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對高校生思政教育影響

時間:2022-06-28 05:49:36

導語:家訪對高校生思政教育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訪對高校生思政教育影響

前蘇聯偉大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過程中要充滿愛和期待,如果把一份愛心放在家訪中,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新時期,高校家訪被更多的教育者認可并接受,開展高校家訪工作,不僅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能促進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強大合力。無論是從全面培養學生的角度還是從構建和諧家校合作關系的角度來看,高校家訪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校家訪工作的原則和目的

學校教育要本著“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原則,高校家訪正是體現這一原則的最佳載體,在家訪工作中輔導員要注重將計劃性原則、重復性原則、批評表揚兼顧原則、民主原則相結合,力求充分發揮家訪工作在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響。輔導員采取上門走訪、電訪或函訪等形式的家訪工作,有利于實地詳細了解學生家庭狀況,與學生家長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交流,如實客觀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征求學生家長對學生培養的意見和建議,使得雙方在學生的培養上形成合力;有利于拉近學校與社會、家庭的距離,增進老師與家長、學生之間的了解,使輔導員老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加深入細致,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針對性更強,定位更準確,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學習目的更明確;有利于傾聽家長對學生的情況反饋,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更有計劃性的做好學生培養工作,同時根據家訪掌握的情況,深入分析、總結學生成長過程中問題存在的原因,可以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學生在校期間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家長反映的情況進行溝通、交流,雙方共同努力,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家訪在增進和加強家校間的溝通和聯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家訪過程中輔導員要做到尊重家長、尊重學生,實事求是、講求實效,互助互補、彼此促進。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又各有自己的特性,只有通過家訪才能切實全面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思維方式,才能協調學校與家庭教育的步調,統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對學生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家訪也是開展師德教育的有效載體,能進一步提高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水平和效果;家訪也是重塑教育形象的有效載體,能進一步密切家校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家訪也是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載體,能進一步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只有參與家訪工作的輔導員把工作做扎實,真正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更好地把學校教育和家庭、社會緊密結合起來,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高校家訪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家訪就是走進學生的心靈,走進學生家庭是為了貼近學生生活教育因家訪而更加精彩,通過家訪活動,作為輔導員深切的體會到,只要心中有愛與責任,“做學生喜歡的老師,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就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老師只有給予每個學生百分之百的關愛,才能贏得家長百分之百的理解和支持。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關愛的眼神比言辭犀利的教育、訓斥更能讓學生信服。家訪,從心開始,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就等同與腳下的距離,家訪就是輔導員與學生、家長的零距離接觸。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教養學生,一個家庭的生活習慣、生活作風、道德規范、價值觀念、處世之道和文化氛圍等影響著家庭的所有成員,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良好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家長與學生的血緣親子關系等決定了家長在教育學生中的特殊作用,怎樣走進各個學生家庭,家訪就有著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家訪可以將學校和家庭緊密的結合起來,可以增進師生情感,解決許多在學校無法解決的難題,讓家長找到一種對老師、對學校的安全感。

2、家訪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開拓更加廣闊的平臺通過家訪工作的開展,輔導員要成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溝通的橋梁,要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積極性,讓家訪不再是家長被動的接待來訪的輔導員,而是主動的與來訪的輔導員交流,全面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學校聯合共同教育學生;學生進入大學后,家庭的教育方式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成才、成人觀念,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性特征,因此要教育、培養學生,要先“教育”家長,通過家訪工作,輔導員要借助家庭的力量,加強家校溝通,給家長一些理性的指導和幫助,引導家庭教育走向科學化。隨著家訪工作的深入開展,家訪工作的外延和內涵應進一步發展延伸,讓家訪與更多的主題教育相結合。首先,必須加強學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工作中要通過學生的直接參與去體會到感恩的真諦,逐步學會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自然、感恩朋友、感恩社會;其次,加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輔導員可以從學生宿舍的人際關系做起,溝通的欠缺會使學生獲得的信息量減少,從而造成個人思考問題的狹隘,在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中要采取多種形式、多角度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在培養中注意賞識教育,多發現學生的進步和成績,并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隨后,加強大學生的擇業能力教育,大學生就業是當下的熱點問題,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關鍵;同時要更加注意培養學生的擇業能力以及和職業相關的綜合能力培養,在工作中輔導員應該通過和企業聯合進行創業基地建設、實習基地建設,在實踐中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后,加強大學生的學涯規劃,針對很多學生剛進入大學時都是躊躇滿志,可是大學入學階段的不適應導致學業的下降,從而造成惡性循環,課程無法繼續的問題,大學生學業規劃要從入學開始,從定心、定向、定位三個角度進行設計。定心,即對于剛步入大學校門的青年學生要既來之則安之不能心神不定、朝三暮四;定向,即根據自身愛好,確定專業發展方向,這是做好和實現學業規劃的關鍵;定位,即根據自我評估和對外界環境評估的情況,確定自己要達到的發展水平,定位要準確適度,既不可悲觀也不能高估,這是最終要實現的學業規劃目標。此外,作為開展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學校還要繼續深入細致地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以及建立促進貧困大學生就業的幫扶機制,貧困生的定性上存在很大的難度,而家訪是界定貧困生家庭情況的最好途徑,切實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給予貧困畢業生尤其是特困畢業生更多就業方面的關注和幫助,實施就業重點推薦和幫扶機制,力爭使貧困畢業生畢業當年基本實現就業。

3、家訪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賦予了新的含義家訪是輔導員深入了解學生、分析學生思想狀況、加強與家長溝通、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良好渠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并稱為教育的三大支柱,共同支撐著一個教育的平面。家訪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方坐在一起,促膝而談,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通過多層次多方面的交換意見,進行思想溝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師、家長、學生之間迅速達成共識,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實踐證明,家訪是溝通教師、家長、學生心靈最直接的橋梁。通過家訪,及時掌握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與建議,全面聽取了社會各層面對學校職業教育的意見,并將之反饋給學校相關部門或個人,發現并彌補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而推動教師自覺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

三、開展高校學生家訪工作任重而道遠

家訪工作只是構建家校育人合力的開幕,在學生培養與教育工作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家訪的基礎上,輔導員必要時需要進行回訪和跟蹤家訪。家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身”入更要“心”入,家訪是輔導員走進社會、了解學生的難得機會,是一次凈化心靈、提升師德素養的過程。家訪有助于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家訪有助于輔導員和學生、家長交知心朋友,培養師生感情,促進班級管理;家訪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形式,有助于培養輔導員熱愛學生,是提高思想素質的有效途徑。在家訪工作開展前,輔導員首先要明確此次家訪的目的和內容,要做到有目的性、針對性的開展家訪工作;收集學生在校的情況,為家訪工作更好的開展奠定基礎;還要事先和家長確定家訪的時間、方式。在家訪工作開展中,輔導員要聆聽家長介紹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學生在家中的表現,隨后輔導員要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匯報學生的在校表現,與家長一起發現、分析并討論解決問題,同時要做好教育政策的宣傳,對家庭教育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家訪工作結束后,輔導員要整理好家訪的工作資料,并對各種信息進行歸納與反思,為以后的工作提供事實依據。夏丏尊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將愛化作溫暖的陽光,照耀每個學生,只要學生努力成才、健康成長,我們的教育才有美好的未來。奉獻是什么?奉獻如同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奉獻如同太陽直至西下還把最后一抹光輝撒向大地。教育就是把祖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連接起來,教育者就如同鋪路的泥土和路石,去為學生鋪平一條成才之路;如同蠟燭,把有限的光和熱獻給學生,而家訪就是對全面育人工作的一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