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鄉村醫生繼續教育培養模式
時間:2022-10-20 10:06:12
導語:優化鄉村醫生繼續教育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農村的從醫人員不論是在醫療水平或是知識結構方面均尚未滿足社會的需求,為應對這種現狀必須對鄉村醫生加強醫學教育的規范化,對其進行培養和深造,同時也是建立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核心所在。鄉村醫生培訓以醫學院作為相關培訓部門,教育模式采用在職學歷教育以及在崗培訓等相關的繼續教育形式以此提升鄉村從醫人員的專業素養和醫療水平。文章對鄉村醫生教育培養開展研究和實踐,結合農村從醫人員的現狀探索適合的培養模式,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以及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創新,建立完整且適宜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繼續教育;鄉村醫生;培養模式;優化;醫學教育;衛生
服務目前多采用普通醫學院校的模式對鄉村醫生進行培訓,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該培養模式并不適用于鄉村衛生人員,沒有結合到鄉村衛生人員的實際需求,因此導致繼續培養教育鄉村醫師的目標難以實現。本次課題對培養教育鄉村醫師的模式進行了一定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并優化當前階段繼續培養教育鄉村醫生所使用的教學模式。鄉村醫生只有真正達到中專水平以上并得到系統的有效培訓學習之后,才能在農村基層的衛生保健單位崗位中勝任,面對常見病、地方病以及多發病等能夠進行有效的防治,進而為改善農村衛生環境,保護農村生產力以及對農村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出有效的貢獻。
1教學目標與模式
目前鄉村醫生培訓的部門是醫學院校,院校當中有先進的教學醫療設備、雄厚的師資隊伍以及完善的實習基地,具有規范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以及規章制度,因此可以作為對鄉村醫生進行培養的主要基地。醫學院校應當研討適用于鄉村衛生人員的有效培養模式和方案,在設置課程時,結合鄉村衛生人員的特點,立足基層進行培養,構造出合理的知識結構。從而培養出可以開展醫療、預防、康復、保健等綜合性服務的醫生,為基層培養輸送實用型和綜合型的衛生人才。首先,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培養鄉村醫生,采取成人教育脫產、業余培訓等多種途徑結合進行培養,針對在職從醫人員定向招生,輔助鄉村醫生能夠順利取得資格認定和職業認定,不但能夠提高其學歷,同時也能有效提高業務水平。其次,在建立相關培養鄉村醫生的課程體系時,應當以全科醫學為主,其重點在于突出全科醫生培養的目標,加強鄉村醫生在心理學、社區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素養以及專業能力,教學內容重視預防性醫療工作,將治療性工作作為輔助,轉變原有模式,轉向以保障人群健康為重心。加強對于專科病、突發病的急救知識以及合理處置院前醫療環節的能力,重視臨床技能,強化中醫基礎知識,中西醫結合對多發病、常見病進行診治以此使臨床療效得到有效的提升,降低農民在醫療上所投入的費用。然后,大膽的改革并完善現有的培養教學模式,建立靈活的彈性學制、選課制、學分制以及部分課程免修制的管理方式,在對培養管理鄉村醫生的過程當中注意解決工學之間可能產生的矛盾和問題。
2研究思路與方法
各種與醫學教育相關的研究均認為德國教育模式中“在工作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的雙元制模式職業教育方式有著較高的價值,原因在于醫學是一門有著極高實踐性的學科,醫學教育擁有服務性、實踐性以及社會性的特點。在進行醫學教學當中應當結合目前我國在對于鄉村衛生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的現狀來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加強和改善,強化訓練基本技能和操作,提高對于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
(1)鄉村醫生隊伍的整體素質可通過在職學歷教育以及在崗培訓等繼續教育的模式得以提升,轉變原有的非學歷教育為主的鄉村醫生培訓模式,轉向為繼續教育如在職學歷教育、在崗培訓的模式,從以培養數量為主到以質量培養為主,從培養中專水平到學歷向上發展,從知識培訓到全科醫學知識的培訓。
(2)因人施教進行分層、多形式結合應用的培訓,以理論知識的鞏固、實踐技能的強化培養以及運用現代診療手段作為主要教育內容,集訓衛生人員對于醫療文獻以及科研方面的寫作能力。針對上述提出的培養體系并借鑒以往培訓鄉村醫生的經驗,以實際當中鄉村醫生崗位的性質作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具有層次、階段性的教學內容。①繼續醫學教育。對于已經接受并完成了正規系統教育的鄉村醫生進行繼續醫學教育的模式,以學習全科醫學知識和技能為主。有效計劃針對鄉村醫生進行階段性的培訓,分批輪訓鄉村醫生。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對全科醫學基本理論、知識、技能的普及,農村初級衛生技術的學習和推廣,塑造全科醫療的思維方式,提高應對處理健康問題的能力。在崗的鄉村醫生應該每隔1年或2年接受一次短期的培訓,利用提前報計劃、登記記錄、建立檔案的方式保障鄉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的連續性。②建立教學評價體系和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在鄉村醫生接受完在職培訓后進行相關的測評,以此評價培訓的有效性并進行總結。
從兩個方面進行評價。一是學習效果,考核接受培訓的人員對于內容的熟練程度,能否對于操作技能進行熟練地掌握和應用。從綜合素質評定、理論測試以及實踐技能三個方面進行考核。二是行為變化,考核受訓者在實際操作當中是否應用到所學的技能和知識,是否對于工作崗位有更積極的工作態度,可采用問卷調查或面談的形式。
3結語
為保障農村衛生事業達到長期有效的發展,最好的措施是提高鄉村醫生的學歷層次以及業務水平,繼續教育能夠保證鄉村醫生在短期時間內接受醫學的基礎技能和知識培訓,提高從醫人員的綜合能力和全科醫學知識水平,只有從醫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操作技能得以提升才能保障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胡嘉晉,李鴻鶴,王子薇,等.遼寧省鄉村醫生隊伍現狀及培訓需求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6,23(1):48-50.
[2]王宇,梅繼文,王宏偉,等.鄉村醫生繼續教育模式探索[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7,37(4):381-383.
[3]張瓊,張凌琳,鄭巧,等.兒童口腔科繼續教育醫生臨床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2):9-12.
[4]曾學清.基于SWOT分析的高職應用型人才繼續教育培養模式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2):176-179.
[5]趙慧.三位一體鄉村醫生“互聯網+”繼續教育模式探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31(3):252-255.
[6]唐青.福建鄉村醫生繼續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7):124-125.
[7]孫鵬.基于慕課的鄉村醫生繼續教育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20):152-153.
[8]王麗娜,張東軍.基于共現網絡的我國鄉村醫生繼續教育研究現狀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7):837-840,846.
作者:汪亞玲 陳衛華 楊先甲
- 上一篇:繼續教育發展與改革趨勢
- 下一篇:農村留守兒童校園欺凌行為現狀
精品范文
9優化設計