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庭親職教育
時間:2022-07-31 05:48:35
導語:農村家庭親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親職教育是對家長進行的,促使其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稱職的好家長的專門化教育,它涵蓋著父母的自身教育與父母對子女教育等兩大范疇的家庭教育素質內容,它是立足于親子關系基礎之上的對家長實施的家長職能與本分的教育。親職教育可以促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協調一致、互相配合,能為兒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一個最優化的家庭生態環境。
1、發展家庭親職教育是培養新型農民、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途徑知識經濟的到來,對公民的身體素質,思想道德素養,語言文化素養,科學素養,信息技術素養,交際能力,審美素養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但現階段我國人口素質無論是從知識、技能及精神面貌等都和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需要相距甚遠。特別是農村,我國農民的平均文化水平只有初中程度,與新農村建設對新型農民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培養新型農民,提高民族素質時不我待。而要完成這一歷史使命則離不開家庭親職教育。
2、發展親職教育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預防和減少農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路徑近年來,農村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有調查結果顯示,某省在押的少年犯中,農村孩子不僅占的比例大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2009年10月的比例占到92%,2011年7月的數據占到95%。當然,這是一個動態的數字)。其中留守兒童,流浪兒童占農村未成年人犯罪的70%左右。有關資料也顯示:某縣2003年對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23人進行調查,發現農村孩子竟然有20人,其中農村留守學生有12人,占全縣未成年人犯罪的52.2%,占農村未成年人犯罪的60%。[1]這些數據,使我們震驚!農村家庭親職教育欠缺已成為引發農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首要因素。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身心發育不健全,自身缺乏自控力和法律知識,而家庭親職教育缺失,則是主要原因之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家庭親職教育有緊密關系。親職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有直接的、深遠的影響。正確的親職教育技巧和方法等都是避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基本保證。通過發展家庭親職教育不斷提高家長的整體素質及家教能力,才能有效增強家庭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功能,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為共同構建新農村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現階段我國新農村家庭親職教育現狀和存在問題
1、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親職教育的發展經濟落后是農村家庭親職教育發展的障礙之一。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使親職教育從未得到應有重視。第一,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幅度較小,甚至部分地區溫飽還沒有解決,相關部門對教育投資較少,支持力度不夠,影響了農村親職教育的發展。第二,由于經濟條件等制約因素,農村極少開展關于家長教育的講座或培訓。家長學校辦學體制尚未形成,家長對于教育子女的知識來源非常有限。
2、現階段農民文化水平及家庭自身因素影響親職教育的開展(1)農民文化水平落后、使家長教育理念落后。第一,不懂得尊重孩子及其成長規律,不能根據兒童成長所發生的變化要求調節教育方式,從而造成教育的低效和失效。第二,養育觀的偏差,導致重智、輕德、輕情感的教育思想和行為。第三,“留守子女”的親職教育問題更是令人擔憂。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認為給孩子提供經濟支持是最重要的,忽視情感教育,常年累月很少和孩子進行溝通。再加上留守的監護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因其教育觀念,文化素質的限制,不可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教育氛圍。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成長的風險,需要家長的關懷、誘導、掌舵。可是,農村絕大多數留守家長卻認識不到這一點,重養輕教,使親職教育在留守家庭處于真空地帶。(2)農村家長教育方法不當。第一,過分依賴學校。許多家長認為培養和教育孩子當然地屬于學校應盡之責;有些家長雖然有心教育孩子,但不知如何開展,又不善于與學校配合溝通,使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不協調;第二,教育方法不得當。一些家庭靠經驗教育子女,只注重給孩子定目標,但卻不能教給孩子以正確的方法實現目標,忽視孩子自主能力和精神的培養。
3、現階段國家、社會對親職教育的認知水平有待提高我國親職教育問題沒能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已有的研究也只是探討城市的現狀而存在對農村家庭親職教育的視盲現象,盡管北京農業大學的葉敬忠教授,也曾對農村的留守兒童進行研究和關注,但缺乏親職教育的視角。我國已有的親職教育研究不能結合新農村建設中的國情、省情去思考和探究在農村占有極大比例的少年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因此導致了整個社會對親職教育認知水平低下。特別是地處西部內陸的農業大省———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均相對落后,使得家庭親職教育在某些農村還處于起步階段,并且相當薄弱。
三、我國親職教育的推展策略及路徑
1、加大農村投入力度,提升親職教育水平首先,國家要加大對農村特別是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政府應制定相應政策,進一步改善農村經濟條件,尤其是農民子女就學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農村親職教育奠定物質基礎。其次,構建社會親職教育監護體系,提升農民親職教育認知水平。政府相關部門要制定相應的家庭親職教育法規,建立和完善家庭親職教育的組織和運行機制,確定家庭親職教育內容和具體措施,使家庭、學校、社會形成統一力量,共同做好親職教育工作。
2、優化農民家庭內部環境,營造良好的家庭親職教育氛圍(1)以身作則,重視道德素質教育。家長應努力提高自身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摒棄智育第一理念,重視孩子德育培養,把言傳與身教相結合,使孩子能在日常的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2)拓寬知識領域,汲取現代教育理念。農村家長應通過電視網絡及各種途徑提升知識水平,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摒棄封建家長教育觀念,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兒童發展個性,尊重兒童興趣和發展能力。(3)培養孩子興趣和發展能力。要充分利用農村有利的自然優勢,開展有益的教育活動,培養孩子興趣,拓展思維,激發潛能。家庭氛圍和生活習慣,時刻都在塑造著孩子的心靈,優化家庭內部環境是提高親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培養兒童興趣和發展能力。
3、整合社會資源,構建親職教育機構,提升社會親職教育實踐能力(1)發揮中小學在親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教育部門應鼓勵中小學組織符合中小學學生特點和社區特點的有針對性的親職教育活動。農村中小學應根據不同類型的家庭,開設多種形式的親職教育活動,使親職教育從大一統走向個性化。使家長能夠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掌握親子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親職教育規律。(2)教育部門可以設置相關的咨詢機構,隨時解決親職教育過程中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和建議。(3)鼓勵社會各界、商業機構、婦聯聯合教育機構組織志愿者、奔赴農村定期舉辦家長教育活動,豐富親職教育的途徑,提升親職教育實踐能力。(4)吸引媒體參與到親職教育活動中,通過報紙、電視、網絡進行傳播,擴大親職教育的受眾覆蓋面。
- 上一篇:歌劇音樂與文學相互性
- 下一篇:鎮委民生工程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