教育已經形成以行業發展為導向的教育培養機制,進一步將企業教育、高校教育進行一體化融合,提高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聯動能力。加之近年來信息化教育發展普及,使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教育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因而,新時期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改革勢必要結合未來發展形勢,從最基礎教育管理實踐著手,完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合理調整高校、企業之間的關系,加強高校教育與行業發展內容聯系,使其教育體系更加完善,能更好為專業教育發展夯實基礎。

二、“互聯網+”時代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實踐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一)具備良好藝術感知及藝術創作能力

互聯網+時代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教育需求,不再局限于傳統概念上理論知識學習,實踐操作能力將成為衡量專業學生藝術設計能力重要標準。這一過程中,高校教育方向應從滿足階段性人才培養應用需求轉向人才教育培養長效化推進,提高專業學生藝術感知能力、藝術創作能力,聚焦教育培養核心重點,不斷加強“互聯網+”教育體系下人才教育培養實踐能力。利用網絡教育突破現有教育條件下對藝術設計專業的限制,提高高校專業教育對互聯網教育資源合理化運用。將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實現系統化整合,從根本上將“互聯網+”教育思想理念融入高校專業教育體系,不斷為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教育提供多元化教育保障。

(二)掌握各類計算機設計軟件操作及使用

計算機應用是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課程之一,對提升專業能力建設將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專業學生必須能熟練的對Photoshop、Coreldraw、Fireworks、AutoCAD以及3DMAX等軟件進行操作。同時,切實掌握計算機技術應用操作邏輯,可以保障對各類藝術創作軟件有足夠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的使用計算機軟件功能。隨著“互聯網+物聯網”體系的形成,藝術設計專業對人才的應用需求,將朝著更廣泛網絡大環境進行推進,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所需掌握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也必須達到新的高度[3]。

(三)具有優秀個人道德品質及優良藝術審美水平

素質教育是我國人才教育培養之根本。學習能力決定學生專業技術水平,而個人道德品質則決定學生在未來專業崗位中能否發揮出自身專業學習潛力。傳統人才教育培養模式,主要利用高校教育平臺對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銜接,從而實現學生個人品質的提升。因此,新時期基于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素質教育培養,可以通過互聯網自主學習,對學生在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等方面學習成果進行考驗,并結合學生日常學習表達對學生個人品質做出評估。該過程中,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深度理解及革命精神文化內涵汲取,將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藝術審美能力提高提供一定教育幫助[4]。

三、基于信息化發展,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

(一)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信息化教育實踐配套設施尚不完善

藝術設計專業對教育實踐的設備建設有嚴格的要求。以Photoshop軟件為例,該軟件實際操作對計算機設備中CPU、內存及硬盤三項基礎構件使用有較高要求。根據Adobe官方網站公布的Photoshop軟件使用要求,中央處理器最低運行主頻應達到2.5Ghz以上,核心數應達到四核四線程或四核八線程,方能保障Photoshop軟件使用的穩定性。而內存方面,則應滿足數據帶寬為12.8G/s的使用效率。硬盤方面,傳統HDD硬盤并不適用于Photoshop軟件穩定操作,必須基于硬盤使用特性采用SSD硬盤方能確保Photoshop軟件正常使用。因此,對于高校而言,根據單一專業教育需求,投入大量資金資源用于教育實踐并不符合高校教育發展利益訴求,也無法保障高校信息化計算機設備應用實踐有效性。

(二)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結構規劃布局不合理

網絡藝術創作是未來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高校應基于網絡藝術創作與教育,充分做好教育實踐應用的準備。當前,大部分藝術設計專業教育院校,對于網絡藝術設計重視程度較低,甚至對網絡藝術創作在思想上存在歧義。同時,部分高校對“互聯網+”教育發展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育資源運用能力不足,無法將信息化教育資源與課堂教學課程進行有效結合,從而使藝術設計專業信息化教育培養流于形式。針對這一現狀,高校應從教育結構方面做好教育體系優化,提高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教育應用理念的實踐普及,有效彌補單元化教育管理不足,開辟網絡藝術創作教育的新形式。

(三)課程設計的信息化教育互動能力不足

教育互動是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重要環節。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要求學生能將自身對藝術的理解融入藝術審美及創作中,從根本上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學習及探究能力。“互聯網+”教育理念在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方面的融入,在內容上為專業教育互動創造了新的路徑,改變了傳統的教育互動模式,使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能對藝術思想進行全面學習。但在現實的教育環境中,部分高校僅僅把“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化教育作為一種教育資源補給方式,未能充分發揮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教育的高效化優勢,缺乏良好教育互動與教育引導,導致信息化無法在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方面起到積極的教育導向作用,使信息化時代藝術設計教育互動能力大打折扣。

四、“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改革對策及路徑

(一)強化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與企業人才培養協同發展

高校與企業人才培養協同發展,其目的在于將企業資源引入高校教育,完善高校教育實踐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高校與企業之間教育發展聯動能力,使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能更好的滿足企業需求。在此過程中,高校應主動承擔起與企業對接,利用互聯網平臺,聘請專業在崗員工開展輔助教學。同時,采用教育實踐方法融入高校課程教育體系,以網絡教育培養及線下教育實踐為中心,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學習能力,確保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教育與企業人才培養能處于同一高度,為專業教育的高速發展奠定良好教育根基[5]。

(二)建立政府主導下的產學結合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產學結合在教育方法上滿足了互聯網時代的教育要求,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提供必要幫助。產學結合的一體化教育培養實踐,可由地方政府部門先做好主動工作,將部分市政項目建設及社區服務工作,納入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實踐體系,提前對部分專業實踐內容進行了解,并基于市政工程建設聽取部分高校學生設計意見。一方面通過對學生的設計意見進行分析從而指出高校教育不足;另一方面,亦可幫助學生更好強化自身學習實踐能力。同時,通過建立統一的教育學習信息反饋機制,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實踐學習動向,并為其糾正學習錯誤,從而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未來階段進行自我完善創造積極的教育條件。

(三)創新“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藝術設計多元化教育培養新形式

高校必須重視互聯網信息體系發展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影響。同時,將網絡藝術設計納入到藝術設計專業教育體系,從根本上推動網絡藝術教育及線下課程教學的雙向融合,以教育創新為載體,創新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形式。以網頁藝術設計為例,可將高校學生使用較為頻繁的互聯網網頁作為模板,進行網絡藝術創作教育延伸。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為學生提供專業網頁設計幫助,使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實踐能更好貼近實際的教育發展環境,切實以行業發展、學生學習訴求為中心,開展多元化藝術設計教育實踐。

五、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教育理念下的藝術設計教學實踐,應以信息化教育發展為載體,開拓新的教育實踐路徑,提高教育實踐課程與理論教育應用課程內容的統一性,加強信息化教育培養實踐能力,不斷拓展科學教育實踐布局,進而使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能切實與行業發展方向保持一致。

參考文獻:

[1]王倩,路申鵬.藝術設計專業課堂教學改革下的實踐與反思———“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在廣告策劃與創意設計課堂教學改革中[J].藝術科技,2019,(15):8-9.

[2]謝志賢.“互聯網+”背景下高職美育改革創新的策略探討———以藝術設計專業群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03):126-127.

[3]胡冰寒.藝術設計類學生在“互聯網+”技術應用下的教學模式實踐性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02):864-865.

[4]疏梅,張佑民.“互聯網+”背景下多媒體設計與專業的嬗變—對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7,(22):92-93.

[5]陳曦.新時代環境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23):122-123.

作者:魯超 單位:黃山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